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人生不断学习死亡
—— 希腊哲学家塞尼卡
一、引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书中作者列了一份受课目录,分别是: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和有意义的人生。
二、死亡:
世人大概都是忌讳“死”这个字的,鲁迅先生在《立论》里面写到:“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死亡”就如影随行。可无论人类怎么厌恶,怎么反抗,怎么躲避,就算是医学科技今日如此之发达,每个人最终都逃不过一个“死”字。
人类的恐惧皆来源于未知,“死亡”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死亡”之后,人又何在?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少数几个自欺欺人的宗教神话或科学神话。这个问题已经跳出了人类本身,是“上帝”的问题了。
在“死亡”面前,任何个人的人生意义都荡然无存。
三、重生: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记者与放牛娃的对话:
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牛啊?"
娃娃答:"为了攒钱呗!"
记者又问:"那攒钱干嘛呀?"
娃娃说:"为了讨老婆."
记者继续问:"为什么要讨老婆呢?"
娃娃又答道:"为了生娃!"
记者追问着:"为什么要生娃呢?"
娃娃思考了几秒答道:"为了放牛啊!"
人类的历史似乎就在这样的一个个类似的循环中演进,而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节。但仅仅做为其中的一节,人类是不能够满足的,活一辈子怎么够呢?于是,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重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重生。
每天晚上,当我睡着时,我便死去了。第二天早晨,当我醒来时,我又复活了。 ——圣雄甘地
“如果让我再重来一次的话……”、“如果有来生……”
昨天你许下的愿望,今天已是重生,你能把握住吗?能够在今天把昨天的遗憾去除吗?
四、新生:
“唯易不易。”
世间什么都在变,只有变化不变。环境在变,人的自身也在变化。NLP说: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是新的。
达尔文的进化法则说:那些得到生存机会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具应变能力的。人类能在数十亿年的进化史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这一脉系最能适应变化。
莫里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我们应该原谅别人,也应该原谅自己,至少在今天,不能让自己在后悔中不可自拔。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五、意义:
”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
人生的意义必须超脱生存和死亡,也可以超脱生存和死亡。因为,你有无数个重生和新生的机会。生存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生存。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
比较得不到幸福。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相爱或者死亡。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
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理财就是理时间,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转载时烦请保留本博链接!http://blog.vsharing.com/FinancialPlanner/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12: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