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晚睡很不好,可是我这个书评欠债差不多一个月了,不得不熬夜写完它。
看这本书,是因为要去听傅聪的音乐会,临时翻找上次圣诞聚会时从恩铱那里得来的音乐书籍,被我找到了这本。
这是我第一次看与音乐有关的书籍。以前都是东一段,西一段的。这本书里面谈及了傅雷傅聪父子的对待音乐和为人处事的看法,阅后非常有收获。可以说精神上经历了一种洗礼,对艺术多了一层理解。
简要说几点,第一傅雷傅聪父子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行为处世/演奏写文都讲究真实,自然,朴实。第二,傅聪认为音乐站在艺术里头最高处,因其抽象和纯精神,所以也是最为活络的,随时都要讲求平衡,音乐也是一门语言。第三,做人为第一位,然后才是音乐。
书籍很薄,133页。里面有几篇基本针对为人处事及技术的本质所言。有三篇专门针对莫扎特而写。
先说最好说的吧,莫扎特是傅雷傅聪父子都很喜欢的音乐家。莫扎特经历坎坷,但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很健康很有信心的感觉。用傅聪的话来说,朴素、天真、富有想象力、诗意。傅聪认为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是莫扎特。对于莫扎特不是很了解。这句话暂且还不能体会。
又提及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一种顽强的奋斗,莫扎特则给人信心的希望。在精神的开悟上,贝多芬奋斗后达到的境界,莫扎特天生就有了。傅聪提到,西方努力奋斗多年的东西,中国古时就有了。这个和最近看了几本心理学的说法有同感。西方精神分析方面的大师,大多都很推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智慧。
傅聪细致讲解了如何理解和演奏莫扎特的几首曲子。其讲解的细致程度,让我感觉到一种惊奇。原来音乐里面有这样多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了音乐以其抽象和纯精神是所有艺术中最高的。傅聪在讲解时,每一个乐句都带有一种心理或者想象出来的情景描述,描述某些场景时用语非常的贴切,有时很唯美。而且在演奏时,要不断的根据乐句要传达的信息,来调整心理状态,音乐是活的,随时随地都在平衡。以至于我在想,这岂不会造成很大的精神负荷?
举个例子在提到莫扎特的kv595,“190小节一下子就到了C大调去了,从b小调一下子转到C大调.b小调可以弹得严肃点、暗点C大调进来后很明亮,但不是性格的对比,而是境界更高了。b小调象影子似的,到C大调,忽然阳光普照。这一段变化很多,一直在过渡。这点表了他的人生哲学。……”。“210小节要和乐队融成一体,像滔滔不绝的对话。左手要轻盈,水似的流来流去,很美,不要匆忙,又象开花一样,一朵一朵的绽开。”
这些语言描述美哉!而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非常深的。可以说是用心在体会音乐。所以傅聪有这样认为音乐,所有伟大的音乐都是讲人的学问,讲人的丰富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心理。
下面将讲傅聪和傅雷为人和对于艺术的见解,这部分感受更为深入。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傅雷傅聪问答方式谈音乐。从所问的问题和方式来看,傅雷时非常直率的,问的时候也很严苛。比方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镇住了“有些听众觉得你弹琴的姿势很做作…..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傅聪的回答,也让我更正了听音乐会的习惯“心有所感,不免形诸于外;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并不美,正如吟哦诗句而手舞足蹈并不好看一样。”傅聪希望有一部分观众更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对于音乐会定位为听众。
在问答之间,有一些观点非常好。傅聪提到了教学相长,老师也要“不耻下问”,能取才能更能予,学生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盲从。又例如乐曲的节奏在演奏家的手下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
傅聪提到自己有时急于把体会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越详细精微越好,往往会造成手的神经受伤。这在我听这次音乐会之前,就听到有人关心傅聪的手的健康。看来,傅聪那一腔的对艺术的真挚的追求和努力传达给听众的那种最好的感受的要求一直在保持。真希望老人家可以在以后稍微轻松些。
第二篇是傅雷谈傅聪的教育和一路音乐成长之路。傅雷很注重传统文化的教习,而且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至后来傅聪走上音乐之路,要求他要踏踏实实,认为一个不上不下的空头艺术家最要不得,还不如安分守己学一门实科。
里面有提到,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戏剧,都讲究典雅、自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非常认同。
最后两章是傅雷傅聪父子的精神世界的展示。让我深受感动和深深赞同。
父子俩人都有一种赤子之心。傅聪说“我爸爸完全是真的”,这一点,完全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看过傅雷家书的人都知道,傅雷对傅聪的要求时非常全面的,但有个依次顺序。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没有第一条,后面三条什么也谈不上。音乐是和做人有关的。音乐的目的首先要弄清楚,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做人服务。
傅聪提出,要先成为一个大我,音乐和人的精神层面直接相联系。对于大音乐家,有什莫精神层面,才会有什莫音乐层面。所以,傅聪希望练习音乐的人要关系国家大事,关心人生问题。
关于人生观念问题,傅聪对于幸福快乐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正是因为保持一种真实,他比起一般的人要快乐的多,他厌恶也竭力在避免高等show-business。他举了个例子,整天山珍海味的皇帝不见得比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更为快乐,精神境界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外界评价影响性比不过自己的对自己的一句评价。这个在今天下午的谈话中,就提到了幸福是完全个人的感受。前几日和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聊到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教育,提到他的祖上是曾国藩器重之人,给后代立很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其中一个最大的希望,是一生要尽力做到“知足者常乐”。
在两章节里,提到了做学问的道理。对于很多东西,先不要批和判,首先要弄懂,才能够怀疑。也即怀疑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然后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独特地方。比方他就认为别人说他是第二个鲁宾斯坦,既是夸奖了他,也是贬低了他。因为否决了他的独特性。其次,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有实实在在的回报。
傅聪对于中国的音乐发展倾注了很多热情,所以他一方面要国人为自己优异的乐感而骄傲,另一方面,也提醒要培养音乐的立体感,来弥补长期来的单线调和平面化。所以,他在80年代特别强调了让年轻的一代多参与室内乐的演奏。音乐因应该像语言一样,千变万化且发挥自如。
傅聪对于文化知识的把握很好,虽然身为音乐家,却也有一种哲学家的头脑。他吸收了不少道家思想,对于音乐,他提到了老子的“大则远,远则逝,逝则反”。 甚至联系到绘画、雕塑,解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理解得非常精妙。让我忍不住击掌。
我忍不住把原文敲了下来“就说音乐吧,妙就妙在…..譬如我们演奏,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应该是每一次都不一样的。而且每一秒钟-在那一秒钟,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这一秒钟就是一个无限。虽然有限,它又是一个无限。可是你看绘画吧,我也是很喜欢看绘画的,可是画就是这么一幅,固定在那个地方,当然你也可以体会到那个无限,可是它基本是个空间的东西,不是时间的东西,比较之下,我就是说是时间比空间更早,更大。道家有句话“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这又是时间与空间的整个的统一,可是最要紧的,你看这个“远”、“逝”、“返”,还是个时间的东西。这一句话就讲尽了最高的艺术。“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 “逝”,消逝了,没有了,“逝则返”,又回来。最美的菩萨的雕塑,或者希腊的雕塑,或者是达.芬奇的名画,都给你这个感觉。你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觉得很高很高,很远很远,可又觉得她非常亲切,好像她就是为你一个人笑得。”这段评论多奇妙啊。
最后我不得不结束这篇读后感,用这本书傅聪先生的最后的谈话,人生有许多不平等之处,但追求理想的精神是完全平等的,the purity of heart is to love one thing.热爱你的选择,成为你的选择,成就你的人生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5:09: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