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莉
早在1996年,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听易英先生提到过《娱乐至死》这本书。在当时探讨电视所代表的弹片文化和对众神狂欢的娱乐时代进行批判的氛围中,我没能找到这本书,甚为遗憾。这次终于购得,一口气看完,感觉非常痛快。
1980年代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里,对电视媒体所代表的庸俗文化进行了批判,他担心扁平化的、转瞬即逝的电视片断会使人类失去思考能力。他借用英国小说家奥尔德斯·赫胥黎之口说:我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无穷无尽的娱乐。
波兹曼20多年前的担心现在看来非常有必要。因为在当今这个人类被信息埋葬的时代里,由于具有强大视觉、听觉冲击力,电视仍然霸占着人们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在丰富了大众生活、娱乐大众的同时,电视用煽情的剧集、铺天盖地的广告,对我们的大脑进行狂轰滥炸,让人越来越不愿意阅读,越来越不愿意运动,越来越不愿意和家人交流,越来越不愿意思考,很多人由此变成了或胖或瘦的电视土豆。
而电视广告把本来处于供需平衡的日常生活打破,让人们去努力追求它所倡导的“时尚生活”和“理想状态”,幸福被物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举一个众人熟知的例子,在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电视广告片中,欢乐的结婚礼堂、漂亮的一对恋人、亮晶晶的钻石首饰给人们勾画出所谓“幸福”蓝图。在这个广告里,广告商臆造了没有钻石就没有“幸福”的观念,并把它成功地灌输给大众,成功地为人类洗脑。被愚弄的大众于是开始拼命工作、赚钱,以获得钻石及钻石所代表的“幸福”。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幸福的丰富涵义,就如此轻易地被广告商篡改了。当今虽然媒体众多,但只有电视广告能够如此完美地做到无限拔高人类获得幸福的难度,把幸福感物化成一件一件的商品。由此看来,大众娱乐时代的到来,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悲哀。
在电视巨大的冲击力面前,我们根本无力保护自己。我们曾经担心电视取代纸媒,取代阅读,事实上电视在某种程度上也做到了,它成功地促进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度。印刷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深度阅读成为小众的生活内容。
波兹曼深刻地指出:管理者们都深谙通过供给民众娱乐来安抚民心的重要性。于是美国、英国、中国纷纷出现了“美国偶像”、“英国达人”、“超级女声”等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出现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的搞笑娱乐节目,以及各种各样难以胜数的脱口秀节目。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呼吁我们要有“娱乐精神”。波兹曼预言的“娱乐至死”或许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身上实现。大众在娱乐中狂欢,会暂时忘记现实中的苦痛,由此可以缓解社会的紧张关系。
会思考是人类区别于普通动物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今很多人已经在电视为代表的娱乐中失去思考的能力,但可喜的是新的媒体互联网的普及,重新带给人类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可能性,这是波兹曼没有想到的。
我赞同波兹曼的观点: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隐喻。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媒介的形式最终控制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的出现使人类被电视控制的大脑得以解放,有了思维的空隙,大部分网络实行匿名制的特点使人们某种程度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成为可能。
其实没关系,让愿意娱乐的人在电视前娱乐好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娱乐之余,愿意严肃地思考,愿意清醒地活着,这些人是人类真正的希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37:1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