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流行性物欲症《现代社会流行性传染病——物欲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20:33
  • 105

一.浮肿的社会

1. 无论老小都有购物倾向

2. 购物欲望的背面

二.无法抵制的消费欲望

1. 经济发展带动消费欲望

2. 被刺激的消费欲

三.物质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1. GDP和恩格尔系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提高

2. 生活真正值得追求的是什么

生活在现在文明社会,我们可以方便地用钱去买来各种各样的东西,满足我们生活里各方面的需求。我们有足够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挑选,可以任选所需。可是,我们所买来的东西,真的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们以为是的。因为我们需要,至少是想要,才会去够买。我们把钱拿去换成了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并不是拿钱去打水漂。

可是《流行性物欲症》这本书,一举击穿了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脆弱的外衣包裹不住本质的腐朽。

我们消费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我们买这些是非要不可的吗?买来后真的有用吗,有什么用?这能使我们生活质量提高吗?能使我们更幸福吗?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地花钱,而且花的钱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拥有的越多,想要的却更多?到底我们消费是为了什么,生活又是以什么为目标?……

这些问题都是《流行性物欲症》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书中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人们不自觉的消费欲望和背后的因素。它认为不健康的购物欲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它的解释是:流行性购物狂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社会病,由于人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物质,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大、个人债务沉重,并引发强烈的焦虑感。它还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现在,这种疾病正在侵蚀着美国,也正在全球快速传播。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消费有了新的认识,对生活和社会也有了新的体会。下面是我的总结和思考:

一. 浮肿的社会

现代,我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新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我们不断地刷卡,供车、供房……我们今天先花了明天的钱,明天的债再由后天来还。我们行色匆匆,大包小包不离手,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够买。

1. 无论老小都有购物倾向

从未出生的胎儿,到早已入土为安的故人,都有配套的服务和相应的商品在供给。对于正生龙活虎的人们,就供应得更齐全了。从婴幼儿用品专卖店到老年人康乐中心,各供所需,不亦乐乎。商品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商家不断供应商品满足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地向商家表明我们的需求。一个3岁的小孩儿,除了衣服食物外,他还想要各种各样的新奇玩具,想要到各个不同的游乐场,想要比原来所拥有的更多更好的东西。一个80岁的老人也是如此,生活了一辈子,或许家里各种东西已经堆积如山了,但他还是会想要买更多的东西,或许是需要用到,或许是充斥空间,或许仅仅是满足想要的欲望。

很多人承认很多东西买来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只是想买,就算房子里塞得满满的,那就买更大的房子,来装更多的东西。

这时候对东西的需求,或许早已超出马斯洛所提出的那五个需求层次。因为,这已经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需要。

这种病态心理的蔓延,从宏观上看,就是使社会变得浮肿。社会上的一切都物质化了,一切都可以买卖。人们买香水,却不知道真正的花香是怎样的;人们进行***易,却忽略了真爱的情趣;人们增加工作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却忘记了工作的目的……

无止境的购物欲望,造成了不断浮肿的心态和社会。患病的人们却依然在忙得忘乎所以。

2. 购物欲望的背面

是否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快乐,是否满屋子的堆积品能带给人心灵的满足?不是的。人们花钱消费的背面,确实心里无尽的空虚。买来的东西,填补了屋子的空间,却填不到心里去。但患了物欲症的人们不知道,所以他们还是不断地够买东西。他们是消费者,他们只管够买,因为商家会提供的。商家只要有市场,就会进行生产,反正地球地大物博,有的是资源。

难道人们就一直没注意到地球环境已经变得几乎面目全非了?当然不是。人们天天听到关于臭氧层空洞增大、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空气污染加重、濒临灭绝物种增多、淡水资源减少、森林变成沙漠等等等等的新闻。人们一方面说要注重环保,一方面买车买木质家具用一次性用品……有几个人在买车的时候算过这辆车将会排除多少废气,有几个人在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想到这些木头来自那片森林?

人们努力工作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来满足更加膨胀的物质需求,于是增加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强度。可是身体健康和平时的娱乐休闲都成了牺牲品,甚至包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物质增加的同时,孤独、空虚、压力、亚健康症状也在无声无息地增加。

人们信仰宗教,却不曾为灵魂进行真正的洗礼。人们希望用物质的丰富填补灵魂的空虚,却与灵魂渐离渐远。

而这些都隐藏在物欲症的背后,从不轻易显露出它的真面目。

二.无法抵制的消费欲望

不断的消费行动是因为消费欲望的驱使。而消费欲到底从何而来,为何它有这么大的魔力?

1. 经济发展带动消费欲望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也不断增加,赚的钱多了,也意味着可以花的钱多了。何况各种商品越来越多样化,种类越来齐全,我们也发现,我们需要的越来越多。于是我们消费,却总没有满足的时候。

2. 被刺激的消费欲

广告是现代生活随处可见的东西,它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媒介让我们看到,不断对我们的视觉、听觉进行刺激,从而让我们接受它所传达的信息。商业广告卖的不就是商品么,不就是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商品的诱惑力,唆使我们去消费么。《流行性物欲症》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广告最初的目的就是传播物欲症。广告做得精彩,会使我们对所广告的商品也带有好感,从而增加了消费它的可能性。物欲症之所以蔓延得这么厉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帮我们做传播媒介。

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能激起人的消费欲望。正如你走在一个商品寥寥无几的商场和一个堆满各式商品的商场,肯定你乐意在后者买东西。即使你想买的东西在前一家店也有卖。另外,商品琳琅满目,也会通过视觉刺激神经,使人够买本没打算买的东西。

再者,就是消费者的心理了。消费观念是个重要问题。可是物欲症患者,大都不是理性消费的。他们或许因为喜欢而够买,或许因为攀比而够买,甚至,什么理由都没有,为了消费而消费。

三.物质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拥有了越多的钱,就能买越多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东西,拥有了越多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物质化。人们赚钱是为了活得更幸福,可是当赚钱的代价是时间和休闲,当有了一大堆东西后却毫无用处时,就是得到当初追求的幸福了吗?

1. GDP和恩格尔系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提高

全世界都在用GDP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人们看到一路高走的GDP时,都会觉得经济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发达。确实,人们花出去的钱多了,但是这要取决于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清查一下就知道了,人们把很多的钱花在了买不必要的东西上,花在了医疗费上,花在了药物上……GDP是高了,但所有的东西都冷漠下来了,贫富差距大了,外债增加了,快乐少了,生活沉重了,难道可以说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吗?

恩格尔系数也一样。现在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很低,因为买房子买车的钱远远大于食品的钱。当购买食物比例下降的时候,也不意味着生活更幸福了。其他的消费所带来的压力比这沉重得多。

当活得这么累的时候,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幸福是心里的体会,绝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所能体现的。或许,当专家们根据各项系数推算出一个幸福指数的时候,再用那个指数来衡量生活质量吧。

2. 生活真正值得追求的是什么

当生活已经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有了这些又是为了什么?追根到底,其实无非是活得更好。而这个“好”是以什么来衡量的?物质?精神?

我们要的是幸福的生活。正如每一篇童话的结局:“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童话之所以美好之所以让人憧憬,是因为它的结局就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幸福的生活罢了。可是我们却被自己的物质欲望搞得头昏脑胀精神混乱。因为我们几乎都多多少少患上了物欲症。

是时候改变一下消费观念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了!不再去想要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或许田园的稻草香和雨后的泥土气息才能带给你真正舒适的享受。生活简单,东西够用就好。我们可以由追求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进步到追求强调满足和健康的有益生活方式。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很多富人过得很不快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往?

生活里最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是有“形”的东西。——《流行性物欲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