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壇经校释我读《坛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4:57
  • 50

《坛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被尊为经的佛书,是禅宗的“宗经”,在中国宗教史及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那是不一般啊。因对佛经必是玄奥晦涩的本觉印象,虽对此书早有耳闻,却由于心怵而不愿睹其面。

读下来,没想像中难懂,固有许多不解处,但或多或少感悟到一些东西。

《坛经》中最有名的怕是慧能的那段“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殊不知这是个千古误会,因为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本来无一物”,原本是“佛性常清净”,是后来被篡改的。一句之差,意思迥异,根本上扭曲了慧能的禅宗思想。

慧能的思想核心是“真心”一元论,也即“真如缘起”论。真心、真如是一个意思,类似的说法还有真性、自性、法性、佛性等。慧能把真如当作宇宙本体、世界本原,是最高最终极的真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它派生的(缘起),即“于自性中,万法皆现”。个人理解,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

由是,当不难理解禅宗所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宣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如何成佛?只要“见性”。如何见性?当从心中求。所谓“万法在自性”。

慧能的思想有别于《金刚经》的“一切皆空”,他是强调“只空此岸之妄,不空彼岸之真”。上面提到的“佛性常清净”也就是真性无妄,“真性无妄,谓之性空”,性空并不等于“本来无一物”,它空的只是现象(此岸之妄),而不空本体(彼岸之真),也即《坛经》反复提及的真如法性。“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说的是世间万象,你是见得到摸得着的,但是你心不及此,“不着相”,它们就形同虚设,你便得“常自在”。

慧能对经典佛经的释说,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反正就是拉来为他的顿悟说当垫背的。比如,他说:“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但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也就是一般教义,属“三乘”法,只有他的“顿悟”法门是“最上乘”。可爱得很哪,这也正是一代宗师的风范!

慧能本身不识字,正好,禅宗标榜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顿悟”成佛说。禅宗门徒也省心多了,不用去读那些梵文音译、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的佛经啦。

第一次接触佛教典籍,所得有限。就如打开佛学的一扇窗,只见某个角落的大概物件,不知何时能登堂入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