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非是非非《和孟云剑老师探讨几个悖论问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52:06
  • 61

《非是非非》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世界经典趣味悖论》,钱钟书先生说:“悖论成好辞”,所以我对这本讨论悖论的书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而当我刚一读这本书的时候略有一些反感,作者编了一个故事,把悖论一个一个地套到故事里去,而且故事的开头很得并不好,让人觉得有点做作。我以为既然要讨论悖论,莫过于老老实实地写一本学术专著,远比这样地写故事更有条理一些。然而,随着阅读的发展,我渐渐发现了作者的用意,作者并不是单纯地用故事讲悖论,作者有更深的考虑——即书写思考的过程和宣扬思考的力量,而且当你把故事整个看下来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写的这个故事本身也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至于这个悖论是什么,为了保持原著的神秘性,在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思考,其实是悖论所带来的最直接的东西。这一点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此前我一直以为悖论就是永远也纠缠不清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办法。然而,此书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有些悖论是可解的;有些悖论虽然不可解,但如果你去试图解决它的话,你的思维也会上升一个高度。于是,我阅读此书产生了两次转变,一开始我只是想去知道世界上有些什么悖论,之后转变为看着作者笔下的人物如何去解悖论,最后变成了我看到悖论题目后会先自己想一下应该如何去解这个悖论。

也就是说,看着这本书,我学会了更深入的去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此书无疑是成功的。

所以,当我掩卷之后我最想知道的事情是,此书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遗憾的是,书上并没有作者的简介。

不管孟云剑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他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会了思考,所以在此我也想把我思考的成果和孟老师交流一下。也就是说,我希望在这里和孟老师来探讨几个悖论。

首先,孟老师的书名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非是非非》,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那是什么呢?书名的这个悖论有点类似性质悖论?

其次,“昏迷草悖论”。孟老师在索引中说这里的昏迷草本来是一种毒药,但考虑到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就改成了昏迷草。个人觉得这种改法值得商榷,因为这样一来就使得悖论的效果降低了。我们不妨回过头来重新看看这个故事:一个百万富翁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有人能在头脑里产生吃下昏迷草(毒药)的意识,就可以给这个人一百万,要求是这个人不能做失去理智的事。书里的“昏迷草”是一种无害的草,所以即使一个人产生了服下这棵草的意识也并不是完全失去理智的,如果是毒药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人在理智的意识下是不会产生服毒的想法的,但服无毒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比如一个人可以在理智的意识里产生喝下一杯水的想法,这会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觉得把毒药改成“昏迷草”不妥。

书里还有一个悖论也经过了孟老师的改动,即“全能悖论”。这个悖论的原版是这样的:全能的上帝能制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在我的印象中,这个悖论出自于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但是在书里却被改成了“全能的主能否造出一辆自己开不走的汽车”。这样一来,悖论的味道就变了。在本书里这个悖论的答案偏向于“肯定”,即“能”,因为如果主造出了一辆方轮子的车,这个车“不可能”被开走,那么主做不到“不可能”的事情也就不算是不全能。书里还举例说比如主就不能改变1+1=2。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偏颇,如果主是全能的,那么他绝对有能力改变1+1=2,他改变人类的语言就行了。他可以把1改成2,把2改成1,那么1+1=2就变成了2+2=1。当然,在这里我想着重讨论的还不是汽车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题目改回到它的本来面目,即“全能的主能否造出一块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我想答案应该偏向否定,即“不能”。全能的主当然能举起来任何一块石头,如果他创造出了一块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那就等于问“全能的主能不能让自己变得不全能”?这样一来,这个悖论的效果就更为明显,而且悖论的性质也几乎要变成了“性质悖论”。

最后我想探讨一下“摩尔悖论”。这个悖论很简单:外面在下雨,但我不相信外面在下雨。在书里,孟老师着重从“相信”和“知道”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说“相信”不等于“知道”。但我却认为这个悖论有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法:摩尔知道外面在下雨,但此时在室内的他却没有被雨淋到,于是他“不相信”外面在下雨;而如果他去了外面,则他会淋雨,但此时他就在“外面”,所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存在“外面”这个概念了。嘿嘿,不知道我这样解释算不算是狡辩呢?

索尔仁尼琴认为“读书不能带来智慧”,但是像《非是非非》这样的书却完全可以让人提高智慧。推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