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万历十五年《人物剖析——人生百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8:40
  • 64

拜读了以“大历史观”著称的黄宇仁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说实话,我读过的历史类书籍少之又少,因此也没有什么资格来评判书的好坏,对于网上一致的好评如潮我亦没能感受到许多,只因没的比较。我只能从我的视角来体会这书的意味。第一遍,并没有太多惊艳,甚至可以说看起来颇为艰辛,因为涉及历史、地理、军事、哲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但却可以感受到文中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不完美,也不一味褒或一味贬。作者用角色研究的方法来写这段明史,可谓视角独特。

张居正,生前何等荣耀,身死不过一月便群臣攻之,连对他极为尊敬信赖的万历皇帝也态度大转变甚至认为曾经他对张居正的信任是一种不幸的历史错误。可悲……但这一切他都看不到了,他看不到在自己身后,人们如何揭发事实,制造舆论,把他渲染成一个虚伪毒辣的形象。他仍然带着他身为太师的尊贵和对自己业绩的骄傲长眠地下。

申时行,圆滑老成,他是适应那个社会,适应当时制度和官场潜规则的人,然而他终究逃不出政治的漩涡。他可以洞察官场上的阴谋阳谋,斡旋于皇帝、大臣、乡绅等各个利益阶层之间,却没能防住身后的暗箭。但他仍然是成功的,在我看来,他是能明辨局势的“有识之士”,也是一个视图建立和谐社会的好官。他的中庸也许会招致人的反感,但又有何解?他自己也是非常清醒的,因此才会在卸任之后为自己留下后路。文中写道“申时行虽然号称谦虚抑让,但毕竟没有达到唾面自干的境界。他无意于接收那些在她看来是不中肯的批评,否则,他又何必把过去的实施和自己的看法来回反复地写入自己的诗文里?……他期待后来的读着稍一思索,就能理解他施政措施的真正意义,并且承认他的成就超过了表面上的平凡。”可谓高妙。

海瑞,正直固执迂腐,怀揣满腔热情和冲劲儿却没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是生非的任务去操心作安排了。”本章结束语,似调侃,又似怜悯。正如海瑞的一生,像一场掺杂着悲***彩的喜剧。

戚继光功成名遂而俞大壮志未酬,何也?因为戚继光没有去触动整个的国家体制,而只是脚踏实地,做他自己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求实精神以及清醒的现实感使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在阅读本书之前,脑中关于戚继光的形象是一个伟大的抗倭英雄,没有瑕疵。而此刻,作者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是不存在的。此书中的戚继光懂权势,也懂政治,他并不完美,却真实。戚继光不似想象的那么完美,却并不令我觉得失望,一个可以为人民起到实质性帮助的将军绝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李贽为什么削发为僧?不过是打着追求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幌子逃避和推卸责任!“对宗族的照顾,不是暂时性的责任,也不仅是道德上的义务,而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这种集体观念还不止限于一个小家庭的范围之内。一个人读书中举而后成为官员,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她就不能对她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模式。……当时的李贽,已迭经生活的折磨,同时有研究过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重建人生观之余不能再墨守成规。也就是说,他不能把读书、做官、买田这条生活道路视为当然,也亟待摆脱由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集体观念。”李贽是福建泉州人,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福建作为以经商为主要生财之道的地方,其团结性一直为公认的了。主要原因正是这种集体观念,这既是力量也是一种家族负担。我常常感怀于这种集体观念,觉得人因此而不能够活的潇洒。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道德准则,想要摆脱无异于和整个地区的人民抗衡。矛盾……

书中作者反复提到阴阳之道:既有阴便有阳,有阳亦必有阴。《易。系辞》中亦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阴阳之道既是官场、人际的法门,又是医道相人之根本,深奥啊,只有留待以后慢慢参悟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