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循”道而不是“殉道”。
海灵格的家庭排列系统和心理治疗方法,在这本书中只能窥见一斑。但是也没有办法,海灵格自己都不主张用文字记录他的思想与方法,任何思想,一旦变成文字就注定会遗失部分、甚至大量的信息。对企图传达某种思想的语言文字,所能有的最高期望,只能是期望其中的某些词句,能触发读者、听者心中本就存在的那一点灵性,并与那冥冥存在于天地的“道”瞬间融合,获得一点点启示。
关于海灵格的家庭排列方法,我的感觉是他把人作为一个感应神秘力量的接受器,用来发现那些力量对于家庭、个人的作用方式,并寻找最合适、最小的干预方法来解决问题;感觉其关键点在于系统的平衡,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帮助系统保持平衡,系统自己仍然有趋向平衡的力量,但很可能用的是让我们痛苦、不快乐地平衡方法。
想想自己也有些奇怪,一面喜欢科学主义,一面对神神叨叨的东西也心有戚戚。这里就简单记录一些对自己有所感触的字句和某些临时的想法吧。
良知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个人的良知,系统的良知,还有超越这一切的整体良知。我不能理解海灵格所说的良知是什么东西,听起来像是某一种内心的力量。
付出与接受之间的平衡:在亲密关系中,静态的平衡不会促进关系的发展,只有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周期性地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另一端的不平衡才能促进关系的发展。当然,还有一种动态,就是双方的伤害互相增长,这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非常融洽的伴侣之间平衡地付出和收取,为了维护这个平衡,每一方必须尽其所能的满足对方,并坦然接受对方的奉献。
要实现男女关系中的正常使命,男人就应该是男人,女人就应该是女人。男人在男人的天地里,补充他的男性能量,女人则在女人们的天地里补充她的女性能量。
一般来说,家庭的重心转移到男人的影响下时,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会觉得比较轻松,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敢于出去经历风浪….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平衡的原因。因为女人怀孕、分娩的经历,天生地对家庭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静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虔诚的态度。我把这中态度称为“谦恭”,就是接受世界本来的样子。只有接受,才能洞察。
通常而言,家庭及系统中关系的优先顺序:在系统中,先来的关系比后来的关系优先。比如,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比亲子关系优先。而在系统之间,新的关系系统比老的关系系统优先。比如,年轻人新组建的家庭就比父母的家庭更有优先权。
当父母的痛苦需要盲目地借助自己孩子地痛苦取得平衡的时候,痛苦就会从这个人传给另一人,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没完没了。
父母的孩子们外表拒绝他们的父母,叛逆父母,实际上却在背地里效仿父母。孩子们表面上在跟随占优势的一方,但实际上却在跟随另一方,即弱势的一方。
离婚后孩子的监护权:
1. 孩子应该跟着父母中最能肯定对方的那一方;
2. 无论谁放弃这种关系,都不应该得到孩子的监护权。
抚养孩子:共同的系统要比每一个原生系统更具有包容性,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伴侣双方都必须放弃他们原生家庭里的价值观。
抚养孩子时要考虑的三点:
1. 父母双方会根据从自己的家庭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来考虑什么对孩子有益。
2. 对父母双方的信念,孩子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接受,并跟随之。
3. 在养育孩子时,当父母中的一方否决另一方的价值时,孩子会自动地和非主导方结成统一战线。
还有两段话,我印象深刻,但今天翻书想把他们摘录下来时,居然找不着了。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写一下了。
一个是关于认同家庭的其他成员的。你觉得某人应该要认同他原生家庭的某一个成员,而不是持续地排斥或憎恨。但是,你不能和他说这一点,一旦说了反而会有更加不好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我有非常奇妙的感受:我看到系统内部的平衡,以及海灵格的一些治疗案例时,想到自己家里的情况。自己老婆的原生家庭里,也有一个成员,长期为他们所憎恨,我忽然想到,如果老婆能对这个人真正地的认同了,而不是继承她原家庭的“恨”,应该会对我们现在家庭的问题解决有相当的作用。然后,我就开始犹豫,这一点我虽然想到,但是告诉她恐怕会有副作用,于是忍住了。我在脑海中想像了一下我们家庭理想的排列状况,认真地考虑了每一个我所想到的各自家庭背后的那些隐藏着的成员。然后就开始继续看书了,看到后来海灵格说的不可以去告知那段话,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太冲动。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那晚之后,当我在脑海中把那些曾藏在背后的家庭成员纳入自己心目中大家庭的一员之后,老婆和丈母娘的情绪忽然变好了。当然也可能是巧合,但我情愿相信某些背后的规律在起作用。
另一个,关于学习和感受新知识的。海灵格说,当你看到、感受到新的东西时,不要急于用自己过去的理论或知识体系去解释他,否则就会阻碍你学到新的东西,阻碍你进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犯这个错误,结果固步自封很久而不自知。—— 在真正找到不同理论之间的共同点之前,还不如放开心灵,去深刻地认识他们之间的不同点。也就难怪芒格老先生采用所谓的“栅格理论”了,他清楚地知道,各个理论体系的用处各有不同,只能综合运用而不是盲目地去用一招去打天下了。
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两点收获是:
1. 要有意识地练习、提高自己体察真相的智慧。
2. 不要随意用已知的知识理论去解释新接触到的事物。
这本书是借的,凌乱地写完这篇笔记,可以去还书了。还是借来的书读得快啊。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14:4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