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的名字叫红《红色狂想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1:09
  • 70

让我们一起愉快而略带沉重的狂想。

狂想一 红是谁

我简直无法忍受那封面一个突出的红色的“红”字。这是对细密画大师的侮辱——大师即使瞎了,也能分辨的出红,不需要颜色的强调。

在红啰嗦的自述里,不断强调自己的历史源头,得了吧,历史我们的都知道。红在那个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就是一种颜料,专门为细密画上色的颜料。进而红可以说是细密画的象征,再厚颜***的进而说红是传统的象征。

如果单单纠结于红的颜色,我们也可以说是鲜血。《红》中出现的一切鲜血,都是源于对传统(细密画)的维护。与其说,是凶手杀死了高雅(他也叫星期二),还不如说是威尼斯画法(透视法,法兰克?)杀死了他。

继续纠结,我们还可以说红是一种警戒色,警戒透视法的入侵。但一切的纠结还是要以细密画为基础,没了基础,也就是瞎纠结。我们不妨化繁为简,红就是传统,伊斯坦布尔的过去。

狂想二 黑的欲望及愚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黑真是情种一枚。因为家长势力的干涉,他不得不远走他乡12年,最后还是因为无法停止的想念而回到故里。真主为他安排谋杀,得以有事情做——找到凶手。

先说他的一个小愚蠢,黑接受透视法的一个原因是,在他乡12年没有谢库瑞的的透视画像(不许YY,其实就是照片)而忘了爱人的容颜。而爱许多不就是因为难以抗拒你的容颜么,黑把遗忘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都是年华惹的祸。

父爱的缺失让黑逮到个有点势力有点文化老头就想认他做父亲。黑的父亲是宗教小学校的教师,脾气暴躁,酗酒成瘾,家庭暴力可想而知。先是把反对自己婚姻的姨父当作父亲,在姨父死后,又恍惚的把奥斯曼大师作为父亲。难道他就不能像个男人一样,自己来点事。

遗憾的是,他一点都不来事。先是姨父死讯被隐瞒的时候,这应该是他来事的最好时间,但被谢库瑞这个乱来事的女人给搅和了。最后在诱捕活动中,拿着金针刺凶手的眼睛,我当时都为黑欢呼了,终于出成绩了,大功一件,前途无量,更可真正抱得美人归。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反被凶手夺过匕首,逃之夭夭。当时我就郁闷了。

在对待继子谢夫盖和奥尔罕,黑简直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刚入赘需要内敛一点,以后活脱脱的会发展成家庭暴力。一个被虐者,即将成为施虐者,让我们弹冠相庆一下吧。

黑在细密画上没有成就,在侦探方面也差强人意,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最让我失望的是,竟然在自己的姨父(可能成为自己岳父)面前,因为对谢库瑞想入非非而勃起。我说,黑你就不能克制点吗?早晚都是你的人了。

对黑,很失望,很失望,很失望。

狂想三 大师及他的徒弟们

我当然说的是奥斯曼大师,他坚决捍卫细密画,预备并最终效仿前辈刺瞎了自己。在苏丹的手绘本制作中,他被排除在外,原因当然是他的不开明,变通,鄙视透视画。这样就直接把这个监督的肥差送给了那个姨父。

不算上黑的话,他一共五位徒弟。周日休息,周一亲子活动,所以剩下五天每天指导一位徒弟,也就用星期来命名徒弟。另外呢,他又喜欢给徒弟爱称,因此一般每位徒弟都有三个名字,可以依照心情来随便叫。

橄榄,真名威利江,又被称为星期二。他还真的很二,他就是一理想主义者,填鸭教育的受害者。如果他热衷宗教的话,一定是个卫道士。他是最坚定的细密画传统的维护人。他的细密画天分极高,眼里揉不得沙子,适合做一个君主。但这样的人命运注定是悲哀的,在变革之中,用出个人的力量就是一场悲剧。村上春树在以色列说的宁愿以卵击石的话听起来很动听,但放在现实里就是血的悲剧。不能再透了,估计要挨人板砖了。

高雅,又名星期三。没注意到他的真名。他就是开头的那个“冤魂”。有意思的是,他娶的是街区小商贩的漂亮女儿卡比叶。从中,我们可以对他的价值观略窥一二。假如要不是他贪财的话,他也没那么容易就***掉了。这种人最容易在时代变革之际成功,也最容易早人记恨,第一个被杀,也就不奇怪了。

高瘦(高高瘦瘦的简称),也就是星期四。英年早逝,是因为得病而死,据说天分很高。可惜命比纸薄。

鹳鸟,真名穆斯塔法·却勒比,星期五是也(和鲁宾逊没关系)。他在变革中属于那种接受透视法的人。就像咱们中国发展西学的人一样。他觉得个人就是个人不应该被依附于某一种风格之中。他和高雅相比,半斤八两,就算开头没被人杀,最后也会被人栽赃。

蝴蝶,真名哈桑·却勒比,星期六。蝴蝶也是忠于传统的细密画的,但他只是思想上的效忠,不会有任何行动来维护。他是独善其身的顺民,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很欣赏他的。这也是为什么凶手最后还要亲吻他的原因吧。

后面,橄榄说,要么我们背叛父亲(指奥斯曼大师)杀死他,要么我们的父亲出卖我们杀死我们。想起《1984》里的,(什么树忘了)树下,我出卖了你 ,你出卖了我。徒弟在对传统风格的继承上是又争议的。到底是传承,还是走出自己的新路,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有时,在抉择的争论中,就产生了悲剧。

在奥斯曼大师和黑用“侍女法”让细密画家们画马,从而来查找凶手时,当时三位嫌疑人蝴蝶,鹳鸟,橄榄都有一个自述章节,有意思的是每个章节的最后一句话:

橄榄: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那匹骏马。

蝴蝶: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画它的伟大的前辈绘画大师。

鹳鸟: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是我,仅此而已。

我觉得很有意思,是了解他们差异的一个点,值得慢慢回味。从中可以看出,蝴蝶和橄榄倾向于不同的客观事物(马,和画马的人),而只有鹳鸟只是强调主观的我,因此他可以为了利益不惜临摹。

狂想四 哈桑及他的喽啰

这里的哈桑是指谢库瑞丈夫的弟弟,喽啰呢,则是我对八婆艾斯特的蔑称。哈桑,他年轻,又活力,充满爱情的激情,但又卑鄙(偷看信件),这倒有些文人的陋习。

在家庭伦理中,一方面他是反叛者,他要娶大嫂为妻。另一方面他又是维护者,在黑和谢库瑞结婚后,他大放阙词,要给他们好看。其实一切还是以他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其他的都是为了利益的托词而已。

艾斯特真是一个小人物,说着假话,拿别人一辈子的幸福换取自己苟且生存的金币。我对她全无好感。如果说真诚可以让人原谅她的话,我也无可厚非了。

我想在这不合时宜的提到那个清真寺,宗教势力在混乱的时代总会有所作为。可以用来营造暴力的氛围,狂热的宗教分子是疯狗,惹不起,也躲不掉。

狂想五 父亲和女儿

姨父在女儿谢库瑞的眼中的光辉形象一点点在褪色。其实儿女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大概总会有崇敬,怀疑,反叛,再到崇敬的一个过程。

开始的崇敬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后来的怀疑是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反叛则是自以为是的升级,最后崇敬的原因是发现自己做的也不好,做人很难,理解万岁。

因此在谢库瑞发现自己的父亲竟然和家里的女奴哈莉叶通奸,自己别提有多痛苦了,在想象父亲和哈莉叶ML的姿势时,她应该伤心欲绝了,甚至想象他们之间是否会产生孩子。

但女人却是敏感而自私的动物。谢库瑞还想到了哈莉叶对她家庭地位的影响,对财产分割的威胁。女奴到女主人还是有先例的。谢库瑞应该说还是很有智慧的一个女子,在她离婚和黑结婚的事件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认为谢库瑞盘算自己父亲死后该怎么办好久了。所以在父亲死后,她脑子里立刻就出来一套方案,甚至还讨论可行性。

由于丈夫失踪,她仍然是有夫之妇。要想离婚就要娶法官那里,在伊斯坦布尔法官是汉那非学派,其实就是保守派,是不会批准离婚的。只有渡过著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于斯曲达尔的法官是沙非仪派,相对开明,批准的可能性更大。这样在离婚后,谢库瑞就不用再回到丈夫的家,受哈桑的骚扰了。精明的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再说说她父亲。他其实还是有野心的,死了以后,还为来参加葬礼的人都是达官显要而粘粘自喜,简直是无可救药。他不仅要事业上的声望和地位,更要艺术上的荣耀,不惜背叛传统的细密画法,引进透视画。当然这也是在苏丹的许可下进行的。

但他始终低估了艺术青年的中的愤青,以为钱可以收买一切,遮蔽一切,可以为所欲为。结果,在颤抖的求饶中,被人用装着红色墨水的墨水瓶结束自己龌龊肮脏的一生。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狂想六 来自宫廷深处

财政部长,侍卫队长是苏丹得以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基础。经济和暴力让他稳居高位。但凡一个君主总会想玩点文化,国内的玩够了,就想玩国外的。苏丹就有这样的中毒倾向,咱们国家的康熙比他中毒还深呢。

于是好好的细密画法不玩了,要玩透视法。这就像你突然问威尼斯要塞浦路斯岛人肯定不答应一样,玩透视法传统的画家肯定也不答应。苏丹就想,奥斯曼大师不画,他不是还有徒弟嘛,找个人诱惑一下他们不就万事OK了,姨父就是那个诱惑的人。

这个喜欢女人又爱附庸风雅的苏丹,让人说什么好呢?吃饱了撑的。

狂想七 签名

我一直没提谢库瑞她那两个可怜的孩儿:谢夫盖和奥尔罕。对于谢夫盖,我没怎么读明白,比较遗憾。但奥尔罕,绝对就是作者自己在书中的一个签名。

其实最后凶手的浮现,也就是因为高雅身上的那幅马,裂鼻就是一个签名。签名有烦恼,就是一旦出事就要担着,不签呢,自己的名声又得不到传播。这真让人头疼。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隐晦的签名,让大家像玩游戏一样猜出签名。

签名有风险,下笔需谨慎。

狂想八 探讨一下主题

我随手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女人,财富,荣耀,权力。后来我又嫌啰嗦,就归纳成了伦理和价值。

《红》是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借助谋杀这样一个事件中,各种各样人的表现,来探讨在社会变革中的伦理与价值。

特别是对拥有传统文化的古老国家而言,这是十分沉重的问题。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我们对之是否要去宽容对待。女性在新时期如何为自己争取幸福。极权统治者对于国家的影响。爱情在变革中的基础。我想,这只是我目前能想到的主题。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中国人阅读并进行思考的书。把情景创造出来,如何去选择,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曲终

我回避了书中对历史的探讨,那是因为我自己对那些历史知晓的不自信。每一个历史故事的背后内涵都很艰深,但由于文化差异,我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外,对于我是一只狗,一棵树的类似章节,我也回避了。我还是不太拿捏的清楚这些章节的内涵。我是一棵树,我读了好几遍,但始终不知道到底成为树的意义是什么,只好作罢。

对于被角度搞晕的同学,我建议画关系图,慢慢读。这真是一本值得玩味的好书。嗯,推不推荐,你随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