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案:本書蓋“蓬萊閣叢書”中最差勁者
其裝幀、紙張、印刷等等,皆副上海古籍一貫之令譽
然其排版——
委婉一點,可說甚有“鈔本”之風味;
直接一點,簡直令人髮指!
文字,上下不齊;標點,半、全角雜陳……
在上海購得《瀛環志略》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
“《瀛環志略》”似當作“《瀛寰志略》”
如有礦之金,采之不竭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
“有”當作“在”
“一,文物專史的時代不能隨政治史的時代以畫分時代”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
“‘一,”當作“一,‘”
“畫分”似當作“劃分”
足徵於文獻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生殖、爭鬥、 憶念、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
“爭鬥、”後衍一空
可謂爲“不文的”之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
“之”字衍
李延壽 《南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8)
“李延壽”後衍一空
胡三省注而序之曰: 溫公徧閱舊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
“:”後衍一空
照例的或一時的之記錄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2)
“之”字衍
析入豪芒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
“豪芒”當作“毫芒”
《與劭二雲書》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
“劭二雲”當作“邵二雲”
史學所以至今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0)
“史學”前衍一空
欲爲一翔實透闢之敘述……抑已非易易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1)
“易易”似有誤
觀所刻儒、佛兩教所刻之石經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6)
次“所刻”衍
戊、實物之模型及圖影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7)
“、”當作一空格
何絲豪之能睹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9)
“絲豪”當作“絲毫”
“純文學的”之文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2)
“之”字衍
(西七八一) 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6)
“)”後衍一空
或磨崖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8)
“磨崖”當作“摩崖”
《 後漢書》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2)
“後漢書”前衍一空
魏、齊、隋、唐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3)
“魏”前衍兩格
唐除堅等奉勅撰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3)
“除堅”當作“徐堅”
其清代所編諸書不復錄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4)
“其”前衍兩格
荀勗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4)
“荀勗”當作“荀勖”
蕭齊時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4)
“蕭”前衍兩格
宋政和間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4)
“宋”前衍兩格
此可謂歷史上竹簡書之三大發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4)
“此”前衍一格
《苾伽可汗九姓囘鶻》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6)
“《苾伽可汗九姓囘鶻》”當作“《苾伽可汗》《九姓囘鶻》”
(37)【聲注:“(37)”以代加圈“37”】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8)
“(37)”前衍一格
觸於吾目者屢見不一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0)
次“見”似衍
范成大《吳郡記》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3)
“《吳郡記》”當作“《吳郡志》”
徵兵制度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3)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看《墨子閑詁》 )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4)
“《墨子閑詁》”當作“《墨子閒詁》”
“》”後衍一格
其所徵引之書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4)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而他無徵焉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5)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兩山墨談》卷十四 )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6)
“四”後衍一空
自改 《實錄》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6)
“改”後衍一空
(看《心史叢刊》第一集 )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6)
“集”後衍一空
然後能向常人不懷疑之點能試懷疑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8)
次“能”衍
彼二詩者皆所以鋪張祖德倘稷、契而系出帝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9~80)
“祖德”後脫“,”
提絜觀察之能力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3)
“提絜”似當作“提挈”
吾知讀者必生厭矣。 此本一極瑣末之問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6)
“吾”前衍一空
“此”前衍一空
徵引考證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0)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無人徵引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1)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未嘗有一人徵引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1)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隋、唐 《經籍志》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2)
“唐”後衍一空
信而有徵者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2)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自序明言“訖於麟止,”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2)
“,’”當作“’,”
文體蓋有天然界畫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3)
“界畫”似當作“界劃”
郭嵩燾之 《書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7)
“之”後衍一空
顏色不壞,”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0)
“,’”當作“’,”
非惟萬章無徵,卽孟子亦無徵也。兩造皆無徵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0)
“徵”皆當作“征”,循全文例
“元朔元年安王光嗣,”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1)
“,’”當作“’,”
孔安國 《漢書》無專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1)
“孔安國”後衍一空
“朝廷今年十八,”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2)
“,’”當作“’,”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3)
,’”當作’”,
武王徵師羌髳以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8)
“徵”當作“征”
徵諸史跡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0)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改名阿蘭聊,”(《後漢書·西域傳》文,)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1)
首“,”衍
“,)”當作“),”
亦東峨特之一族也)居於大澤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1)
“)”後脫“,”
提絜綱領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3)
“提絜”似當作“提挈”
不過借作說明此背景之例證而已此種敘述法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4)
“而已”後脫“。”
莫如 《史記·西南夷列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4)
“如”後衍一空
別有所提絜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5)
“提絜”似當作“提挈”
請言自然科學與歷史之別,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0)
“,”當作“。”
常爲一度的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0)
“常”前衍一格
得名之曰“歷史的人格者。”何以謂之“歷史的人格者?”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2)
“。’”當作“’。”
“?’”當作“’?”
首領爲“歷史的人格者。”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2)
“。’”當作“’。”
組織分子爲“歷史的人格者。”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2)
“。’”當作“’。”
得名之曰 “集團性”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2)
“曰”後衍一格
畫出一“史跡集團”以爲研究範圍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6)
“畫”似當作“劃”
畫出某躔度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6)
“畫”似當作“劃”
畫出某高原某平原某流域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6)
“畫”似當作“劃”
畫爲一集團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7)
“畫”似當作“劃”
集團之若何區畫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7)
“區畫”當作“區劃”
較廣較複 ,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7)
“複”後衍一空
以不可分不可斷之史跡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7)
“以”前衍一空
強畫爲集團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7)
“畫”似當作“劃”
曷爲每一史跡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8)
“曷”前衍一空
則六朝、唐之佛教運動最其顯列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0)
“列”似當作“例”
心理之病徵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0)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固形的之風俗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0)
“之”字衍
因雖夙具然非衆緣湊泊,則事實不能現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2)
“具”後脫“,”
本質仍相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9)
“)。”當作“。)”
竟自連一點因果律都不能存在嗎?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1)
“自”似當作“至”
這些話都從那裏說起。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1)
“。”當作“?”
但只須這兩點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3)
“只須”當作“只需”
(一) 人的專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5)
“一”當作黑體
不必以一姓興亡畫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6)
“畫分”似當作“劃分”
第三章 四種專史槪論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6)
“四”當作“五”
把它排成行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0)
“行例”似當作“行列”
所謂予以新意義,說是這樣解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2)
“說”字疑有誤
丁 供吾人活動之資鑒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3)
“丁”前衍一格
顯微鏡的讀史方法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5)
“顯微鏡”後脫“式”
自己要作做篳路藍縷、積銖累寸的工作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2)
“作”字衍,抑當作“做”
《荀子非十二子》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3)
“《荀子非十二子》”當作“《荀子·非十二子》”,循全文例
倒底還是這樣與否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73)
“倒底”當作“到底”
《通鑒記事本末》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75)
“《通鑒記事本末》”當作“《通鑒紀事本末》”
李催、郭汜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1)
“李催”當作“李傕”
第二三等腳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3)
“腳色”當作“角色”
張廷玉、陸隴其一般人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8)
“般”似當作“班”
只須用魏書體裁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4)
“只須”當作“只需”
二三等腳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7)
“腳色”當作“角色”
替王安石辨護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5)
“辨護”當作“辯護”
辨護雖很不錯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5)
“辨護”當作“辯護”
乙 年譜的體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5)
“乙”後衍一格
只須把他活動的經歷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8)
“只須”當作“只需”
林、張以爲讀元遺山的詩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9)
“林”似當作“凌”
林、張以元遺山做中心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9)
“林”似當作“凌”
第二流的腳色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25)
“腳色”當作“角色”
《墨子閑詁》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0)
“《墨子閑詁》”當作“《墨子閒詁》”
假使《杜甫年譜》,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0)
“《杜甫年譜》”後似脫“分格”
前人已經做個很多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2)
“個”似當作“過”
我所只好擺在《莊子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7)
疑有脫文
“公山弗擾召,”“佛肸召,”都是這類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9)
“,’”當作“’,”
“ 一物不知,儒者之恥。”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9)
“一”前衍一空
“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專車,”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9)
“,’”當作“’,”
定禮樂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禮樂”當作“《禮》、《樂》”
樂沒有書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樂”當作“《樂》”
“子曰:‘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當作’”,
“皆弦而歌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當作“’,”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當作“’,”
認禮樂同孔子有密切的關係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2)
“禮樂”當作“《禮》、《樂》”
怎樣整齊那些資料, 分出條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3)
“怎樣”前衍一格
“分”前衍一空
又分六個細目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4)
“六”當作“七”
“我早已知道你來了,忍死等你,”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60)
“,’”當作“’,”
好好的安置傳裏。 這是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62)
“好”前衍一空
“這”前衍一空
雖然萬事幅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63)
“幅輳”當作“輻輳”
這是政治專史的第三部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72)
“這”前衍一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84)
“’?”當作“?’”
現在還有人供祀,”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86)
“,”當作“。”
宋儒自稱直接孔、孟心傳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93)
“宋”前衍一空
比較 《漢志》大大的不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96)
“比較”後衍一空
在未能證明其爲全僞以後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99)
“以後”當作“以前”
《 藝文志》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2)
“《”後衍一空
《魏書》 的《釋老志》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2)
“的”前衍一空
紀傳體的體載合 各部在一起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2)
“載”似當作“裁”
“合”後衍一空
自不失爲小小的創作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5)
“自”前衍一空
章學誠有 《文史通義》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7)
“有”後衍一空
打開《二十略》 一看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8)
“》”後衍一空
《圖譜》 從來未收入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08)
“》”後衍一空
史書的價術也隨之而定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2)
“價術”似有誤
沒有這們好的精神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3)
“這們”當作“這麼”
凡前人認爲不重要的史料或學說都敘述上去, 這種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5)
“凡”前衍一空
“這”前衍一空
以畫分時代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8)
“畫分”似當作“劃分”
以明史、清史畫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9)
“畫分”似當作“劃分”
應畫分的時代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9)
“畫分”似當作“劃分”
以實際情形去畫分
(梁啟超著. 湯志鈞導讀. 中國歷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9)
“畫分”似當作“劃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49: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