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万历十五年《知道中国的入门书之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49:52
  • 66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了解是进入对一个人深刻理解的不二法门,一个民族亦然。

《万历十五年》截取了明朝历史的一段,有深度、有可读性的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记得高二的时候,爱上了王守仁,也因此爱上了明史。开始读一些关于明史的入门书,这本万历十五年就是最早读的那一本。

时读时断,也没有多大的进步,理解不甚深刻,只是知道些主要人物罢了。唯一神奇的就是发现了自以为得之矣的一点——明史大而读之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的;小而读之是个人为人处世技巧的一大源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节奏日益加速,人们忙忙碌碌的为生计奔波着,盒子样的我们如果多读些明史,我想自杀率是完全可以降低的。

读明史必读《明史》,《明史》全三百三十二卷,几番删改终于近完备。满清修撰《明史》是延续中国历代王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的,也可以说是其在心态上将自己做一个中原王朝来看待的有力例证之一。中国有齐太史的秉笔直书,也有孔夫子的微言大义,但“为尊者讳”却是个逃不过的命题。于《明史》中关于建州部相关征讨的描述,关于清太祖、太宗的史实记录是否如是今人是有一定的疑问的,而南明诸帝确实不见全影的。只要是人类的工程,总是逃脱不了遗漏与马虎的,《明史》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史实录述的有失严谨之处,如朱能与张玉究竟是谁救了明成祖?同一部书中,两种论述。

我们不必过于苛求古人,因为有戴逸等知名学者,有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内秘档,有专业的编撰委员会,有大量的财政、科技等资源支持,我们也未必敢说我们可以编撰好《清史》。纵然有一天卷帙浩繁的面世了,我们深以为许,但三百年后呢?当代人永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力而已了。当然还有“中华民国史”是否编撰,如何编撰,在完全的史学意义上如何落实是个严肃复杂现实的问题。不能没有,有了也未必合适,不如编辑个“1912年—1949年中国历史汇编”比较好,以年代为段,确是可以免除很多说不清的麻烦的,这也许是个好的方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