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藍宇《那天犹豫了很久,我终究没有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5:12:10
  • 87

2009年6月IV日凌晨三点,完成期末论文后,我犹豫要不要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出生二十年以来第一次看升旗。

2005年,我从网上下到了全文,开着电子词典的背光从头看到尾。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这篇小说精准地扎在了我的泪腺上。

2006年暑假,写作业到半夜,听收音机里说,《蓝宇》的电影已经允许在大陆发行正版DVD了。然后我放下作业写了一篇纪念文,至今还在被一些同人网站批量转载。

2007年,一个旧日同学看了《蓝宇》,感动得半宿睡不着,给我发短信倾诉。我只回了一句——“去看《北京故事》的原文吧,你会知道电影有多烂。”

最初,我热衷于猜测那些刻意隐晦的人名与地名,例如大前门,例如南大、华大与天大,例如运动村。与真实世界的一草一木对应后,就像发现了历史的惊天秘密一样兴奋。后来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自以为是——作者从未试图隐瞒,那些稍加留意就可以揣摩出的名字,实在不需要智慧。作者的态度如此懒散潇洒,任由旁人评说。

2008年,我把全文传给一个在外读书的密友,她熬夜看完,在看到蓝宇见到悍东送的凌志后说的那个“操”字时,眼泪倏尔而出。

《北京故事》,我没来由地喜欢这个题目,因为有太多感情以外的内涵,不像电影,被导演一厢情愿地弱化成一个大款包养穷学生的故事。在这个方言概念缺失的城市,小说仿佛一部缩微的当代史,直指人心地刻画了一个时代的茫然与冲动。

那天,我终究没有去看升旗。

北京城的三点,夜凉如水,校园里静寂无人,全然不是二十年前的惶恐与压抑,没有一个白衣沾满旁人鲜血的少年,与悍东紧紧相拥。

回到宿舍前,我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树影婆娑,藻荇交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