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海边的卡夫卡重读《海边的卡夫卡》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3:30
  • 89

依然要从那个关键的字眼说起——隐喻。

隐喻,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比喻修辞,读者通过联系上下文可推敲指代的本体,作者通过喻体展现本体内在属性或更深本质的东西。

村上春树在很多的作品当中使用了隐喻的方式,不管是从最开初的《且听风吟》还是之后的《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及这本通篇充满隐喻并且“隐喻”这个字眼的《海边的卡夫卡》。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隐喻所组成的,这大概是《海》一书的基石所在。也因此,村上采用他常用的非现实与现实交织的手法,亦即一章为非现实,一章为现实,或者说是表面的非现实与表面的现实,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非现实与现实将不断交合,互相融解。这种方式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表现的最为彻底:男主角在表面的现实世界经历了一场冒险,直至去往世界的尽头,其另一自我在非现实的冷酷仙境完成着拼接自我,修补自我的过程。但到底哪一边是现实,哪一边是非现实,或者两边都是现实的隐喻,我们无法完全分割,也毫无必要。必须要将两个部分完整地看待才能发现世界的真相。这应该是村上的意图。

同样地,在《海》中,十五岁的少年田中卡夫卡和六十五岁的中田老人,谁才能代表那个隐喻性的现实,而谁又是实质性的现实呢?不能言说,所以必须合并在一起。我的想法是,中田老人代表的是一个通道,而田中卡夫卡是需要由他走向另一个世界的人。两个人合力完成对于十五岁少年的改造,或者说对于村上心中一个世界的改造。这个改造不是所谓的变革,甚至是要有所变化,而应该是体验,发现,然后继续人生的路。毕竟如果世界是用隐喻所构成的,那么试图逃离,破坏,或者颠覆这些隐喻,那都是没有用的。隐喻仅仅以非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所以我们最多只能知道,了解,然后顺从或者略有违背地将其接受进自己的生活。

因此田中父亲对他的诅咒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这个隐喻让田中无法承受,势必逃走,想要找寻隐喻背后的真相。但前面说过隐喻不过是借本体存在之存在,妄图去将其具象化,不过是徒劳,要理解的,应该是本体本身通过喻体展现它内在的“什么”,这个“什么”和小说中的“什么”一样,是只能意会的。这样,村上在《海》中略显晦涩不见章法的语言就可以被理解了,它乃是一个隐喻母体,而其背后的本体因人而异,你从中读到了什么,那这个本体就是什么。

十五岁的少年为了追求隐喻背后的本体,不断地探寻,而中田老人在小学时的遭遇应该就是这个隐喻开始的地方,中田老人被选中作为开启隐喻大门的钥匙,然后与田中卡夫卡在时空的某一个界面上相遇,产生走入隐喻的旅程。

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事实上,没有真相,也没有秘密。不过是田中卡夫卡重生的铺垫。隐喻的功能也就在于此,它是一种必需的媒介。

说到重生,就想到了佐伯。同样是作为具有隐喻性人生的实体存在,田中卡夫卡在人生的旅途中追寻由缺失到填充的过程,但佐伯代表一个逆向的过程,即从圆满走向缺失的过程。从爱人死去的那个时刻,她被滞留在了一个停止的时间临界点上,之后的生活应该是在为了等待死亡的必经过程。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设置。村上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角色,包括大岛,我说不好,不过应该是为了增加世界是一个隐喻这个主题的丰盈程度。

第二次的阅读和第一次的阅读诚然有部分的感受是重合的,但有更多的想法层出不穷,喷涌而出。我想村上的小说因为其内在的“什么”具有了很长的寿命,我相信这些小说会以一种惊人的生命力继续存在下去,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什么”契合了我们内心缺失的部分,或许也给了我们一些自省的方式。

谢谢村上,谢谢与我们分享你的世界隐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