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建筑的永恒之道《老虎比人更有生气——读后感2》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52:09
  • 76

很少上豆瓣,今天上来居然发现有一位朋友邀请我为好友,信息中写的居然是“建筑的永恒之道”。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笔记一直都没有贴完。(感谢这位朋友的关注和提醒。)现在把后4篇读书笔记一并贴上。

以下是正文:

什么是更好的建筑?不是更高的,也不是更矮的;不是更大的,也不是更小的;不是更豪华的,也不是更朴素的;不是更鲜艳的,也不是更素雅的;不是更现代的,也不是更古朴的……《建筑的永恒之道》中Alexander告诉我们:好的建筑源于一种无法命名的特质——“无名特制”。“无名特制”之所以无法命名,不是因为它太高深、太抽象、太模糊,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太朴素、太具体、太精确,用我们语言中现有的词汇无法准确的表达它——“名可名,非常名”。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名特质”?Alexander给出七个相关的词汇:“生气(勃勃)”、“完整”、“舒适”、“自由”、“准确”、“无我”、“永恒”。“把无名特质想象为一个点,上述七个词都是一个椭圆。每一个椭圆都包括这个点,但是每个椭圆都包含许多远离此点的其它意义。”

“无名特质”无法制造的,只有当某个建筑(或者某个人、动物或者其它任何事物)与他内在的“力”相协调时,无名特质就会出现。例如,一只野生的老虎。它有尖利的爪牙,敏捷的身手,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带肉垫的脚使得它在潜行时悄无声息,长长的尾巴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平衡;它嗜血成性;它独来独往,突然出现,快速捕杀,撕碎并吞噬猎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远山中传来的一声虎啸,山中所有的动物胆战心惊……这是一个隐秘的杀手,一个山中的王者,这是——虎。再看看一头动物园中的老虎。它出生在动物园,是人类濒危物种救助计划的产物。小时候因为母乳不足,它喝牛奶,后来吃剁碎并添加了维生素的牛肉。它一点点长大,祖辈外形的特征一一显现。然而在一次实验中,面对人类投放到虎笼的一只活野兔,它不知所措,甚至当野兔惊惶的做最后反抗时,它掉头逃走……两只虎,哪一只才更有生气,更完整,更舒适,更自由,更准确,更无我,更永恒?哪一只才更具“无名特质”?

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我”。每一个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顺应并实现真我的结果。试想如果刘翔将理论物理作为毕生的追求,而杨振宁从小练习田径梦想成为奥运冠军,那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然而,认识真我,自我实现并不容易。在外因的影响下,我们经常趋于背离真我。先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下,一个活泼开朗、风趣幽默的人,在紧张拘束的环境下(例如,一次充斥着领导专家的会议或晚宴)会更多的选择缄口不言、谨小慎微。言多必失,在外力的影响下,他背离了真我,在外人看他是无趣的,就自身而言他也觉得很别扭。再举一个例子:一个擅长思索,对抽象的概念天生敏感,而且享受思辩乐趣的人(Y),在科学研究中如鱼得水并且乐此不疲;然而当一个潜心问道的学者常常是寂寞和清贫的;名利的诱惑、家庭的责任、生活的压力等等外力都可能导致这个人弃学从商,开始炒做、经营自己。我并非有意批驳这种做法,只要不违反道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其他人没必要废话。我想说的只是,Y的选择背离了他的真我,他可能获得名利权势,但是他并不快乐,每天的应酬连他自己都感到厌倦,他的身上失去了“无名特质”,他不再有生气。

“大智若愚”。老虎不会权衡利弊,在山林中,它一切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深刻的智者,不再为外因所动,忠实于真我。在这两者的身上,无名特质都悄然显现。Alexander说“一只老虎常常比一个人更有生气”。我们这样的凡人,无法超然于物外,恐怕很难有一个具有“无名特质”的人生,但是退而求其次,我们就尽力来建造一个具有“无名特质”的建筑或者软件吧。

我翻开《建筑的永恒之道》,看到扉页上写着——“无心之心,道之所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