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柒)《迎难而上以致不顾生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56:24
  • 97

在我的心目中,有两种人可贵至极,一种是为理想可以默默无闻,乃至忍辱负重几十载,另一种则是面对酷刑不为所动,骨头比钢铁更硬。其实,两者都是为了某个信念,某个在别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自己却坚信不移地为理想奋斗。

这就是我眼中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在今天这个词含有太多的调侃,挖苦甚至讽刺,但是我佩服之至。因为,成为理想主义者并不容易,光有理想,属于光动嘴皮子类型的,除了鄙视还是鄙视,光说不干比直接不说更***。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需要为理想奋斗,哪怕遍体鳞伤,哪怕五马分尸,甚至比这更惨。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第六部,找到了这样的代表——杨涟,以及前面的铁铉和杨继盛。

铁铉:抵抗南下的朱棣时,铁铉是将他看做叛乱者的,在大家伙一片服从的声音中,作为守卫济南的参政,铁铉硬是抗住了朱棣的软硬兼施的威胁,最后让燕王不得不绕道而行。这显示的除了他的勇敢之外,还有智慧。燕王大兵压境,意欲大炮攻城之时,竟然在城墙上挂出了朱元璋的牌位,搞得朱棣一点脾气没有。燕王最终变成了明成祖,铁铉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是这样叙述的: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迟,杀其子。

在别的版本中,还有这样的描述:铁铉见到朱棣后,骂不绝口,就是不下跪。朱棣想让他朝北,他就是不愿意。当时朱棣还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给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承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只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

这里面有多大的真实性,不可考,但是铁铉威武不屈的名声就这样留下来了,以至于现在济南的大明湖畔还有一座铁公词。铁铉不是山东人,但是山东人被这样的硬汉感动了。身为山东人,在济南求学四年,却不知道铁铉,着实不该。抽时间一定要重回济南,瞻仰一下这位真汉子。

杨继盛:当年明月称他为“明代第一硬汉”,是有道理的。放牛娃出身的他,选择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方式——死劾,来对抗当时最大的奸臣,也就是严嵩,而严嵩是一直想收买他的。当年明月这样写道“在很多情况下,弹劾是一种政治手段,而死劾,并非是简单的文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

严嵩的确不是杨继盛的仇人,但是杨继盛一直不是为个人恩仇而活的,他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为那些冤死的黎民百姓感到气愤,为国家社稷感到忧虑,“以天下为己任者,是然!”于是他上书了,并没有奢望可以再活多久。

在狱中,他的腿骨被打断了,开始恶化感染,但是“就在光亮洒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这位看守看见了一幕让他魂飞魄散、永生难忘的可怕景象: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后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是当年明月在书中的话语,他感叹道:“在这个夜晚,单调的摩擦声回响在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与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只凭想象就能描绘出那个惨烈的场景,而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杨继盛“自找”的。对抗严嵩,后果可想而知,杨继盛更加明白,但他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这就是气魄,因为他不允许任何人玷污他心中的净土,哪怕是十恶不赦如严嵩者,就为这,再难再险,也值!

杨涟:杨继盛对抗的是严嵩,杨涟对抗的是更加恶毒的魏忠贤。老皇帝在弥留之际召见了他,把他看做托孤大臣,于是杨涟以死相报,实际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敢在魏忠贤权倾朝野时上书弹劾,而且言辞犀利地列出了“二十四宗罪”,也只有杨涟敢这样做。果然,他被捕了,在狱中尝遍了各种刑法,包括用钢刷蘸上盐水刷肉直到“皮肉碎裂如丝”,包括锤击胸骨、布袋压身,包括铁钉贯耳,杨涟都没有死,直到铁钉贯头,杨涟终于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他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当年明月称杨涟是个“纯粹的人”,认准了一件事就死不回头,而这件事就是以死相报国家。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这样完美。《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这样写道:

这就是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他还这样说:“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以上三人,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代表,一个很大的相同点就是:面对酷刑,他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很坦然。这在我看来,实在佩服之至。甘于寂寞值得赞赏,勇对酷刑更加让晚辈钦佩。试问,假如再有敌人的铡刀摆在面前,有谁能像刘胡兰那样慷慨就义?或许有,但是我认为自己恐怕做不到。何况,铁铉、杨继盛和杨涟等,所受酷刑之甚强之百倍。

和平的年代,或者说是灾难没有降临到面前时,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抱负和口号,但是真正到了命运开始抉择之时,到了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需要抛弃一些东西乃至生命时,才是考验的关口。

每当想起这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心中的热血都像是要沸腾起来,这是真的勇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