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香巴拉之路《因缘与轮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58:43
  • 76

写下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根本就是一个我无法解说的问题。我仅仅是想到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因果,更确切的说,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存在着冥冥之中的因果联系。我们每天都在植下因,也每天都在收获曾经植下的因所收获的果。

这个想法来源于最近看的《香巴拉之路》,看这本书本身,或者说从图书馆借出它的那一瞬间,我的生活可能就已经植下了某个因,就已经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无论它是一条偶尔踏寻的小径还是会连通以后生活的某条大道,无从而知。

书中有光碟,这个倒是很意外,看完书,然后看光碟。其实还是看文字更有意思,无限辽远的高原空间和自己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关于沙漠和古格遗址的想象,虽然大脑中无法呈现出其具体的样貌,但是还是比看见具体的实像好多了。

第十一世班禅大师

其中有龙安志和第十一世班禅交流的场景,班禅大师给龙安志戴上哈达,微笑着,悠长的眼睛和神情,有种别样的感觉,那种沉静,淡定,悠远的浅浅微笑,有种佛的感觉,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可转瞬间又觉得他分明只是一个大男孩,那时才十五岁。他的语言也是很平常似的关于和平的,没觉出什么警世之言。但是语言在这里似乎不再重要,仿佛有真气沉敛其中,不若一般十五岁的男孩子般的躁动。

悠长的眼睛其实比大的圆的眼睛更有味道,生活中也是,相术里面也有长的眼睛的人比较有智慧,主贵。如果科学的说,圆眼睛接受事物的范围更大,但是没那么敛光,而长眼睛接受有限,但是内在的思考更多。所以圆眼睛的人会比较活泼聪明,而长眼睛的人会比较内敛智慧。个人也比较喜欢那种悠长的眼睛,悠远的眼神。

去网上查了下,其生平经历也很很有意思。

坚赞诺布出生前后出现了许多吉兆,其中有一天,桑吉卓玛出外,将孩子放在一位老师家,老师在无意间发现坚赞诺布的舌头上有一个白色的藏文楷书字母“阿”。在藏传佛教里,这是一个神圣的符号,代表了佛的化身。 按照宗教仪轨秘密寻访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员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逝相以及观湖、占卜所得结论,有了转世灵童诞生的大致方向,当他们得知有关坚赞诺布的传闻后,开始进行核查、问试。寻访人员发现,坚赞诺布对宗教器皿极为爱好,拿到手中就不放,还对寻访人员说:“我认识你们。”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当寻访人员在他家休息用餐时,他抱着寻访人员的糌粑木碗说:“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碗,放在扎什伦布寺里。” 经过反复验证、卜算等一系列程序,坚赞诺布被选定为数名候选男童之一,并经数轮筛选后成为参加在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的三名灵童之一,最终被佛祖“法断”坚赞诺布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真身,取得法名为:吉尊·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白桑布。

在三月份的第二届佛教论坛上面——记得那天很偶然的买了南方周末报纸,看到关于此的介绍,第十一世班禅大师最后同时用汉语、藏语和英语说,我祈愿世界和平,让佛祖保佑众生,短短的一句话令世界哗然和惊叹。可他仅仅是一个十九岁的男孩,却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世界宗教领袖的风度和教养。

因缘

《香巴拉之路》中,作者在北京,因无法忍受拥挤的交通更重要的是纷繁的事物,从车里下来,因偶然被一个喇嘛撞上,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又到了拉萨,接着走进古董店,偏偏买了那本《香巴拉经文》,然后因着一个个指点,到了古格,又回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班禅大师所在的地方,归还了《香巴拉经文》,得到了班禅大师的指点,然后回到拉萨。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轮回,因着一个个偶然形成了整个事件的环。巧的是作者小时候便多次梦见进入一个峡谷看见大片的沙漠。看似偶然,似乎又有着必然。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植下因,每天收获果,但是却无法知道它们是怎样的联系。于是关于“缘分”的问题也是悬而未决。经常做梦,知道梦境对生活有简单的预示作用,然后发生的事情似乎就按梦境那样走下去了,但是这是怎么形成的呢。还有很多人有的第六感。如果生活在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知的,事物呈单一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这样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如此频繁的接触,偶然事件不断,那这样的因缘,缘分,预兆之类的还怎么延续呢?仿佛无数个过程,就为了那样的结果。仿佛曾经不经意植下的因,就会在之后的某个时刻串接起一个果。

还是想不透,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佛教里面有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之说,那么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不断植下善的因,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种事物,善处理每一件事每一种关系,然后他们会形成一种“善”的关系,最终结出善果。你会发现,自己以前做过的不经意的事情,可能再后来对你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好还是坏。生活是一张网,也是一个环。这本书里提到,看你是否能穿越生活中的曼陀罗,并且能够时时穿越。

有时候,譬如一本书,你第一次见到它并不在意,后来又见到了,你可能会驻足一下,第三次,可能会捧起来,看看。或者是某个知识点,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并没在意,第二次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会更加关注。更贴切的是人,第一次碰见可能淡忘,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会觉得这是缘分。这些都始于最开始的那一个时空交叉点种下的因。如果这么说有点玄妙的话,也可以理解为普遍的生活哲学,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圆环组成,不断在你生命中出现的的事物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个环,一个重要的事件。种下的一个个点,有的形成线,有的成面,有的呈圆,共同构成整个生活。

一些巧合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生活中很多细微的事件预兆了大的事件。但是它们是同一性的,宇宙空间存在着磁场,当即将发生的大的事件,在这个细微事件上某一个点上相通了,便类似于共振共鸣似的,在这个点上,你会惊一下,或者停留一下,驻足一下,悟性高的人或者灵性好的人便感知到了,而一般的人可能就忽视了。所以那些会占卜的人,虽然有不少江湖骗子,但是不能否认一些人能够一叶知秋,从丝毫中洞察整体。

佛教的宽容

上次与一个学过神学信仰基督教的朋友交谈,我说你可能有天生的宗教情结,想要寻找一种信仰,但是在这几种宗教中,你为什么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她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没法解释的,而基督教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他能够解释一切。这仿佛是一种绝对信仰,但是我仍持观望态度,虽然我知道信仰本身对人是好的。

但是目前为止我还是更能接受事物呈“平面”的形式,正如世界是平的一样,“平”,也暗指了万事万物平等,宽容,呈现出它自己的轮回。在佛教中,有84000条道路可选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多元化,我想多元化,承认每种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譬如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人的个性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这不就是社会发展的高级模式吗?

有一次听北大教授讲课提到的“中庸”,也颠覆了我以前对“中庸”的认知,曾以为就是不极端,温和的处事方式,有点接近于平庸。后来才知道中庸意味着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共存共荣,回归平衡。中国传统文化的“龙”集合了各种动物的身体部分而存在的,便是中国文化“中庸”、“和谐”的最好象征。

联系到商业社会,双赢,共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个真正的商人总是先让别人得到好处的,当你提供了价值,你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佛祖没有发明宗教,而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同宇宙间的联系。”我对宗教并没有研究,大致感觉基督教是一种对世界的阐释,让人去相信,信仰,而佛教是一种关系,与宇宙,世间万事万物,与人,与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微妙复杂又简单玄妙,有人穷其一生无法参悟,有人天生能达到内心的和谐。人也是一种结构,每个人有不同的悟性和结构,决定了其生活方式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真理都是相通的,正如各类艺术达到一定境界都能打通一样。“真正的宗教只有一个,只要你超越表面的仪式,直抵背后的灵性宝藏。所有伟大的宗教义理在这一章互相贯通”,杰菲利•摩斯在《同一:所有宗教共有的伟大信念》中说。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基本教义都是相通的,譬如因与果,宽恕,平静与爱(见上一篇文章《真正的宗教只有一个》)。宗教即是如此,我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当也是如此。

佛教不代表一种宗教,而代表一种思想结构,该结构围绕仁慈和理性而建立。也就是围绕“真”与“善”而建立的,上次一位老先生谈到,“真”与“善”相融就是“美”,它们传递着人类生存的核心本质,这些基本的理念,无论是社会生活的真善美,还是佛教的教义,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而逐渐形成的。

基督教是要信仰,是否虔诚,而佛需要自己去体悟,是一种参与过程,自己与世界,自己与内心的关系。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宗教形式。为什么会有宗教斗争,这实在是人类对宗教的一种曲解和滥用,形式多了就成了工具,而真正的宗教和真理却是无形的,不同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的信仰方式,无所谓好坏与善恶。

曼陀罗与轮回

“香巴拉曼佗罗是时轮金刚教义的核心,它建立了一个待穿越的王国。王国内有四大要素,即风、火、水、土。时轮金刚住在须弥山上升起的无量光佛殿里,而须弥山坐落在香巴拉曼佗罗的中央。也许,宇宙的核心就体现在我们的地球上,它其实是一种境界,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内和心灵里。也许,如果打破禁锢,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像宇宙一样无限。”

这段话很有意思,香巴拉经文是第六世班禅根据自己的内心写就的,是知道我们每个人如何寻找内心的香巴拉,但是他有去过古格的前世四世班禅托付的梦境。

更有意思的是,香巴拉的第一任国王苏禅德喇在听到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教教义之后,回到香巴拉修建了三维形式的香巴拉曼佗罗,即是古格宫殿。

这仿佛就是一个轮回,香巴拉曼陀罗先存在于内心,然后被香巴拉国王用三维建筑形式呈现出来,后人一直痴迷于寻找物质上的香巴拉,却离真正的香巴拉越来越远。

通往香巴拉的过程,要经历无数险境,譬如毒湖没有人烟没有水流的沙漠,雪山,妖魔鬼怪,身着人肉衣裳手持文殊利剑的妖魔或是菩萨,还有风、水、火、土四道环……似乎也暗含了人类如果要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安宁,就要经过这样的艰难的轮回。现实如此,内心也如此,可是更抽象的说,谁能保证你所经历的你以为现实中的事物不是存在于内心世界的轮回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