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曼娟老师的新书《此物最相思》,仿佛有道柔美的粉色之光淡淡扬起,轻柔曼妙如被风挥动的轻纱,与封面上那株盘曲虬劲的树完满交融,营造出一个宁静深远却又充满了丰盈想象的空间。
欢欣如朝阳般清新绚烂;悲伤如秋雨般连绵不断;想念像解不开的麻,缠绵到了天涯;离散像一个告别的手势,挥过了就红尘两散……爱情里点点滴滴的情绪,这一次在曼娟老师妙笔之下,借着二十首古典诗词,悠然摆荡在人生长河中,让你或远观成一幅美图,或贴近地进入腹心迷途。一首首低语的情诗,一句句轻声的诉说般,让人真真切切地体味过爱情的甜美与悲伤,让你更加清晰地体味爱的千姿百态和丰饶内蕴,并且深深回味起你曾经遇见的那些爱。
我们都曾爱过啊!因为爱过,所以才明白爱里藏有那么多的迷思,爱也让我们生出了许多一辈子都觉得无法理解的情绪。我们曾经因为爱一个人而变得温善美好,也因为爱一个人而变得嫉妒尖锐。我们以为自己了解爱,却在爱离开我们之后蓦然发现,我们竟然不明白爱里的那句话,那道眼神,那个手势,那个爱过的人,以及自己。
因为迷惑,坊间才有太多的书,教人怎么去爱。可是我总在读完之后,觉得有些许失望落空。那些如手册、如教育家般的字眼,总是让我觉得焦躁不堪。就像在烦躁不安的时候,仍有一个人在一旁指着你大声的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不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虽然很符合现代人凡事都单刀直入的风格,却少了那么一份恋爱里独特的感觉?
当我翻着《此物最相思》时,我却发现了一些不同。简单的词句,却又包裹起无数的情愫。那些过季被遗弃的扇,那些永世奔腾而去的江,那些以圆缺钩惹了无数眼泪的月,那些懂了和不懂的心情,看似漫不经心地留出一片空白,却在一个幽微的转折间,让人看到了万千的变幻。而曼娟老师则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刺绣大师,将蕴藏在这些词句中的细腻情感抽出,并用这些华美的丝线织就出一幅壮丽的锦缎。
当我阅读时,我也用这匹锦缎环住自己。在那里,我可以笑你们懂的笑,可以哭你们不明白的哭。我可以不安,也可以坦然。仿佛我也变成了文字里的人,一起幽微地思考着那个历经千百年仍让人沉迷的话题。
它,叫做“爱”。
【当我不说,我已诉尽千言】
从《爱情诗流域》开始,曼娟老师的“藏试卷”系列一直用那些上口的古典诗词为药引,治愈了许许多多关于情感、关于人生的疑惑。而这次《此物最相思》,则像一本专门针对因爱而困惑、而生病的医方集,供被爱困扰的有情人参阅。
二十首“药引”,挑得丰富多彩。既有安静沉稳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有可爱俏皮的“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既有隐忍成全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也有大胆直白的“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既有坚定不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千帆过尽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些“药引”虽然分量极少,却引出了后面曼娟老师深邃的“爱情体验”。
整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莫过于这些爱情体验。借着这些爱情体验,曼娟老师以她在序言中所持的“谦卑的态度”,扩大了爱情的版图,也让人醒悟,爱情其实不止一面。
就像书里我很喜欢的《不相爱,才能一直爱下去》这则故事,曼娟老师将那个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是“奇怪决定”的故事,给出了另一种可能:面对一个真正喜欢的男人,女孩双双没有选择靠近,相反,她以一种离散的姿态,与他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而那个男人,也尊重了她的选择,即使到了生命最后的阶段,他仍温柔地对她说:“我知道我不符合你的要求,但,你还是应该找个伴。”
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样的两个人非常奇怪。明明怀抱着对爱深切的期许,却在最后选择了“知己”这样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奇怪方式来相处,只是因为双双这样想,“我不能同你在一起,就是害怕爱情消失后,就要失去你了”(P33)。
“没有努力去试过,怎么知道没有未来?!”我的一个好朋友在面对一段类似的故事后曾说过这样的话。而另一个好朋友也对那段故事深表遗憾,“努力了这么久,就差最后一步,我心里的遗憾真的很深”。可是,当我面对双双,面对那段和双双的情感类似的故事时,我却深深地被曼娟老师的注解所打动了——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频密的相见,只引来更深切的思念,有时想想,多情实在不如无情好,无情便不会惹来相思与烦恼。惜情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节制,也是一种选择。”(P34)
曼娟老师温柔地将那种我们认为怪异的相处方法释出了另一种情怀,她让我们看见了因为爱而生出的无限可能。“爱情,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与状态,有的人需要真实的占有;有的人只需要隔着一段适当的距离陪伴。”(P34)有时候两个相爱的人,不一定会生活在一起,但那并不表示他们不爱。这样的认知,让我明白,当相爱的人去选择以无情的态度相对,或许并不是他们爱的不够,而是爱到深处,便愿意为了彼此而牺牲自己的任性,相互体谅,并换成一种更久更沉厚的态度成为对方的一棵树。多年之后,还可以看见有一个身影立在那里,从此便可以坚定爱能永存这样的信念。“不相爱,有时候竟是可以一直爱下去的原因;不在一起,反而有了长长久久作伴的理由。”(P34)这样的绵长,或许比激情更让人感动,也更让相爱的人安心吧。
曼娟老师在书中开疆拓土,把爱情的版图驰骋出天宽地阔的开朗。我因此明白了爱的各种可能性,也了解了我那个爱上不够明明好的人却不愿离开的朋友的复杂心情,也明白了平凡日子中所曾经存有的无穷浪漫,更让我坚定了爱的信心。
我突然想起钟晓阳的《哀歌》。曾经,那段不得不离散的爱,曾让我深深遗憾。而今,当我再读那段文字——
“让我在梦中,最后一次拥抱你。虽然爱是有限的,我也愿以一生的爱,化解你无穷的悲哀。
我真的爱你。”(注1)
我终于发现那句文字所蕴藏的丰厚内涵,也看到了结束之后所开启的另一种无限可能。爱不正像那些永远不说明白的古诗吗?不懂的人,一笑而过。懂得的人,只几个字,便绕出万水千山的缠绵。
就像对着不说爱你,或者不说不爱你的人,你听到另一种声音了吗?!
【八卦也动人】
除了曼娟老师的爱情体验之外,这本书里让我惊艳的部分,则是曼娟老师为每首挑选的诗词所特别撰写的“诗人是情人”部分。
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整日充满了八卦新闻。五光十色的艺文圈里,更是不缺乏八卦来填塞。打开电视,连上网络,情变、劈腿、第三者插足、离婚等等字眼不断袭击我们的眼球。尤其那些曾经海誓山盟,高调恋爱的情侣,终有一日劳燕分飞时,往昔的甜蜜与而今的不堪同时对照,还有照片活生生为证,一波波如洪水般铺天盖地涌来,让人不禁怀疑,这个世界还有会爱的人吗?
曼娟老师在“诗人是情人”部分里,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八卦”。
以前我阅读这些词句时,从不知道这些诗词背后那个书写的人,竟然也有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我不知道童年砸缸救伙伴的司马光也有看着月光想起那双妩媚眼眸的动人时刻,不知道号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心里也藏了一个清丽佳人,不知道冷宫中的梅妃亲手拒绝了一份无爱的赏赐,不知道李益会因自己的负心而愧疚一生,不知道曾有一个痴情的妓女为了客死在仕途中的秦观长途奔走,不知道有一个舟子因与王子同舟而欣然喜悦……那些柔情似水的文字,在老师的注解下,化为一段段动情的传奇,而文字也因有了这些血肉,变得更加诚挚,更加动人。
我喜欢这种感觉。这让我觉得我在阅读的文字并不是冰冷,而是有温度的。那些书写者正是因为曾经那样深切地爱过,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也因为如此,这些“八卦”也让我感动地获知,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天长地久、深情相许的爱恋,并非只是纸上的黄粱美梦,在现实生活中也曾这样真真切切地存活过一回,似乎一瞬间可以拥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让人足以相信爱也能在当今的土壤继续茁壮地成长。
我一直觉得,如今的媒体已经呈现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而无节制发言的个人blog更是极尽夸张疯狂之能事。怕无法吸引到读者,于是用越来越耸动的标题和腥膻的内容,竭尽全力地挽留住目光。可是,我却又很悲伤地想,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我们,以及那些还未进入爱情殿堂的孩子们,整日浸淫在这样的理念中,会不会终有一日放弃对爱追寻,最后简化成一次次***的短暂交集?!
如果那样,灭杀真爱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幸好,还有一群人,坚持用自己温柔的笔触,一字一句写下美好的情感,写下良善的态度,写下对光明的追求,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就像每次读曼娟老师的文字,总能让我感受到一股温柔却又坚强的力量从心中涌出,有一种想要更好生活,更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愿望。
所以,如果要读八卦,我宁愿读曼娟老师写的这一种。
因为读完之后,我更加坚定,爱之花一定会好好地绽放在这世界上。
【明日,再读一句诗】
在每一篇章的最后,曼娟老师贴心地选择一两首与主题契合的诗,当做那一首首爱情之歌的余韵。外加曼娟老师为经典好句特别加注的“曼语”,有的醍醐灌顶,有的俏皮可爱,无不一语中的,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捧着书,读着那些穿梭时光来到我们面前的诗句。慢慢地,读出了美妙的音韵,读出了一份厚重,也读出了浓烈的情感。
我想起最近刚看的电影《The Reader》。十五岁的少年爱上了三十六岁的成***人,在狂恋之中,女人要求男孩为她朗读。当那些文字经过男孩的口滑出,仿佛带着他的体温,在那个孤寂的年代里温暖了女人的心。即使日后她身陷囹圄,他仍寄去他为她朗读的录音带,使她在孤绝中仍能昂首挺胸活下去。
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只能看着它远去的背影,独自承担身上越来越沉的重担。那些云起云落的天空,早被各类打折机票占据;那些一笔一划书写的书信,变成了读完就删除的email……世界变了,我们也变了,但是,变得连自己都不太喜欢。那个为了一首诗而一晚激动的我们,那个为了一份等待而将一日过成一年的我们,那个为了让恋人微笑费尽心思做尽傻事的我们,现在去了哪里?
因为害怕失去,害怕缺少,害怕不完整,害怕落后……害怕太多太多,却发现在汲汲营营的追寻中,如掰玉米的狗熊,以为抱着很多,实际却失去了更多。而最可惜的,就是那颗纯纯的初心,那颗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初心,那颗看朱成碧思纷纷的初心,此刻竟在游戏、***、潮流等等迷宫中,遗落而不可寻。
然后,我们变得很忙。
忙到连读一句诗的时间都没有了。
忙到说一句爱的时间都没有了。
可是,当你阅读这本《此物最相思》时,会不会想起那颗初心?会不会想起那份爱情?会不会想起你已经渐渐遗忘的那个人?会不会重拾那句歌里唱的那种心情:“漫长的人生道路,就算有再大成就,被一个人挂念已足够”(注2)!
我想,曼娟老师之所以用古典诗词为引,大概是想借助那份纯粹的力量,唤醒我们已经麻木的心灵吧。当我们放下时间的概念,耐着烦躁的性子,不计较性价比得失,选择一个天色晴好的时日,以清水润喉,轻轻地将那些缠绵的诗句用体热温暖。
然后,你就会懂了。
为何那份暗涌的幽微曲折,能叫人那么深刻地情深意动。
因为啊,懂得的人,名之为“爱”。
那么明日,我们再来读一句诗,好吗?!
注1:引文出自钟晓阳《哀歌》。
注2:歌词出自刘仲仪《暖手》(作词:吴向飞)。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欢迎光临kivoのblog「念情书」:http://blog.sina.com.cn/kivo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44:3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