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For One More Day《For One More Day——读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47:37
  • 48

当时在书架上识得此书,纯属偶然。向来不敢靠书名来认识原版书,要么读不懂要么不知所云,见此书皮老实忠厚,读了封底荐语,决定一试。

作者是Mitch Albom,之前从Tuesday with Morrie已经闯出知名度,但本读者向来不追星,故不曾关注,直到读完For One More Day后,自觉地回头去读Tuesday,方才认识到One More确是本好书。在成名作后,不依靠故事续集或人为造势,单又一本佳作,只能说读者有福了。

整书内部各细节间没有严格时间顺序,主要部分将带领读者来一次记忆片断不断闪现的梦游。“我”发生车祸,然后生命徘徊在生死之间,回忆并重温过去的人和事,有真实的回忆,也有灵魂间迷离的交错。“我”是个平凡的男人,有一些事业,但是事业并不顺心;有一个家庭,但“我”与家庭成员间隔阂越来越深。“我”觉得受挫,失败,沮丧,曾经以为的光明未来和现实格格不入。

“我”对于过去中很多抉择耿耿于怀。从童年中意外消失的父亲,和错过最后一面的母亲。父与子之间的感情方式,口头语言不多,肢体语言不多,但父亲终究位于“我”心中的位置上。“我”其实一直期待着父亲出现,也期待着一种解释。很多年后,棒球场上,苍老的父亲出现在那个位置,但父亲不是来对过去做解释,一切都是向前进行的(解释也改变不了过去)。母与子之间的感情方式,温柔细腻,母亲是孤独的,但她总是鼓励着“我”,支持着“我”,即使“我”没有做出她想要的选择。母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隐藏起了她自己无处排解的痛苦,直到这一切安静地躺在母亲的生活中,一起随年华老去。

电光火石间,我回到记忆初始,“我”带着认为失败愚蠢的一生经历,重新回到父亲母亲和“我”的家,母亲年轻而美丽,父亲时常与母亲的争执。“我”曾经亲历的事,和不曾亲历的事,一扇扇门打开,一幕幕情景上演。母亲并不被大数居民喜爱,但她坚持用美丽的微笑和灵巧的双手,帮助那些需要爱的人。“我”重温着现实的疑惑,也在幻象中感受人生的回答。

父亲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在这里“我”看得更清晰。母亲独自承担的离异家庭的痛苦,父亲从来不说的另一个家庭的秘密。当“我”最后竟跟随了父亲的想法,母亲在失望和失落之后,仍然爱着“我”;而父亲,也一直以他的方式站在那个有些尴尬的父亲位置,父亲与母亲的最后的交集,是母亲带着“我”,见到另一个女人,但氛围是轻松的,自然的,无关纠结的过去。

重新来一遍人生,“我”懂得了父母,懂得人往往生活在明暗两处。每一次的抉择,不用再去懊恼是否对错,如同那句爱情箴言: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成长中犯下的过错(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是继续自责,愧疚,在内心上自暴自弃,逃避的生存让自己越发的归入懦夫行列;还是担待,勇敢,在明天做个深呼吸然后面朝大海。当“我”也经历过人生的懵懂、梦想、曲折,再回顾那些应该和不应该,寻找着被宽恕,实际上有的只是更深更细的体会生活,懂得虚心地接受爱,懂得认真的去爱,懂得放手,还有珍惜,这,才是宽恕的钥匙。

生活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你的态度,并用这种态度对待你。过去是一片沼泽,我们可以陷在里面,思索着一些问题,有的人就陷下去了,而有的人打包好记忆,走了出来,要记住明天是永远不会因为沼泽下面发生的一切改变。如果再给多人生一天的时间,这一天显得如此宝贵,但逝去的每一天,何尝不是如此?

文中一些简短而感人的语句,关于亲人间平凡而珍贵的感情,到情深处读者常因情感的共鸣而放下书本无语凝噎。文笔描述也充满英语语音的美感,平实的语言,不乏如诗佳句,令人不禁诵读出声。人生哲理如星点野花缀于其间,阅读中稍作停留,回味一句话或一幕场景带来的感动。

东方有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西方有罗丹说“艺术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确实要自然地、朴素地描绘和写作”,For One More Day摒弃华丽堆砌故弄玄虚,平淡之中让读者跟随“我”来一次回溯之旅,等待读者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悟。

200906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