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可可西里的哭泣《可可西里的哭泣》:唤起人对生命尊重的良知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51:08
  • 88

可可西里是美丽的,特别是可可西里的无人区,那里的夜晚,繁星点点,高山被睬在脚下,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繁华喧嚣仿佛都将离你远去,灵魂在某一刻洗尽铅华。到了清晨,站在海拔4600米的地方沐浴晨光,稀薄且纯净的空气充盈你的肺,远处,涓滴的雪水汇成滔滔河水,大地仿佛被开膛破肚,大自然的粗暴之美足以让你震撼不已。

曾有那么十年的时间,我热切地迷恋着可可西里,努力收集着有关可可西里的一切。可可西里的电影碟片,相关的书都成了我的挑选目标,但只有《可可西里的哭泣》能承载我对可可西里的全部感情。无疑,《可可西里的哭泣》这命题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是国内唯一关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全景小说。作者华文庸曾在2008年与反盗猎志愿组织“暴风”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反盗猎活动三个月,亲眼目睹瞬间生死与大自然的荒凉,她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这本非同寻常的小说。正如北京中文教授张颐武老师所说,这与其说是一本小说,更不如说是一阙雄浑阳刚的壮烈纪实,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挽歌。

小说里的“我”是一个退役的特种兵,在可可西里遇到了英籍记者周青。周青为拍摄藏羚羊的生死之谜,并准备拿到英国进行展出,立志唤醒全世界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心,而“我”也跟随她的镜头慢慢了解到藏羚羊的屠杀之谜……就在生与死的关头,一个代号为“暴风”的志愿者组织救了我们,我们也随之加入反盗猎组织。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与小说的形式给我们写下了一部关于生命与信仰的悲凉挽歌。同时它让我们记下了曾有那么可爱的一群人,他们隐瞒家人,远离爱情来到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在绝境中的挣扎,与自然抗争,与盗猎者抗争,与自我抗争,用生命去诠释了存在、道德与信仰……

“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这句话是形容可可西里的朝圣者的,但用在《可可西里的哭泣》里的反盗志愿者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面对他们,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很轻,抑不住地悲伤。

从《可可西里的哭泣》里,我们看到可可近30年来所经历的巨大悲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可可西里就不再是一片平静的世界,成千上万做着发财梦的农民工与周边的牧民来到可可西里这片荒芜而苍凉的土地,只因为这荒芜而苍凉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金矿,但这天高皇帝远,很快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有组织的恶势力所奴役,在枪口下干活,生存,没有人道,没有希望地活着。

到了九十年代,欧美的贵族开始迷恋用藏羚羊皮毛做成的围巾。当一条用藏羚羊皮毛做成围巾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两万美元的时候,可可西里就注定被欲望、罪恶、死亡所笼罩。 一些跨国盗猎组织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盗猎活动,用廉价的报酬雇佣那些贫穷的国人进行猎盗活动,道德屈于生存,孩子的学费,就是他们冒险的理由。于是,从1999年起,上百万的藏羚羊死于猎杀,频临灭绝。不仅仅是藏羚羊,其他动物也跟着受难,那些盗猎者,他们进入保护区,通常不带食品或只带极少量的米面,他们绝大多数的食品都是“就地取材”,打着什么吃什么。盗猎到的野生动物,肉类果腹,皮毛贩卖。不少盗猎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呆数月,给可可西里无人区内的野生动物带来的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如今,藏羚羊数量变少,毛皮变贵,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不仅是人和动物的悲剧,环境也大大的受影响,草皮开始大面积毁坏,草原沙漠化,

藏羚羊的悲剧,是可可西里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而让她们走向悲剧的,只因人性的贪婪与残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曾引用过英国经济评论家托?约?登宁的一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接着马克思总结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小说里的“暴风”反盗志愿者却代表着人类最后的良心,没有摒弃信仰。他们的灵魂是任何金钱与利益都收买不了的。小说里反盗猎组织头头周青的梦想,也就是可可西里反盗志愿者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的梦想:还给可可西里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一片宁静,让可可西里不再悲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