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魔山《托马斯·曼:回到自己的内心里去看一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3:24
  • 70

这本书目前看到第四章了。激起了很多奇特的感受。这里写下一些。这个夏天,待我慢慢把这本书看完。不要流一滴眼泪。

这本书是一篇对自由资产者的悼词。托马斯曼念得声泪俱下。

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很复杂。一种把恨转化为爱的力量,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爱。而是另一种更复杂而入微的东西。

对了,还发现生活的意义是在忍受中获得的;以及“恶的徒劳”(我对“恶”的美学理解来自波德莱尔和坡,“徒劳”来自川端康成,把这两者结合到一起的是曼?司汤达则说到“恶的乐趣”;沈从文则说20岁以前根本不知道“恶”,20岁以后才对“恶”有所认识)。

还有什么呢?看完几个章节,放下书后我浑身畅快。甚至觉得这样很难理解。这本是一本多么让人战栗的书。我却觉得津津有味,相比而言,那些可以在教科书中念叨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多么寡淡枯燥乏味……26岁写出《布登勃洛克的一家》的曼,自那以后,天才的偏执和狂想便贯穿于他一生的创作始终。我想到我21岁的作品《家》。真想抱抱曼这位德国最年轻的老人。

曼在歌德之后,发现了德语中的另一种力量。属于一种个人的社会语言。准确说,是个人对社会的漂浮不定的语言系统。接近野蛮。却又繁华得那么准确和精致。如果不是曼开创的这一项语言艺术事业,20世纪德国的沉默将变得多么难以承受——打过两次世界大战、推行过种族灭绝的国家的人民,这一切竟然都是在沉默中进行的?!……

恶,只是一种象征。纳粹集中营和布拉格群岛,为什么后者才代表20世纪的“恶”?因为布拉格群岛更加沉默。

20世纪德国守望废墟的园丁还有很多。里尔克、卡夫卡、黑塞、布莱希特、格拉斯……守望废墟的人是寂寞的,但是应该受到世界欢迎的……他的谦卑与智慧,让人在瞬间升起强大的生活热望……面对曼的背影,我想到我的眼泪已经流干在他的悼词中。虽然那还在20世纪初,那是我爷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许多人已经流干了眼泪。为了不再流泪。我们一起开创了现在的时代……这时,我听到曼说,应该回到自己的内心里去看一看,那些废墟,那些老人,还有那些孩子们……

6.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