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上我把已出的日本相关的国内介绍书分成几种:
一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二有趣的或有专攻的知日胜日;三小资游记;四融入平民生活。菊与刀和广西师大那批哈佛田野范例是一,日下书是二,那毛丹青的某画册是三(我不喜欢《命名日本》,可能有点烦欧阳应霁系的,自己对香港思维的理解也欠深);很多涉及渡日工作婚恋家常的不可尽数是四。
这本属于博文结集出版,内容散而轻松有趣,大概算二类或四类。如作者言编得精彩要感谢编辑,封面的浮世绘瞪眼大汉很噱头,更像是给茂呂美耶的《江户日本》做封面的。有才的萨苏本人兼具多重身份:留日十年的中国工程师和外企管理层;在日本娶妻生女落户的北京侃爷;相当有研究的军事迷。一看便知是《环球时报》风味儿的兼职驻日记者,哈哈。
我们80后这一代,是看日本漫画度过青春期,看日剧进入成人期的,Ayumi听十年,J家美少年爱一堆,自以为对和式符号文化和精致美学取向吸收了个八九不离十,但虚构漫画毕竟是理想化幻想化的日人生活;宅向同人向的东西更是因其小众的特别表达方式而受中国孩子们欢迎;偶像是娱乐业打造的梳妆台上的小神像;我们怪日剧节奏偏缓,想来和这个文化的节奏息息相关——有太多微妙的东西,非亲身体验不能尽数,cultural difference比我们想象的要宏大得多。
关于日本人的一根筋,内向拘谨,“上品”暧昧的性格,与自由灵活不拘小节的中国人民的反差,唯萨苏这样深入日常生活,才能从本质上揭示。本书概述了日本的医疗系统运作方式,政治选举的世袭裙带特点,邻里街坊的交往风格,公司文化与等级制度,男女角色的固定,色情业的疯狂和循规蹈矩,军事地位上作为一个民族的隐痛和烦恼,颇有信息含量,难得的是观察视角诚恳客观,相当值得一读。读完掩卷便能收到作者如此细细道来的苦心,“我需要把这些告诉我的国人,日本只有一条值得我们学习的 – 他们立了规矩,就是为了守的。 除此,无足道哉。”
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写邻家高中男生和青梅竹马的同学谈恋爱那篇: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界和家长一直当“早恋”作政治不正确的逆天行为,而日本人却从高中时期就正式尝试男女之情甚至考虑未来。因为就业竞争相对中国没那么激烈,高考压力不大,毕业后要面对封闭机械的公司生活,二八年华成了最好的择偶时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一切青春少女少男漫画主角,全部是中学生——当年中学生的我们,只能靠这些来满足青春期幻想啊。。
反观我国的青春教育,是一个完全的失败,中学生面对的是满满的课程作业,初成年时期不仅收获的是大面积的晚熟,并直接导致更大比例的青年,理想和现实斗争激烈,进入社会之后理想泯灭速度之快让人伤感,现实起来让人乏味。感情观上,由于缺乏经历,或者说未能在对的时候谈一场输得起的恋爱,有女人要么傻而天真要么现实惊人,有男人过三张了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珍惜什么。
有人会说,国情各别,人家学业未必能好好完成,工作后生活未必比我们自由,不能全怪在教育体制上;统计意义上必然有成熟和不成熟的感情观。好吧,反正如今90后面对的竞争压力虽激烈,精神束缚比起我们来似乎越来越小,祝福他们。
话扯远了,时下描摹日本的书越来越多,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行业,万千片段,渐次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日本,这是好事。眼看着向自由市场奔去的今日中国,价值观的冲击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越多接受同处儒教文化圈的亚洲国家的喜怒哀乐,同经历经济起飞道路的际遇和思想,越能对照性地反思自身的文化,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性格,尽量去除劣根性,提升国民的幸福感——我是说真的呢,在浮躁的今天,幸福感太重要,又太稀缺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48: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