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不完整书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50:06
  • 68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本书我并没有完整的看完,只是课程的要求读的几章读过,书评也是因为老师要求要写,顺便的粘贴过来了

可能最近读企业史方面的书多点,结合着案例来看张维迎这部书就比较有意思了。

张维迎在本书中阐述的核心问题是权责对等才可能实现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功,而解决权责对等最好的途径便是民营化。

他在书中提到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的固定合同支付的余额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而企业本生则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

而实际上最完美的企业依旧是股东既是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又是人力资本的提供者——是正儿八经的“老板”(前提是其自身具备非常优秀的管理能力,是个很好的企业家)。然而现实中一方往往很难,或者说基本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能力。

公司通过治理结构安排使各种非合同规定的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和权利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在各方之间使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最大可能的对应。唯其如此,才能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而很明显,国有化或者国家控股是无法实现的。

我对这一点表示怀疑。第一,***使国企亏损时政治上的压力很小——几乎就没有。设若两党或多党执政的话,在野党对国有资产损益的监督势必非常严格——国有资产流失与否可能直接关系未来大选走向。第二,***控制舆论使得媒体对企业的监督难以实施。第三,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大股东压榨小股东的事件时常发生,而国企最大的股东是国家。

这些在张维迎的论文中并没有提到,即便提了也等于没提(我怀疑,提到的话可能都没法出版)。这涉及到整个社会结构(主要是权力结构)和文化的大变革。

其实张得出的结论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和清***统治后期对工商业采取的不同手段,继而得出大相径庭的结局看出来。同样是中央集权,一个在国企如日中天的时候以甚至白送的方式实现民营化;一个坚持国有化,结果,一个从此崛起,从此屹立不倒;一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