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神雕侠侣(全四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17:28
  • 52

金庸是世界文坛一个前无古人的现象,论证这一现象最为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凡是有华人之处必定会有金庸小说”。曾记得世纪之末的时候文化痞子王朔骂金庸写十四部小说是蒸了十四屉馒头,金迷阵营迅速发出回声:“金庸十四屉馒头的读者有一亿多,你不蒸馒头你才有几个读者?”作为这一亿多人的一份子,我又对十四天书中的《神雕侠侣》犹为爱不释手,因此本次当代文学专题的论文就以这本书来展开吧。香港作家林燕妮曾说,“一见杨过误终生。”作为男生可能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于是我就把郁达夫《钓台题壁》里的这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搬来做题目吧。

——写在前面的话

提到《神雕侠侣》,中国男人首先想到的必是小龙女的失贞,尽管中国已经号称与世界接轨,但在男女之事上我想中国人仍然是没有放开;而中国女人首先想到的必是独臂立于风中,风流倜傥的有神雕在侧重剑在背的杨过,因为杨过这一狂放不羁的形象冲破了古往今来但凡美男子都文质彬彬的牢笼,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女性的思想解放。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写男女之情的不在少数,但是如《神雕侠侣》能将女主角写成失贞男主角写成断臂的应该是绝无仅有了。有一种说法是金庸的书里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人物语言全是贴合古代世界的,让人读着有一种真实感。因此我想中国传统文化所欣赏的缺憾美在金庸这里得到了又一次完美的体现。就像古人不喜欢月圆却喜欢月缺一样,因为月圆到及至之后必然会走向月缺,所以不如欣赏月缺来期待可能的月圆。试想十四天书中的主人公,《天龙八部》里乔峰生在南宋根在契丹,作为丐帮帮主一心为了大宋却被心寸歹意之人恶意挑破身份与整个武林为敌,英勇天下第一却不能和心爱的女人到塞外牧马放牛而阿朱也惨死在自己的掌下,最后他悲哀的死于尖锐的民族矛盾之刀;《飞狐外传》里胡斐袁紫衣郎才女貌本是天生一对,但袁紫衣却注定只能做尼姑俩人相爱却永远无法在一起,胡斐后来眼睁睁看着心爱程灵素死去只能在十几年后留着一把大胡子来怀念那个温婉如玉的她……

如此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假若金庸真的把主人公们写的一个比一个完美异常,那他与那些地摊上摆着的破书写得垃圾如全庸之流或是恶俗如琼瑶之流就无甚差别,我们也不可能将他放在大学的课堂里来讨论。因此虽然杨过断臂龙女失贞的情节可能超过了国人心理承受的底线,但是在这样的缺陷之下金庸却将俩人的情爱之美,相契之深写的感人至深。在悲苦和不幸之中提升了俩人的感情世界,全书呈现出一种唯美的情调,正是这样,《神》才在全世界经久不衰。

杨过的出场,回答郭靖我叫“倪牢子”,市井之徒的嘴脸显露无疑,看不出未来有丝毫成为大侠的可能,因此黄蓉也从一开始就将他认做了杨康第二,心存戒心,也愈发让打小缺爱的杨过越来越走向离经叛道的边缘。据说在旧版的《神》里,杨过是养蛇女被杨康***之后所生,因此也看出金庸一开始就是把他当做内心阴暗的人物来写的。

“谁待我好,我就待他好”被杨过信奉为做人的准则,这源于他从小身体所受到的欺凌和心灵所受到的压抑。从来都是被人欺压的他极度渴望爱与被爱。然而在桃花岛上,黄蓉却并没有像郭靖一样将杨过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而是仍然对他存有三分戒备。所以杨过骨子里的反叛就愈发的明显,不顺着郭芙,与大小武打架。因此在这时候疯疯癫癫的义父欧阳峰就被他当作了自己唯一的亲人,理所当然的,杨过又被人扣上了小毒物的帽子,这似乎也是杨过不可能成为像郭靖一样的大侠的一种征兆。

叛离天下武学正宗全真教的杨过似乎与武林所公认的大侠的标准越走越远,然而进入活死人墓叛进古墓派的杨过却与他一直渴望的爱与被爱越来越近。

试想,如果古墓里那位教杨过武功,与杨过朝夕相处的女子不是天下绝色,还会出现后来的结局么?我想是会的,别说是小龙女失去了贞节,就是小龙女变成丑陋如孙婆婆一般,杨过也会当着天下人的面亲口承诺要娶龙女为妻。

从一入古墓的“天罗地网式”到最后的“玉女素心剑法”,杨过从此养成了俩种性格,在小龙女面前的一种伶俐乖巧,在天下人面前的一种放荡不羁。其实我不得不提到林朝英与王重阳,林朝英这个人物的出场其实是一种暗示,既然王重阳迫于世俗等种种原因不能与林朝英走到一起,那么杨过就必须是要打破种种世俗打破种种陈规与小龙女走在一起的,因为如果全书的最后仍然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二人分开或是双双徇情,这样一来就是情节的一种重复,不符合文学作品构思的常理。所以可以说,从这里开始就为最后杨过的纵身一跳却重见天日埋下了伏笔。

初出茅庐的杨过需要展现自己的魅力,因此有一干人等出现了,陆无双,程英,耶律燕,完颜萍她们无不芳心暗许,但是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慕却不由的自己去顾及这些美丽的女子,或许他心中也喜欢这些女子,但是由于最初那个能给自己温暖的需要自己怜惜小龙女给自己的触动至深,因此他才会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甚至后来带上了丑陋的人皮面具来掩盖自己浑身散发的魅力。因此我选用了这个题目“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对美人的态度确实也反映了杨过对世界的态度,表面看似放荡不羁,其实自己的内心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所以这才是亦正亦邪的杨过最终能走向“侠之大者”的真正原因。记得有位学者说杨过的这个“过”字其实是全书的主线,只要他在正邪之间稍有一丝过界,那他的出生便名副其实的成为一个过错了。

诚然,面上的杨过对所有的礼仪教条都不放在眼里,其实他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处事准则,而敦促他这个准则形成的一个最大原因,应该是他在华山之颠目睹了俩位当世豪侠北丐和西毒的生死大战以及一笑泯恩仇的整个过程。正是在这个震惊武林的大事件之后,杨过对人生和正邪的认识体现的愈发明显,正可能是邪,邪也可能是正,正与邪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及显而易见的区别的,所以说十四天书都可以当做佛家的入门教材来看。到这里,杨过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形了,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不要来打扰我杨过所喜欢做的,我杨过所喜欢做的也不会去打扰整个世界。

书中接下来的内容真正转入了写情爱的主题,先是武林大会上杨过小龙女二人当着天下英雄的面互诉衷肠,接着就是一个对俩人来说巨大的考验——小龙女与杨过的第二次分离。然后故事发展的地点就理所当然地换到了布满情花的绝情谷,在这里俩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跃然纸上,公孙止谷主对女人有着变态占有欲的爱和公孙绿萼不问值得不值得的对杨过无怨无悔的爱。爱却是俩个人的事情,但这对父女的爱却正是单恋的俩个极端,爱不是一个人完全的占有也不是单方面无悔的付出。爱情需要俩个人相爱的感觉和共同的经营,我想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爱情应该是所有人所最向往的一种方式,只要俩个人之间确实有至死不渝的爱,那么就算被世俗偏见的羁绊如全天下认为师徒之恋乃是***之事不可取,可我杨过偏要当着全天下英雄的面承诺我们要一起爱的海枯石烂;那么就算被礼教坚决的不容如纵然是古墓派和全真教的创始人也不敢在一起,可我杨过偏样站在王重阳的画像前与小龙女成婚告诉祖宗我们要在一起直到地老天荒;那么就算被地域无情的阻隔如众好友认为绝情谷万丈深渊切不可自取灭亡要好好活着,可我杨过偏要兑现无人理会的十六年之约纵身一跳即便徇情我们也要一起沧海桑田。

可是这样轰轰烈烈天荒地老的爱情毕竟在现实中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即便是在小说中,追求一个这样的结果也需要历经艰险才可以修成正果。正如在接下来的原文有一段:

黄药师笑道:“你我肝胆相照,纵各天涯,亦若比邻。将来我若得知有人阻你婚事,便在万里之外,亦必赶到助你。”杨过得他拍胸承担,心下大慰,笑道:“只怕第一个出头干挠之人,就是令爱。”

说的便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婚事受到层层阻隔,既然前面已经分析过杨过对爱情的态度,因此到最后俩个人终可以终老终南山也不足为奇。所以这里我想说一说关于杨过心路历程的完成。

其实就如他的婚事没有需要黄药师帮忙一样,他从一个无名小子成长为侠之大者的过程也同样没有过分倚靠哪一个成名大侠,基本都是靠着自己内心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不断成长突破。为了可以在全真教出一口气死命的学古墓派的武功,受洪七公的激将学全了打狗棒法的招式,学了黄老邪的武功却只是为了能击退李莫愁,最后独臂学独孤求败的武功也只是为了在雕兄面前不丢掉自己的面子。但这些多少还是别人的东西,因此他真正完全成熟的标志是于怒涛之中创出了黯然消魂掌法。然而这可能只是杨过倔强性格的一种体现,但是杨过的坚强意志更是他能浴火重生的最有力保障,初遇神雕,是在杨过情花中毒已深,自忖毒发身亡的时刻;再见神雕,是在手臂被断,爱侣失散的绝望时刻;三遇神雕,更是在明知与小龙女要分离十六年之久心中茫然忽忽若狂的时刻。但是每见一次神雕他的生命意志便可以重新焕发一次,因此神雕在整部书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在此书中的象征意义就如西方神话里的凤凰菲尼克斯浴火重生一样,正是象征着杨过坚强的意志不仅没有在一次次的打击中消沉,而是在一次次焚炼中跃然重生!

根据故事的发展,全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段出现了,那就是在重阳宫后山上的大战。当故事发展到:

“众人为她的目光所慑,不由自主的也均转头,去瞧那玫瑰花丛中到底有甚么古怪,只见青松旁一条人影飞出,窜入法王和全真五子之间,伸左臂抱起小龙女,一闪一幌,又已跃出圈子,迳自坐在青松之下、玫瑰花旁,将小龙女抱在怀。

这人正是杨过!”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我哭了。缠绕整部书的那半阕词唱到: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而当小龙女在重阳宫与当时八大高手恶战,生死未卜的时候,如果杨过如果再不出现,那就不会有人人向往的爱情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心爱的对方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对方的面前,我想这应该是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这里达到了本书的第一次爱情的高潮,潮起之后必然会是潮落,因此接下来的故事越发让人不敢看下去,小龙女杨过双双身中奇毒,小龙女独自跳崖生死未卜,杨过即将独活十六载之际,郭襄出现了。郭襄所占的篇幅不到全书的三分之一,但是却是全书的第二号女主人公。其实我一直在想,郭襄这个人物出现的用意是什么呢?

我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觉得,郭襄代表的是对杨过的一种考验。在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上对杨过的考验早已经过去,其中一个代表就是他没有在暗中杀死郭靖,而是正视了父亲杨康的死亡并非由于郭伯母,接受了杨康不光彩的过去。因此关于杨父的问题是杨过由少年游侠升华到侠之大者的最终考验,至于最后有没有杀死蒙哥反到不是那么重要了。可是在十六年即将过去之际,杨过会不会移情别恋,他会不会忘掉誓言而不跳下深谷导致最后结局的改写?

如果答案是杨过没有经受住考验与郭襄走在了一起,那么这世间定会少一份教科书式的爱情。因此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杨过通不过这次考验,因此郭襄以考验的身份的一出场就注定了她必定是一个悲惨的结束。结果也正是这样,她伴着青灯古佛守了一生一世,成为一见杨过误终生的最好例证。或许这里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或许杨过与小龙女在一起之后并不会去在意和感受小郭襄所受到的痛苦和伤害,正是因为郭襄的身份太尴尬,在爱情中处于这样一个地位的人最终是难免受到伤害和挫折的。而本段的现实意义在金庸人生中的写照就是他第二次失败的婚姻,可能他就是想用郭襄来代替一下自己让全世界分担一下自己所体会到的痛楚。

接着,全书悲剧部分的最高潮来到了,同时也意味着悲到极至,是回天之笔出现的时候了,因为世界不仅仅只是由让人叹惋的悲剧组成的,世界还需要一些美好的幻想和希望来承载。这个高潮的出现正是杨过追日的描写:

“自从听了黄药师那几句话后,他早知“大智岛南海神尼”云云,乃是黄蓉捏造出来的鬼话,但崖上字迹确是小龙女所刻,却半点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终来相会。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是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低沉。当太阳的一半被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三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

可是虽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人而来,站了一个多时辰,竟是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我想所有读者如果把自己当做杨过,必可以体会杨过当时心中的痛苦: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处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在“你怎得不受信约”的怒吼声中,杨过头也不回的纵入了绝情谷底的万丈深渊。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书中一路走来的人物形象,才能维持人们心中关于爱情的美好理想。倘若杨过没有跳下崖去,就算在之后的襄阳大战里他将蒙古的十万人马全部杀死,那他在所有人的心中也不过只是一个为了国家安全而置自己的情义于不顾的无私的大男人而已,这样一来《神》就失去了对于现实中人性的探讨和反思,不可能所有的大侠都是无私的,不能所有的大侠都将儿女情长放在身后,有着普通人人性的杨过才更加真实,才更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和沉思。

在极限悲情过后,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勉强可以算做大团圆的结局。金庸的笔锋一转,又把故事转到了他最喜欢的民族存亡的话题之上。他将历史上蒙哥的死亡和杨过联系了起来,这下子,杨过接受全天下的封单,戴上了“侠之大者”这至高无上的光环。最后的故事里郭芙却把对杨过的爱慕也挑的清清楚楚,这下真的是杨过所到七步之内,所有芳草都闻风而倒了。

然而,“一见杨过误终生”和“侠之大者”的名头对杨过这样孤僻和反叛的人来说,他并不想接受,因为生怕情多累美人,因为生怕名响累自己,所以杨过和小龙女的离开也是必然的。因此直到最后伴随读者的“花无常好,月有盈缺,世事不能尽如人意”的感慨和即将掩卷的扼腕叹息以及余韵悠悠的悲凉之感是由郭襄的惆怅情怀来间接表述的:“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