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红楼梦《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34:25
  • 77

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写<红楼梦>的作者的文字,看到后面的评论,可谓骂声一片,就因为他的观点是<红楼梦>乃是曹雪芹著前八十回,高鹗整理后四十回,真正意义上作者只是曹雪芹一个人.

确实,后四十回确实在连续性和艺术性上都大大逊色于前八十回,甚至有些情节让人啼笑皆非,很多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受到极大的破坏.就拿贾母来说吧,她是最溺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也是二人在贾府的庇护者.怎么会在她生病嗑血的时候都不去看她呢?还要硬生生拆散"木石前盟"呢?在贾宝玉大婚的时候,明知黛玉将死,非但不去探视,竟然还说出那般无情的话来,这与前八十回那个对子孙百般慈爱的贾母根本是两个人.就黛玉死去的情节而论,也过分追求戏剧效果,硬把宝玉大婚和黛玉死去放一同一时间,读过"枉凝眉"的人都知道,黛玉应该是忧心宝玉,泪尽而死,此时贾宝玉应该是在外,或是遭受什么灾难,或是贾家势败已被拘"狱神庙"了.根本不会是后四十回描写的样子!

曹雪芹惯用"草蛇灰线"手法,人物的结局都在"红楼梦"的曲子和个人的判词里了,总体上来看,后四十回是想把贾家从势败硬往回拉,以至于弄出"兰桂齐芳"(贾宝玉有遗腹子)的笑话来,让本该乞讨度日的惜春进了"栊翠庵",且有紫鹃相伴,而巧姐本该是在青楼失身后被刘姥姥赎出,最后做了板儿的媳妇,过起了纺织的农村妇女的生活,但后四十回把她嫁给了一户乡绅,这明显是自相矛盾的,既然贾家爵位都可复得,早已不是获罪之家,怎么会把巧姐嫁给乡绅?

还有很多的疑点,不一一赘述.现在只想探讨一下究竟这后四十回究竟是怎么来的?

"书未成,而芹为泪尽逝...."这里的"未成",是很耐人寻味的,究竟是没写完,还是写完后没有整理完成呢?

从脂砚的批语中可以看到整书存在的很多证据,比如"芸哥仗义探庵""卫若兰射圃""悬崖撒手".......由此可见,书稿是有的,只是去向不明.

红学界对此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蔡义江认为"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周汝昌则认为后四十回有曹雪芹的文字,但是遗失很多,高鄂做了补充完善的工作.

从脂砚的批语中可以得知,书是给大约亲朋一类的人给借走了,而且弄丢了,所以他就把手头所有的遗稿给保留了,再也没拿出来示人.由此可见,脂砚保留的,就是曹雪芹的整部大书的书稿.蔡义江就是以此认为"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一个字",这也是说的过去的.而周汝昌则认为被借走并"迷失"的书稿,其实并没有完全遗失,高鄂和程伟元得到了部分章节,然后就"补"出了后四十回.

我的观点,是倾向于后十回里还是有曹雪芹的文字的,比如抄家的场景就写的很好,写贾政被小吏玩弄于股掌,也都和后四十回的其他情节迥然有别.问题还是出在,书的结局应该是"树倒猢狲散",后四十回竟然又"中兴了"!这大约可以从高鹗本人的身上找到点答案吧.据考,高鹗屡次乡试不第,甚至到过边疆做幕僚,1781年更是死了父亲和妻子,身边只有个"担尽一身甘苦"的畹君(从高鹗做的诗来看原来应是青楼女子,且在高家的身份只是"下堂妾")一起侍奉老母(仿佛还育有一子),生活当真是贫苦的很,可最终因身份低微,且"钗头凤拆",显然与婆婆不合,最终离开了他,张爱玲推测这就是她在后四十回里把袭人写的很不堪的原因(畹君两次因为家庭生计被卖入青楼,袭人也说"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道理"而进了贾家的,然而最终和畹君一样离开了贾宝玉),我们要注意的是1788年高鹗终于中了举,从此一生最大症结终于消除.从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对封建社会的淡漠,因为一朝中举而大为改观,所以在得到曹雪芹的部分遗稿后,"有意将荣宁败落这一点故意冲淡"(张爱玲语《红楼梦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一个作家,为文之时,都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痕迹(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也隐射了很多曹家的事),高鹗在后四十回的文字中盖上了自己的烙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不具备曹雪芹的思想境界和文学功底,后四十回补得有点不象样子,也属正常.

至于说高鹗是乾隆御用文人,受"高庙"之命篡改后四十回文字,我只能置之一笑,这样的想法未免太牵强!而认为<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持此类意见的更是自己都拿不出可信的依据来!只能聊备一说而已!

无论如何,120回的<红楼梦>已经是个整体,谁也不能硬将其一分为二,而作者,说是曹雪芹和高鹗合著,我想道理也是一样的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