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流血的仕途不知所云——读曹三公子《流血的仕途》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13:57
  • 80

战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形势,各大明星学者依次绽放,是一个搞不清楚的年代。曹公子却成功地运用如此简练语言突出重点,实属难得。主线单是描写李斯同学的心理状态就用了整整两本满满的字来描写,连“合纵连横”之策也只在介绍李斯同学“长吏”官位时用一句话带过。

“旁征博引”却弄巧成拙

书中,王洛宾的歌被曲意解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却居然能引申出“天法地”的道家学术;171页,浮丘伯游说成蟜推翻嬴政政权,居然引申出只要满足女人的性需求就可以让她别无他求,前后文讨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议题,实在让人怀疑是印刷错误;228页,引用《淮南子》居然不过要说明一愚妇的骂词,偏要借机卖弄学识的代价,是阻断了原本一触即发的情节。各种名词的堆砌,十分华丽,却不代表任何意思,像纸做的花,没有生命,更不会散发香气,只会随着日光的照射,慢慢褪色。

ps:没听说达利同志喜欢烧东西,喜欢烧东西的大概是蔡国强吧?!

所谓“意识流”

曹公子实在太喜欢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激动之处甚至前言不对后语,跑题十万八千里。

占用全书四分一的篇幅描写的成蟜公子均与本书主角李斯无关,甚至完全没提到他的名字。如果交代六国背景只需几个小段,那么这位秦二公子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尤其其中那段艳史,曹公子可能自己写得很爽,但就观者我来说实在不明所以。有可能是因为每篇写的时间都是断开的,而曹公子将文章合集成书的时候,并没有认真修改使故事连贯,又或者是不忍心删掉哪怕任何一个字。于是造成经常跑题,让我几度扔下书不想读下去。只是,文章已经开头了,为了锻炼意志也得硬着头皮再把书摊开。

李斯其人

历史上的阴险小人,曹公子笔下的才子,皇上忠臣。就李斯向嫪毐施宫刑时的***得知,他的残忍不在嬴政之下。嫪毐对他其实从来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甚至在多方面嫪毐表现的都是对李斯的尊敬和服从,但李斯一但执行对嫪毐的审判,却无名状地感到兴奋,这不是本性狠毒,还能怎么解释?

对韩非被打入狱并致死的那段描述更加离谱。上篇不是曾经引用过帕麦斯顿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韩非在秦国如果受到重用,最直接受害者就是李斯,李斯又怎么会真心实意要劝韩非为秦皇卖力?当时秦皇那么信赖李斯,作为国家最高司法长官,韩非的受刑怎么可能越过他?如果李斯对韩非的关系真如书中描述那么铁,至少狱卒不可能不手下留情吧?完全不符合人类自私的本能,而韩非、李斯恰好最坚持的信条便是“人性本恶”。

姚贾不过一见风使舵的市侩之徒,这样的人做每件事都会先详细分析投资报酬率,怎么会做“杀韩非”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亏本生意?最离谱的是其中有说韩非写书时过于站在君王角度想,秦皇“害怕”韩非太了解他的内心,揭露他的阴暗面,所以要杀韩非灭口!为了彰显李斯为朋友尽心尽力的伟大,把韩非写成一迂腐白痴,看着真的很生气!韩非曾经资助李斯上秦国求职,又暗中帮忙照顾他的家人,而李斯却这样报答他的恩人。据说,曹公子因为这事关乎李斯的名誉问题,于是跟《百家讲坛》杠上了,骂那位主讲老师“歪曲历史”“洪水猛兽”。nova不如曹公子精通秦史,只能以小老百姓之心猜测,如果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当然只有灭了他。

世人故爱看正直忠良的奋斗史,但歪曲史实古已有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真实的历史中未必如小说大奸大恶,但因为不是宗亲,所以被定义为反面的角色。只用一面写人物,会让他失去一部分光芒。可能正因为曹公子有心为李斯正名,而舍弃了很多对于私心利益考量的过程,结果每个故事的发展似乎少了一点顺理成章。这是一本小说,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要求完全按照历史真实。只是正面形象通常很无聊,李斯的个人特色被削掉没有了,身份只是一个秦皇帝的“得力助手”。可惜,助手却永远只是配角,谁会对助手有兴趣?

史诗?小说?网络文学!

不过话说回来,故事的确有精彩之处,行文颇为流畅,期间流行语的运用符合大众审美,是很容易读完的书。但甜点不能天天当饭吃,如果内容能再充实,议论更有深度,才可能比较符合封面的广告语吧?!

某些人说“历史是***”,写历史小说的不过是吃软饭的。那么,我倒很想知道作为***儿子的又算什么?不尊重历史,不尊重自己的源和根,到底能算什么东西?看来,读历史小说之前,得先有个底,否则分不清史实真假,以后要改正有点困难。

本来,网络与书是有区别的。书是这个资讯快餐年代唯一仅存小量的传统美食,费时,绩效不高,但是精致,令人难以忘怀。但如同我们的传统被慢慢地抛弃,反复修改、逐字斟酌的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急就章的网络文学。这并不代表说网络文学不好,就像洋快餐通常比较可口,只是作为读者希望能有更多富含营养的健康食品。

综观各家书评,无不一致颂扬,但本书到底如何好怎么好,似乎并没个具体结论,不免令人怀疑是否只是“书托”。nova看的这两本书是别人借偶滴,所以跟曹三公子可以说完全没有利益纠葛,所以并不是因为浪费了半百大元而存心报复。以上只是nova从兴奋捧腹到痛苦不堪的阅读过程,最后“悬梁锥刺”才能完成的读书报告。

写完涕零,不知所云。

nova 2008.09.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