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七家看到《金色笔记》,读了100页,也就是开头的“自由女性”部份,觉得格局气象不同寻常,就和阿毛一起,去她们楼下铁驴书店,用七七享有的折扣价买了来看。这下可以随心所欲在书上做记录了。
700页,我也差不多看了一星期。有豆瓣评论翻译够不上原作生活化,活泼俏皮的风味。这个我无条件理解,我读下来知道两位翻译很专业,资质充足,但风味这个东西真是伤脑筋的。只能等机会再看原著了。翻译正在成为越来越让我烦心的事儿。
我赞同《金色笔记》的形式拓展。用各种间离法,分段地写个人的经历。23岁在南非讨论共产主义的安娜,求助精神治疗的安娜,长期作为第三者的安娜,四十岁在伦敦的,脱党的,靠版税生活的单身母亲的安娜。政治是把双刃剑,它促使安娜要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人类的安危和疾苦,使安娜深度思考,但同时也把幻灭,荒谬和分裂砸在她面前。
小说形式看似散漫,其实还是条线清晰的。各个时期的日记,笔记,中短篇小说,心理治疗记录,新闻摘要都嵌入文本。其实,我自己也是读书观影笔记。日记,练拳日记,记事本分开写的。不过,我都记在电脑里,不像安娜用四五个本本记。由于自己极度的low-tech,我常常有点担心:所有的日记都消逝了怎么办。早几年换电脑时,还把希腊部份的日记厚厚一叠全部打印出来,才觉得心里踏实些。反正,技术菜鸟就是这样拙笨而不自信的。
梁文道评论《金色笔记》是有份量的作品:开阔的时代性和深刻的人类普遍性。这点说的不错。作者多丽丝•莱辛获得诺贝尔获奖原因:“因其将自己的怀疑,激情以及幻想投入在对分裂的文明的审视上。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精辟的小结。
《金色笔记》通过各种方式呈现了作者的大量梦境。我一直觉得最优秀的作家是善于呈现梦境的高手。比如尤瑟纳尔。莱辛的梦错综而神秘,恐怖又诗意。一些会让心理分析师头痛的梦境。
莱辛和胡因梦相似,是非常敏感的女人。敏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安娜是个***相对强的人,天生***强会带来多于常人的痛苦,***是欲,有欲就得填。倒不是说书中的性描写多,不多不多,多得是性心理分析。安娜动感情会纠结起自己的五脏六腑。想一个人会想到乳房大腿发烫。爱上一个人更是陷入癫狂状态。这是苦,也是业。
安娜三十出头就靠版税独立,在伦敦置业招房客了,不论她是多么有天下大同的共产倾向,因其客观的财产背景,自然导致一定程度的超然态度(她在英国共产党党部的工作体验:党内自由知识分子,不拿薪水的义务工),简单说就是共产中的中产。作为独立开放的自由女性,她招来的男性清一色有妻有小,增加了不少“女性体验”中的折磨。书中的安娜,一个靠版税生活的单身母亲,虽然如一位同事说的:“人类中的大多数还是有经济担忧的,你幸运地已经摆脱了后顾之忧。”但安娜的紧张和焦虑丝毫没有因为这个而解脱。时时刻刻在自我观察和反省,试图写出更普遍的人性。
莱辛定义过的“家庭主妇病”,到了点就开始紧张,自己的事儿也没心做了,因为要接孩子了,要给爱人做好吃的了。而十年后,送孩子去寄宿学校后,又忽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那么自由,好像从来没有生过孩子似的。照顾孩子的时候抱怨生活围着孩子转,孩子去了寄宿学校,又留恋起以前因为要接送小孩养成的良好生活规律来。啊,女人!
瞿世镜在《外滩画报》说,“她没有电子邮件,没有电脑,一直用打字机写作,还要照顾猫和酗酒的儿子。”女作家儿子的状态很容易猜到。从《金色笔记》可以看出。她的分裂人格,她的共产中的中产身份,身边变换的伴侣,对孩子教育的一厢情愿,必会造成影响。1962小说出版时,她的儿子是十二三岁,是书中女主角安娜的女儿简尼特的年龄,而书中好友莫莉的儿子汤姆的极度混乱,自杀倾向其实就是她对自己孩子未来的洞见,或说深深的恐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18: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