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大选修课中,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去上网搜索,最后确定这本书作为研究的对象~接着被斯科特教授的研究所吸引~
从弱者的武器,到这本书,都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独特的研究眼光,农民这个一直被压在底层的弱势群体,其实不只是在那时候的东南亚,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仍在一种与命运的斗争之中~书中,作者写出了当时的农民的生存的理论与规则,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提出道义经济学~刚开始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互惠的潜规则,就是一种道义~~
当今中国,农民问题仍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有些地区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的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即使在灾荒年份,颗粒无收,佃农的最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地主的担保”。
“地主要仁慈待人,救助生病和青黄不接时期的农民,慷慨捐助当地的圣寺庙宇”。
地主要经常为农民提供帮助,以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后来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大地主离开乡村到城市定居,只是定期到农村收租,农民原有的保护网被破坏。
在乡间,地主如果对农民过于刻苦剥削,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反之,仁慈的地主经常可以看到。
相对于实物地租而言,货币地租更加增加了农民的风险。农产品市场化后,价格的波动使得农民的货币收入不确定。
农民起来反抗,不是为了推翻地主阶级,改变阶级关系,而是为了能够回到原来的收入稳定状态。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31:2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