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此间的少年《梦想不远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6:26
  • 65

【题记:写给《此间的少年》,以及我属于北大的青春。】

事情的缘起其实很简单。

昨天晚上临睡前,突然看到了李子转到九州版的那篇给《此间的少年》的电影招募演职人员的帖子,虽然也一直曾经从各种人士口中听说过要拍电影的消息,但真的没有想到这么突然地就成为了现实。当时慌慌张张地按下了回复,手指颤抖着敲下了一整行的“啊啊啊”,发表文章的快捷键都敲错了好几次。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和师父来来回回地发短信yy起关于这部即将成为现实的电影的种种,直到很晚了才昏昏沉沉地睡去。模模糊糊地带着已经褪色的印象在梦里回到了当时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情景,又模模糊糊地从那时回到现在。睁大双眼在深夜的黑暗中盯着看不清的白色天花板默默出神了很久,翻身打算接着睡觉,蓦然发现耳畔的枕巾已经遍是冰凉的湿意。

在那一刻,我曾经的梦想和现实如此真切地重叠在了一起。

那个时侯我还在高一,中学教学楼四楼中间偏东靠北的教室即使在长沙夏季雷雨前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酷暑里也有着奇异的阵阵凉风。某天在路过邮局的时候我买了我的第一本《奇幻世界增刊》,那一期里面有《缥缈录纲领》和《刹那公子》。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江南,在上网的时候找到了《死神的一千零一夜》、《涿鹿》和《此间的少年》;而就是《此间的少年》,让我对他的喜爱到了近乎沉迷的地步。高一上学期的那个秋冬,上课的时候随处可见偷偷用当时特别流行的文曲星NC1020看《此间的少年》的人——这还是用NC1020的红外功能最早从我这里传播出去的。也就是在那个时侯,小时候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大学留下的并不清晰的记忆幻化成了对这所学校的憧憬,尽管这个憧憬对于当时的我、甚至是那之后过了两年的我,都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罢了。

真的,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一样,因为这样的一本书,而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念想啊。

就在几年之前,我们拎着行李跨过北京大学的南门,旋即被红旗招展的迎接新生的人海淹没。身边那些形形***或稚嫩或年轻的面孔熙来攘往,初秋燥热的空气混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青春的气息喧嚣而上;这或许能冲淡远道而来的冷漠与疏离,但或许又不能冲淡面对这样完全陌生的世界的孤单与寂寞,即使终于能够进入这个在心中已经如同圣地一般的世界,即使已经千百次地在脑海里试图描绘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根线条。当我独自一动不动地站在涌动来往的人潮中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一切——这其实是一个极具电影感的镜头——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个用自行车扛着全部家当来到汴京大学的郭靖,那个找不到熟悉的世界的失措的郭靖。

知道吗,这么多年以来,从中学直到大学,我一直相信这本书里的那些人物真实地停留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在公主楼前,看到有女生呆呆地站在路边抬头看着春天新发出来嫩绿色的银杏树叶在阳光下散发出加了柔光镜一般的美丽光芒,就会不经意地扭头看看四周,是不是会有哪个骑单车的男生不小心车把一歪就撞到她身上。毕业生离校之后路过已经人去楼空的女生宿舍门口,也会不经意地扭头看看四周,寻找是不是有哪个男生默默地靠着墙或者靠着树,一边抽烟一边抬头望着从某间宿舍没有关好的窗户里飘扬出来的窗帘。

说起来《此间的少年》不过是大学的校园故事,每一个大学的每一个学子都能从这个靠在北京大学和金庸小说的背景之上的故事里多多少少地找到属于自己大学生活轨迹的影子;然而对于我们这些能幸运地生活在这个背景之中的人来说,它有着格外强烈的代入感。从江南走进这个校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十五年过去了,但即使28楼202的那些兄弟们用来打赌做赌注的鸡腿的产地已经从学三变成了康博斯,甚至即使有一天已经使用了五十余年的28楼要从北京大学的地图上永远地抹去,这些少年的形貌也永远不会消逝。因为这不是《缥缈录》那样波澜壮阔曲折起伏的史诗,虽然《缥缈录》里的故事依旧起源于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承诺与模糊不清的爱情,而这几乎是江南所有的小说里面都在试图描写的;这是属于我们或许渺小的每个人的各种各样琐碎的故事,一千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一千个不同的《此间的少年》,或许乔峰追着康敏去了远方,或许段誉骑车撞倒了王语嫣,有一千个或许一千个可能,这又有谁能够道尽呢?而我自己,每次我默默地念叨着郭靖杨康令狐冲段誉林平之欧阳克乔峰黄蓉王语嫣康敏这些已经如此熟悉的名字的时候,眼前总会如同幻灯片一般闪现出自己在这里这几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让它们和书中那些故事重合起来,然后带着浅浅的心满意足想,我是真的真的很爱这个校园的吧。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那些毕业生们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看完《此间的少年》,会哭得不能自已。

在《此间的少年》的第一章里,江南写道,“很久以后,郭靖才明白这并不意味着汴京大学是个青春洋溢的地方,事实上那些不够青春洋溢的师兄们多半缩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者泡图书馆打磕睡呢”。是的,我们最后的青春都献给了这个校园,让它陪伴着我们和这个校园慢慢地随着时间褪去曾经光鲜的颜色,只留下那一阕阕逐渐泛黄的记忆。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荏苒间年华飞逝、那些曾经青春洋溢的我们已经埋葬在了时光的脚步之下,却始终有那么些念想一直陪伴在我们身畔。

青春渐行渐远,留给我们名叫梦想的背影。

我期待着2009年8月,回到那个嘉佑年间的汴京大学,回到我永远的梦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