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1984《Turn Left, and Go Straight to the End》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18:06
  • 78

通常很多小说开头总是比较难以让人迅速进入角色,要等到两三个章节后才柳暗花明,而对于在四十年代末期营造这整一个未来社会的1984来说,这种慢热就自然而然要十倍于普通的小说了。尤其是Newspeak字典当中的很多术语,如果不事先偷看附录里的详细解释ABC vocabulary,几乎就是盲人摸象,要到好一会儿以后才能大致明白作者的意图。但如果读者朋友在这个节骨眼上就知难而退,丢弃了这一本英文小说,那么也许你就错过了上个世纪最灵睿的创作之一。

如果说Orwell的Animal Farm是一个描写“当代”红色社会的短篇寓言;那么1984则显然是一部勾勒了“未来”的白色政权的清明上河图式的长卷科幻。

全书的框架不外乎于作者对于以下14个概念的解释和展读:

Oceania社会当中三个阶层:Inner Party / Outer Party / Proles;

Oceania的四个***部门: Ministry of Truth / Ministry of Love / Ministry of Peace / Ministry of Plenty;

Ingsoc党的三大标语: WAR IS PEACE / FREEDOM IS SLAVERY(很可惜我们没有能从Goldstein的著作里读到这个章节,然而当故事结束时作者写到He had won the victory over himself. He loved Big Brother的时候,我想大家都应该读懂了这一条标语。) / IGNORANCE IS STRENGTH;

Newspeak字典里的三大关键词: CRIMESTOP / BLACKWHITE / DOUBLETHINK.

当读者能够全部体会14个概念的精髓时,1984的政治架构就了然于目了。但如果1984只是展示了它在社会科学方面的长才,尚不能被称为一部奇书。在人文科学方面,它也是标新立异了的。

如果说Orwell早期的长篇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成功地让贫困(poverty)这个词眼贯穿全书,那么笼罩在1984周围的就可以说是一种压抑,来自于恐惧、憎恨、悲伤、提心吊胆以及身心疲惫。

除了Victory Gin以及tabacoo,能够彻底把Winston从这种压抑当中解脱出来的只有Julia。即使这是一段苦涩中略显奢华的恋情,在它到达顶峰的时候,两个人在Mr. Charrington的小阁楼上喝过加了真糖和鲜奶的香浓咖啡,Winston搂着Julia的小蛮腰,在床上说到两人以后的命运,“They can make you say anything but they can't make you believe it. They can't get inside you.... If they could make me stop loving you--that would be the real betrayal.” 事实上,在最后,Ministry of Love连这一点也做到了,要不然,也徒挂了“Love”这一招牌。看到两人最甜蜜的那一刻时我跟朋友说:我越看越不敢往后看了,因为我几乎已经可以嗅到一个凄厉的结局,将要残酷地打破这一段姻缘,让他们生不如死,相见不如怀念。事实上,在最后,Ministry of Love就是这样做的。

另外Winston回忆起小时候母亲和妹妹的那些片断,通过一个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的本能举动来揭露了鲁迅笔下的那个“吃人的社会”,“印象深刻”四个字,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残酷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悲伤。

再者Orwell在附录和本书开始时一场在餐厅当中的对话来详细介绍了Newspeak的语法结构和改版意图。选择在附录里介绍,给我有点感觉为时已晚的味道,但这又是非常精彩地一段介绍,咋看枯燥,“其实味不同”。

最后本书之所以没有像Animal Farm一样成为预言,愚以为,也许是人性当中的自私与贪婪,以及对于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在这一种“固若金汤”的社会主义体制完善之前,早已埋藏了导致裂口的种子。

这篇评论写好了很久一直没有贴上来。当初肯定还想写点什么或者做些改动。本来这应该是最容易写得时空穿梭,情采并貌的一篇评论,却被我写成一份枯燥的导读,想必写完后我被自己的懒惰打败,现在就此作罢。今天朋友说让我写1984的评论,那我就借草献佛,漏洞百出,敬请见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