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在信息中求生(读书笔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50:56
  • 60

赫胥黎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赫胥黎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本书的前言如是说。当然在本国,我们依然要警惕奥威尔的预言,某某部犹如鬼魅,以没事出来吓人为乐。波兹曼淡然道出,“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诡谲的是,正是娱乐化商业化使得老美没这么安心了,要替别国操操心,价值观的输出无非是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上。

一只会思考的猪得到的是笑声还是掌声?人与猪,都有一死。差别无非就是人有思考能力,美曰: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身而为人,就是要比为猪要辛苦。但我也绝没有资格去谴责愿意成为一只猪的人。先哲的担忧不是没道理,面对纷繁的信息渐入虚无的我却突然乐观起来。如果整个人类都选择了安逸和娱乐,也无话好说。但是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微乎其微。重点是,你愿意怎么死去?你选择通向死亡的道路是那一条?

今天看到老罗的一句话,“好好的人民教师被逼到了相声界”。有那么一点难过。波兹曼在书里也讲过这个例子:“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她没有说人们带着怎样的记忆,也没有说这些记忆有何裨益。但她说明了一点:能够取悦于人,真好”。乏味但是认真的老师无法得到关注,愤青老师反而可以得到太多的喝彩,哗众取宠永远是容易的事。现在,连课堂也开始娱乐化,注意力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严肃枯燥的事物总是遭到唾弃和厌恶,我们越来越懒惰。

印刷文字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阅读过程能培养理性思维。电报的出现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电报把信息变成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电报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至多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隔离的注意力。伪语境被制造出来,让脱离生活、毫无关系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比如:开心辞典以及其他莫名的知识问答节目。娱乐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复杂的措辞,充分的证据和逻辑都派不上用场。电视不是禁止书籍,而是要取代书籍。我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加剧了这种担忧,信息的获取更容易更方便,抵抗无用信息的能力却越弱。

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于年轻人绝非易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都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童年的消逝》的表达模式与思考内容都与《娱乐至死》一脉相承。我们都怀念童年却从未探究过何谓童年。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当一种社会产物行将被淘汰时,它就变成了人们怀旧和研究的对象。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存在。童年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中世纪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们对婴儿进行早期的大小便。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心,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理由。印刷术的发明,阅读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欧洲文明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童年最初是一个中产阶级的想法,部分地是因为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培植这个概念。电视互联网的出现造成了信息的限传播,消除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儿童歌曲,服装。游戏通通成人化。如今我们已经达到了完全不需要儿童的地步,正如我们已经达到不需要长辈的地步。儿童需要童年,家长要承担起应有责任,去关注儿童(可别用脑残软件)。

信息是一把双刃剑,重点是你想怎么死?是贪图娱乐安逸而死,还是认真思考奋斗而死!只是,当KILL TIME成为人生的目的,岂不是有点悲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