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治疗
我不是学哲学的,在读书时通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功课的考试之后,我基本上就再也没有看过任何哲学类的书籍。总觉得哲学太深奥、枯燥,与我的工作与生活也没有太多的关系。如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去年,朋友介绍我看了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只有140页。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然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作者思想明快、语言富有情趣,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明深刻的哲理。他告诉大家,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应该是了解和掌握爱这门艺术,因为只有这条路径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的意义,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围人的存在,并体验到克服困境的艰辛和欢乐。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依靠磨练增进技巧就可获取。爱是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创造性目标迈进。爱不是占有和被占有,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的体现。这本薄薄的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我觉得心中有些混沌在清澈,有些迷雾在散去。随后,我陆续看了弗洛姆的《说爱》、《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等著作。通过这些阅读,使我了解他的主要思想,他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极为关注,他毕生的研究在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正如马克思说,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那么,如果我想做个明白人,就必须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除了生活实践外,最好的老师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近年来在美国,“哲学”成了许多大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在美国,哲学专业过去被人耻笑为是一门奢侈的专业,没有多少实用性。但现在,在一些大学里,它却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青睐。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们认为,从哲学这样一门古老的专业中,人们可以获取对当今世界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世界,理解社会。学习哲学对于人们看待很多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大问题,诸如全球化、技术主导等,都会有很好的训练。二是哲学教人批判性地思维。它是让一个人在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时,学会批评性地思维,着力去提高个人的智慧,然后把这种人生的智慧应用到自己的未来职业和人生当中去。三是在哲学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需要用很实用的技巧来表达或是表现,比如写作、辩论等,而写作与辩论的能力,无疑对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在当今这样一个人们时常变化工作的时代,学习哲学无疑是有实用价值的。美国哲学研究会的常务会长大卫•E. 施拉德说:“哲学是一门帮助人们成为快速学习者的学科,它使人们在写作、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强有力的训练。”
最近看了一本叫《哲学的治疗》的书,作者是古罗马时代的塞涅卡,他被誉为“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位伟大思想家”。书中以告慰信、对话的形式对生命的短促、心灵的宁静、闲暇、悲伤、恩惠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生命是短促的吗?塞涅卡说:并非我们的寿命短,而是我们浪费的时间多。如果你能善加利用,生命便是悠长的。怎么样的心灵才会宁静?他说:心灵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从不趾高气扬或意志消沉,这就是“宁静”。什么是闲暇呢?闲暇不是无所事事的悠荡,不是心灵过度的懒散,不是游手好闲,也不是将精力埋没于昏睡和公众所喜爱的欢愉。对于悲伤,他说,如果悲伤只会折磨我们而不会帮助我们,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将它弃于一旁,将心灵从其空虚的慰藉中,从在悲伤中求得的一种病态的愉悦中召唤回来。对于恩惠,他说,我施与恩惠的惟一目的,就是做我该做的事。如果我们拿恩惠来做交易,那么如此美好的一项行为的所有价值就都会消失殆尽了。但是,不对所受恩惠报以感激是一种耻辱。
人生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可能比流星划过还要短暂。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达尔文认为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托尔斯泰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生命以时间来计算,但可以用智慧来延长。先哲们想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重于数量。塞涅卡提醒我们应当退隐到经典的书籍中,这样就可以与一切时代进行交往,把所有的时代都合并到自己的生命中,使生命变得悠长而富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知而获智。一个智者,他会从生活的喧闹中退出来,让心灵从外部利益中撤出,回到心灵自身。他会学着增强自制力、克制奢华、节制野心、缓和愤怒、培养节俭……精神的的富足比物质的富有更为重要。生命自会终结,而精神却会传存。
聆听着这些从2000多年前传来的的声音,看看自己、看看四周,你会发现,几千年后的现在,人们依然被生命短促、心情浮燥、忙忙碌碌等问题时刻包围着。人们的愿望已很少来自内心,而是从外部受到鼓励、刺激和培植。多少人为了有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努力向钱冲。当金钱把时间、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少,当人们在物欲的漩涡里挣扎得精疲力竭时,空虚、焦虑、悲伤、嫉妒、仇恨等“疾病”迅速、全面地包围了我们。什么是健康?现代健康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几千年来,人类的物质、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类自身的“疾病”并没有随之得到治愈,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趁势。如何努力治愈“疾病”,不妨让我们试着用塞涅卡开出的“药方”去试试,看点哲学、读点经典、多点思考。对自己的内心多点关注,对社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多点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心灵中不再有太多的悲伤和焦虑,让自己的生活更理性、平和、充实,尽可能保持身心健康。
有句话说得很好:“哲学语句总是在一句话上体现出某种复杂关系,让人去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完善自己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行为。”由此看来,不但药物可以疗伤,而且哲学也能够治病。
德国的一位自然学家、哲学家说: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夫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弗洛姆说:一个人活着,就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再生。让我们在学习中、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一次又一次从旧我脱胎换骨到新我,让我们一起努力丰富、完善自己,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53:3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