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的时候绝少在书上写字的,曾经会在喜欢的句子下面划线,后来也不画了。
但是这本书看到最后一页,忍不住在书上写了: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这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传》。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她写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
她写的书是值得推荐的,而这本传记却不想推荐,会不耐烦看的。
这本书只不过是一部冗长的流水帐,缺乏思辨和分析。
不是作者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写的不好,而是卡森这个人太讨厌了。
我本来计划每天读20页,利用大约两个月读完的,但是后来却比计划中提前完成任务。
因为阅读中对这个不可理喻的女人越来越不耐烦,恨不得她早点死去,那样传记就可以结束了。
其实了解一个人不太需要完全知道她所有的经历。
不耐烦使我在预计的时间之前完成了阅读,因为不打算半途而废,就只能尽快读完才能摆脱。
这样说似乎很过分,可是真的是这样,读她小说时对她的好感荡然无存了,只剩下厌恶。
终于读到最后一页在书上写下那句话,足以表达我的愤懑和终于解脱的轻松。
要说卡森•麦卡勒斯,有这几个关键词:写作,自我,母亲,利夫斯,朋友,疾病。
本来早都读完这本书了,早该写感受,但是终于摆脱她不想再纠缠其中自寻烦恼。
我想时间隔的久一点 ,心中的厌恶和愤懑应该少一点,说话就会更加客观了吧。
他人即地狱,这种话应该是针对卡森•麦卡勒斯这样的人来说的。
他就是任何接近他的人的地狱,这不禁是我感到的,而且是她很多朋友的体会。
接近一个天才预示着灾难的开始。天才就是别人的地狱。
接近他们注定了毁灭自己的生活,失去自我,不由自主地受影响,甘愿为他们臣服。
她的丈夫利夫斯就那样被她毁掉了,最终不堪忍受精神的沉重负荷,选择了自杀。
利夫斯为了她,把自己的文学抱负搁置一边,甘愿在她天才的阴影下,让自我死去。
他们的朋友们都认为他像一个骑士——仆人那样尽心尽力地服侍着他的夫人。
他显出了爱,希望,灵感和他无声的力量。可是她对他越来越不在乎,厌弃。
那种精神的虐待,让他开始酗酒,两个人一起酗酒,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利夫斯的存在成为一种障碍而不是必须的时候,卡森离开了他。
利夫斯自杀了,可是卡森在这件事情上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并且很怨恨他的死亡。
读过她的小说之后,我以为她是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耐得住寂寞,高贵的人。
没想到正相反,她太在乎了别人的看法,像一个小孩一样需要别人的赞美和肯定。
她喜欢人们围绕着她,除非需要坐下来进行严肃的写作。
她完全不能忍受一个人待着,喜欢被关注,成为中心,热衷接受人们的膜拜。爱慕荣誉。
这让我甚至是失望的,很失望。写下了不朽的《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人耐不住孤独。
并且这个书名并不是她的创意,而是出版公司的莫斯利的主意。
小说的原名叫做《哑巴》,是他劝她把名字改为《心是孤独的猎手》。
这让我又一次非常的失望,读小说时对她原本怀有的的敬佩又一次打了折扣。
不觉得她像传记作者所说的是一个“精神的流浪者”,而是一个讨厌的粘人者。
人们一开始因为她的作品都对她顶礼膜拜,但是一旦了解,都会迫不及待地逃开。
因为她带给人们的只有坏的影响,她不懂得珍惜和友爱 ,只会索取和损害。
她太依赖别人了,还不懂得感恩,以至于大家赶紧躲开,而不是被她缠住。
到后来,大多数人都在避开她。因为她已经成了一个可怕的麻烦。
许多人非常热爱卡森,但对不少认识她的人来说,她似乎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他们觉得她虚荣,枯燥,浅薄,而且没有道理地善辩。一些人认为她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同意说她成功地把多愁善感排除在她的小说之外。
一而再,再而三,她扮演着受伤麻雀的角色。如果周围有人可能因为她的软弱同情她,对她表现出兴趣,那么他有时会收起翅膀,从鸟巢里虚弱无力地发抖。这种姿态不只出现在她后来由于各种疾病和多次中风而变得虚弱的日子里。
我一直觉得卡森是一个毁灭者:因此我选择永远不跟他有密切的交往。我的确喜欢她,她也散发出天才的气息——这一点不会错的——令人肃然起敬。
卡森给每一个靠近她的人制造麻烦。如果你想要麻烦,喜欢麻烦,你就接受卡森和她的友爱。
如果卡森的拜访时间长一些,那些主人或女主人都毫无例外地发现她是一个苛求的客人,到的时候倍受欢迎——像伊丽莎白发现的那样——但一旦安置下来,就成了“非常麻烦的人”。
像很多跟卡森曾经长期相处过的人一样,西蒙那•布朗发现她是一个不易相处的住客,给与她关系密切的人造成很大负担。利夫斯为卡森所做的超过了人的忍受限度。卡森具有可怕的破坏力。她摧毁着周围的一切——她所热爱的一切。但是她也想付出。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一切都纠缠在一个相当不寻常的爱的怪圈里。
她是个食***,吸血鬼。她从来都不是个知识分子;她只是觉得自己是。她是个孩子——一个故作天真的形象。我对卡森的鬼把戏感到恶心和厌倦,在她离开之前就断绝了跟她的来往。
如果卡森是个食***,那也只是因为她对爱情和关注有一种无法阻挡,无法满足的渴望和需求。毫无疑问,她爱的那些人必须时不时停止满足她的要求,因为他们面临被这些要求压倒的危险。另一方面,利夫斯是被巨大的痛苦毁灭掉的。
卡森是全世界最清白的天使,也是脾气最坏,最恶毒的魔鬼。她是全世界嘴最甜的人,然而没有水手能够诅咒得过她,没有人能够下流到她的程度。
有人曾控制了她吗?她是受伤的麻雀吗?废话!我的翅膀很硬,但是同卡森的相比,不值一提。她是一座发电站。世界上没有人比她更强壮。她是巨大的。她动摇了人们的想象力。她是铁蝴蝶。然而,卡森既是给予者又是获取者。
她可以变得很有毁灭性。有时你可以看见从她内心透出来的十足的刻薄。
要想爱卡森,你必须喜欢负担,而这是我们许多人不能够承受的,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经济上。
以上都是传记里面摘录的话,说那些话的都是非常了解她的人,也是热爱她的才华的人。
但是他们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陌生,我就没有列出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也没什么意义。
这样评价她的还有很多,不想一一列举了,仅仅这些就已经足够让人讨厌了。
一个自我的,只考虑到自己的,需索无度,又毫无感激和回报的人,是不值得爱的。
如果你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就和艺术家在一起,否则,远离他们。
做朋友还可以,但是如果做生活的伴侣,就是遇人不淑的下场,会毁了生活。
这样想好像太世俗了,但是天才也要有爱心吧,要有独特美好的心灵让人去爱吧。
一个人首先要做好人,才能让人去欣赏他的才能,否则即使有绝世才能,也只让人唾弃。
比如希特勒,难道能否认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但是他却成了千古罪人。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说服自己不要如此愤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她。
于是觉得也可以理解,比如她的需索无度是因为她对人们的爱,她用那种方式来证明。
天才唯有忽略世俗中的规则,跳脱出束缚,完全遵从内心,才能创造出惊人的作品。
行为上变得符合规则就不是她了,特立独行出人意料才是她。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用来欣赏的,一些人是用来相处的。
那些用来欣赏的人,一般是距离之外的,触不到,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应该首先是相处。
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偶像,是距离之外的一个作家,但是对她能够接触到的人却是现实。
我不得不想到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天才,他们虽然特立独行,但是却让人喜爱。
我在高中时听到一个说法,忘记了是郁达夫说的,还是别人抨击郁达夫的话。
就是说把伤口亮出来给人看,就像伸出手向人乞讨。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不乏道理。
有时候人们就是用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博得同情,博得别人的关爱。
卡森在这一点上真是有些***。如果你读这本书的话就觉得这样说她一点不为过。
不过我还是要说,即使再怎么喜欢她的小说,都不要去读这本传记,会把好印象毁掉的。
因为她这个人简直太糟糕了。
我不喜欢她的样子,阴郁的眼神,像是要把你看透似的,一点都不友好。
可以说她完全不是我的想象,并且颠覆了我从她的作品中感知到的的那个理想女孩。
因此失望是双重的,看着她的照片,我甚至感到阴森森的害怕,就像被一个老巫婆盯着。
我觉得卡森就是当你在沙漠里赶路快要渴死的时候遇见的一个人。
这个人半死不活,需要食物和帮助,而她带着一些珍贵的给你生命力的水。
而你,只需要喝掉她的水,弃她于不顾继续赶路就好了。完全不必要太过负疚,因为如果你把食物给她并帮她走出沙漠的话,结果只有一个,在她恢复元气的时候,她丝毫不会感激你,只会痛恨你喝了她的水,她会剥掉你的皮,榨***的血,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终身成了她的奴役。
她会给你留一口气,而不是置于死地,因为她还要接受你的的膜拜,喝彩,让你臣服于她,服务于她。你会自愿留下来,不会离去,因为你喝了她的水,就已经中了她的毒。当然,如果你喝了她的水之后掉头就走,没有留在她身边的话,那水就只有醇美,毒药不会生效的。
可是有太多人,只要饮了她的水,就不由自主地靠近她,不想离开。
我这里所说的水,就是指她的作品。尽管喝掉的好,不必理会她这个人,就好像作者是佚名的一样,不然的话迟早会觉得这水原来并非甘露,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水,而且,糟糕的是毒性已经发作了。
她绝对不会给你解药,只会看着你慢慢死去,还会不时地折磨你,让你在死亡之前受尽磨难。
真不明白她这样的自信和强硬性格是怎么造成的。
一般来说不温暖的缺少疼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有缺陷,可是她有一个温暖的童年。
继续阅读,我觉得,她的性格除了过早成名,习惯了名誉和人们的膜拜以外,还因为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玛格丽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造成她是天才的感觉,以后的岁月里不断纵容她。
她总是坚定地接受卡森所做的一切,无条件地认为她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
她制造和维护了一个天才,使得那个天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顺应自己的本性展露才华,而不是像许多伟大艺术家的母亲们那样,是为了实现他们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
简纳特•弗兰纳认为她是一个“很糟糕的母亲”。客观地说,卡森继承了母亲在衣着和其他事情上的特立独行,因为玛格丽特自己就不受任何人指挥。
卡森认为,她本人的愿望和决心比什么都重要,她诚实地秉持着这种态度,因为从她出生以来,它们就被强加于她,并且受到她重视的母亲的鼓励。
她们都是固执己见的女强人。正如卡森导致了利夫斯的自我毁灭,其他人也会由于跟她过于亲近,有被消耗和毁灭的危险,除非他们惊人的坚强。
在某种意义上,卡森同玛格丽特的关系就像第二次婚姻。卡森被安全地系在母亲的围裙上,就像她感到无助地被诱入她本人帮助变质的一张麻烦的,悲壮的婚姻之网中。虽然她极度需要她的母亲,但是,正如她同利夫斯的关系一样,她抱怨,有时甚至痛恨将她们拴在一起的这跟脐带。
对卡森来说,利夫斯的自杀是最终拒绝他的角色的一种行为,她处理这种拒绝的方法之一就是首先抛弃他,否认他的存在。她的态度所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怨恨,对立和敌意,对她被迫依赖的人她时时有这种感觉,而不是对他们表示感谢。现在,她通过把对利夫斯的依赖转向对母亲的依赖,卡森不经意地恢复了她对母亲的敌意,这种敌意她在孩提时代已经感觉到,因为母亲曾经逼迫她,在某种意义上,剥夺她,努力地把她打造成一个天才。
太过溺爱和纵容,超过一个人能力的肯定,都是不良的影响,会造成成长的障碍。
玛格丽特对卡森的爱和纵容,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而是极端的自私。
爱之适以害之,她的爱,到了后来只能成为一种束缚。
卡森对母亲也没有感谢,依赖之外只有怨恨。有时非常强烈地想要甩掉这种束缚。
传记中说在她出版的小说里她从来没有描述过哪怕一种幸福的,安全可靠的母女关系。
她生命的后期,并没有写过什么好的作品,不过是在吃老本炒冷饭而已。
《心是孤独的猎手》和另外几本书的光环足够照亮她的一生,让她自我感觉良好。
她的后半生,是在病痛的折磨,酒精的阴霾,还有乱七八糟的恋情里度过的。
她是一个双性恋,更倾向于同性恋,对任何见到的漂亮女人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迷恋。
我们在恋爱中会说“我的他”或者“我的她”,而她喜欢建立的关系是“我的我们”。
也就是说和多个人互为情人,不论男女。
这是她私人的事情,但是书中不断出现的“我的我们”这几个字简直让我厌倦到极点。
我讨厌这种暧昧不明的关系,讨厌她不断地猎艳,从不厌倦,充满热情。
让人觉得她一点不像一个孤独的猎手,而是个俊男美女的猎手。
卡森的座右铭是:男人能做的任何事,我能做得更好。
她给人的印象是,她的身躯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她用来装载其思想的信封。
这两句话都是传记里说的,但是她并不独立,没有亲朋的无限纵容,她什么都做不了。
只是她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比她身边的任何男人都坚强罢了,让他们无所适从,不能抗拒。
卡森局部瘫痪5年后,田纳西•威廉姆斯有一次问利夫斯“卡森现在怎么样”。
利夫斯在停顿了很长时间之后,爆发出一句:“坚不可摧!”
她的朋友也说她是蜂王,其他人都是工蜂。
我觉得这是这部传记的精髓,完全概括了她的性格。
不过书看到后来,还是会同情她,佩服她的。
同情一个原本是不礼貌的,但是她不介意,她就是不断地表现出需要同情的样子让人关爱。
可是事实上她也需要同情,她的身体状况很差,半生都是残疾状态,但是表现出惊人意志力。
能够在那样的身体状态下活那么久,还能写作,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她接受过很多次常人难以承受的手术,从来不叫痛,生命力异常顽强,难以想象。
卡森觉得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生活处在爱与拒绝,喜悦与绝望,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幻灭,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极端。尽管如此,她一直牢牢地抓住生命。
评论最后这几年,必须考虑到她的无以名状的痛苦以及一次次病危住院和手术,她的身体已经枯萎衰竭,变成惊人的意志力和活下去的愿望——不是因为惧怕死亡,而是因为永不满足的生存欲望,还有她的守护神玛丽•莫瑟尔的爱,照料和安慰,是她过去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卡森在《没有指针的钟》的开头这样写道:“死亡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死法各有各的不同。”她,每天也死去一点点,但在这个过程中,正如约丹•麦西贴切的形容,“她向她的医生显示了为生存所做的顽强抗争”。
支撑她的除了亲情和友爱以外,还有写作。写作成就了她,也让她活了下来。
卡森的小说是她的生命。她活在她的作品中,活在那些了解她的人们的心里。
她对于写作的执著实在是值得人们敬重,还有她对文字的理解也是我欣赏的。
她认为,写下来的东西有一种神圣感。把一件事情写下来,就把它变成了真实的——不论是什么事情——正如真理在虚构的小说中比一般的就事论事更能被人接受。
她说写作是她的精神堡垒。艺术创作的行为是健康的基本表现,也是获得安慰和救赎的唯一可以想见的希望。
写作对她来说意味着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说写作不仅事关她怎样谋取生活,而且事关她怎样获得灵魂。
她通过写作来抑制和解决她的感情冲突和紧张。她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受难的气息,提醒我们艺术创作仍然可能是以种悲剧性的,绝望的努力,值得为此付出最后的人类精神资源。
当怀特问卡森写作对她意味着什么时,她回答:寻找上帝。
对卡森来说,最深沉的感情永远无法说出来,但能够写出来。一个人只能努力在这个世界上建立某种有意义的人类联系,因为没有另一个世界。
除了写作以外,还有那些不同时期跟随在她身边无条件照顾她,包容她的人们。
或许是我在嫉妒吧,才会愤愤不平,认为她那样不懂珍惜的人不值得得到那么多的爱。
可是事实上,在她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有那样无私奉献的人。
或许她从来都不乏崇拜者,从来都有人簇拥着,才不顾忌伤害别人吧。
想到她的顽强,“那个古怪,脆弱的灵魂能够持续地存在是多么的不易”,就容易谅解她。
可是我还是只能说她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天才,一个优秀的作家,但不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她的作品是是天才之作,但是她这个人不值得去了解,她的传记不值得去看。
有些人的作品比生活精彩,有些人生活更精彩。
对卡森来说,小说一流,生活让人厌恶。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还是传记体小说更精彩。
毕竟是经过提炼的故事和文字,来源生活,但是过滤掉了那些不美好。
人物更加理想,臻于完美,符合想象。
而卡森,她一点忍受不了孤单,身边总是簇拥着人群。
可是她心中一定也是孤单的吧,即使在人群中也是那样孤寂。
因此才会写出那样不可比拟的孤单。
可是,我还是不想赞赏她,因为她的不甘寂寞。
她是天使和魔鬼爱的结晶。
她身上少一半是天使,多一半是魔鬼。
魔鬼的成分太多了,已经掩盖了天使的光芒。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48:5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