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二人证据《恶谈恶童三部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9:39
  • 51

《恶童日记》、《二人证据》、《第三谎言》

她叫雅歌塔。她憎恨前夫。1956年匈牙利暴动,她不得不随他流亡瑞士。她在工厂打工。每天单调而机械地打孔,在内心写诗。她并非没想过,如果留在在匈牙利,让贵为知识分子和历史系教授的丈夫监禁两年,也许比自己长达7年的瑞士工厂生活更愉快。

她只读过高中。她爱好数学。她用匈牙利文写诗,但认为那些诗歌过于浪漫,耽于幻觉。她向孩子学习法文。模仿孩子作文风格。每天工厂生活结束时,她从幼儿园接回孩子,讲述比格林童话更黑暗的自己的童年往事。这是“恶童”的原型,她和她的哥哥们,在战火中的匈牙利边镇上游荡的、十足邪恶而残酷的故事主角。

她叫雅歌塔。把“残酷成长”的叙事倒推了十年。从幼童期开始写起。包括学龄前阶段。这让35个国家的读者,曾经沉溺于骄傲的、拥有与众不同青春经历的孩子们自愧弗如。坏孩子:美国孩子、中国孩子、非洲孩子以及南美孩子,经历过疾病、贫穷、性、放纵、物质、伤痕累累的内心与肢体那又怎样?面对雅歌塔式的坏孩子,一切显得矫情而虚胖。

她叫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有时她写做札克*克里斯多夫或克里斯多夫*札克。札克是外祖母的家族姓氏,她喜欢札克这个名字。但讨厌人们称呼她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恶童中的克劳斯或卢卡斯一样,她很小时就开始写作。但人们以为她51岁时发表《恶童日记》时才开始创作。多么可笑的人们。

雅歌塔,采访者这样描述她:“看过她的照片会觉得长得的确有点像巫婆,眼神看起来是个很敏感的人。”她的发色与眼球颜色是褐色,自认为属于马扎尔人血统,而不是亚利安人种。她总是梦想回到匈牙利,那里热情、奔放、人们天性自由。而在瑞士,她“龟缩”在纳沙泰尔旧城的高处,一间狭小而阴暗的房子里。成名之后亦如此。世界过于功利,媒体称这位匈牙利护照的拥有者继承了伟大的法国文学传统,正如法国总统把勒克莱齐奥视作嫡亲一样,丝毫不管他的营养源泉实际来自非洲。

雅歌塔,她将恶童们写到死,从5岁写到了50岁。其中的一个埋葬了另一个。“我每天来到墓地,看到的是那个刻着‘克劳斯’这个名字的十字架,于是想到必须换上另一个刻着路卡斯名字的十字架才行。”

“我还想到,我们四个人很快又可以相聚在一起了。一旦母亲死了,我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活下去。

“火车。这真是个好主意!”(摘自《第三谎言》简体版结尾,世纪文景即将推出)

用火车结尾,读者又会惊愕,恶童还想干什么,杀死母亲?与母亲一起自杀?从而实现父母兄弟的死亡聚会?

读雅歌塔的恶童三部曲,想起王朔的一句话:“我内心有无限的光明和黑暗”。说话的人没做到,没说的却做到了。恶童1中,孪生兄弟让父亲充当炮灰,实现了越境计划(殊为可恶的雅歌塔呀);恶童2中,越境者回来寻亲,却发现恶童2中所述不过是一篇虚构的小说,情节被推翻(殊为可恶的雅歌塔呀);恶童3中,兄弟俩相遇纠缠不清,彼此名姓与镜像混淆,恶童1中的重要情节再次被推翻(殊为可恶的雅歌塔呀)。

雅歌塔树立了一个独特的文本。她花了3年,也许是5年时间,去修改它们。她朗诵,不怕吓着孩子,去除枝蔓,用最精当与简要的措词。她不是在写,而是在抹。抹不动后,就变成恶童。没有天使,没有魔鬼,只有恶童。

所有因生存而产生的意念都应该得到原谅,情感使人软弱,而意念使人坚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种)是不灭的,无论战争、饥荒、地震、疾病还是外星人的进攻。雅歌塔不惜冒着败笔,用成人行径与语调灌输给恶童,从而使读者领会“非人道主义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反萨特精神实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