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与地坛《不完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43:39
  • 88

有时提笔写些什么,事后发觉我所作的无非是些陈词滥调,日常快乐的不快乐的琐事,要不就是某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关联的社会热点,总是像只苍蝇似得嗡嗡几句聊表自我存在,渐渐的发觉我开始被麻木埋没,尽管这种平稳的情绪对于现在很忙碌的我是件好事。心不跳脸不红的写下那些看似愤懑理性的字词后总想付之一炬,但文字的妙处在于心灵的解放,至于解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当然也不排斥娱乐文字。娱乐是无可厚非的,否则一味的追求深刻,那么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种文字专制。我可以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阅读一些俏皮笑话,也可以感到必须的阅读一些碰撞性的思想文字。人们有时候只甘愿当个跑马场,让自鸣得意的马儿炫耀的跑一遭,有时候也可以积累起一堆干柴,书本里的星点火苗便可以引燃起熊熊大火。当然,对于一本好书,纯粹的将它当做一种阅历那就有点糟蹋了,有这么一句话:好的作品总是在阅读读者。的确,好的作品总是能击中人们心灵的某个柔软之处,尔后与之交融,而不幸运的时候就只能与读者插身而过,没有多少影响力可言了。

读史铁生,首先必须得把世俗的尘埃抖落,将防备卸下,用一颗敬畏生命的心灵去倾听,用一份真诚去感受,如果用市侩眼光的那一套,那么能得到只是一些令人笑话的可怜优越感而已。

1.活着

祖上传下来两套哲学,一套主流的的都市生活哲学——孔儒思想,另一套则是人们面临现实的挫折矛盾时在从书房里拿出来的田园哲学——道家的超脱主义,后者无疑是给人们留了最后一条生路,让人死后终有个安稳的葬身之地。譬如,李白可以在的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后仕途不顺又能收放自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命运的轮回,也无法辨认欲望的姓氏,只能当做人质一次又一次被尘世欲望劫持,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生活就是***,要不反抗,要不享受。虽然这比喻很形象贴切,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确有此感,但是真正的生活不是用来对抗的,它是由各种滋味各种冷暖调和而成的,世界快乐与悲伤的缤纷音符才能使整个生命乐章气势恢宏臻于完整,罗曼罗兰说:“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如果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世界只给了我们痛苦,而对它馈赠的快乐视而不见,那么这种可悲的狭隘带来的便只有无尽的绝望。死是件不必着急的事,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所以姑且活下去试试,相信当人走过那个漫长而看来又短暂的旅程,才能深深体会到活着的意义,才会在不久于人世前为世间情爱眷恋的叹息。

2希望

我想人不能总想着此刻的忍辱负重的下一刻还是忍辱负重,这样未免显得太对不起自己了,有些人务实的把希望称作自我欺骗,但是这种未来也犹不可知,纵使自我欺骗罪名成立,那么希望所带来的一系列奋斗磨砺也足够成为一种沧桑的资本,斤斤计较的人们似乎总是为现时的鸡毛蒜皮蝇头小利而坐食难安,总是在尖刀般的谣言下畏首畏尾,不敢朝希望的微光前行,气急败坏的人甚至冠之以“它像妓女骗走了我的青春”的恶名,此类人无非只看失不看得,寸土必争,没有退让的气度。希望是潜在的动力源泉,只要我们肯为之上路,我们就拥有了不断走下去的理由,就有了能走到目的地的无限可能,或许有人悲观的把这种不确定性归为概率事件,但是一句话,没有希望,就没有第一步,没有第一步,就更谈不上到达终点。

3.不完美

丑女造就了美人,懦夫衬照了英雄,愚氓举出了智者,缺陷烘托出了完美。生活的不完美在于快乐与悲伤更迭,失败与成功交替。完美只是心灵上的一种感受,是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当十全十美没有遗憾没有痛苦,那么结果只会是平庸与烦腻。不完美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极力奋斗完善的底色,这样就不难理解那尊缺了胳膊的维纳斯已经美到了极致,因为它离完美只差那一步,而这小小的缺憾却给了人充实与丰富的空间让印象中的世界不至于单调乏味,这应该就是99%的100%完美境界。

读他的《我与地坛》、《爱情问题》、《好运设计》、《随笔十三》颇有感触,写下这些平常稀松的想法有了种释重的愉悦。自言自语是个自我反馈的过程,也不失为一种梳理思绪稳定心态的好方法。

以下附上他的几个经典论断:

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也许,人就是歧途。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