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弗洛伊德传(上下)《谁的意淫》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0:57:55
  • 76

对于传记,所谓的给人于启发和借鉴,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越是牛人,越是难于借鉴。因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牛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可模仿和复制的某种东西,或者社会环境。非要选一个共同点,我唯一能承认的,就是他们都是高智商。其他一概不认。每个伟人的经历,性情,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像牛顿这么变态的人,照样能成为一代大牛。

就像结果决定过程的意义,现在也决定了过去的意义。我们总是用现在的目光去审视过去。用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来决定过去的意义。所以,历史其实是“现在”创造的。

以前看历史的东西总在怀疑他的真实性。慢慢就明白了。其实看历史不是在看古时的人在想什么。而是在看,现在的人在想什么。

作者的文笔还是挺不错的。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传记文学吧。从这个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弗洛伊德这么举高性的重要性的原因有所了解。当然,也不排除是作者揣着结果找原因导致的。更不排除,只是我自己瞎联系。谁能判断什么是瞎联系,什么又不是呢?

是我的意淫?还是作者的意淫?昂或根本是弗洛伊德在意淫?

附:

所谓真实——小议传记类作品

我对传记类的书都是持比较警惕的态度的。自传当然要比一般的传记类的书要可信点。但也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甚至不为自知的假象和假想。后面这点更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人往往能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谎言,而发现不了自己对自己的欺骗。

回忆,并不真实。

回忆也是人的一种创作。本质上而言,所有进入人心的东西都是人创作的产物。举个最普遍的例子——比如我们能想起自己很小时候的事……

注意下关于这些事的回忆,它常不是第一视角的记忆,而是第三视角的记忆——自己也出现在这些回忆里。好像是一个人拿着一个摄像机在拍我们,而不是自己所看到的那些自我为视角的影像。

貌似这在心理学上叫补偿记忆。我猜想是人小时侯,因为自我还没成长起来,所以比较少产生第一视角的记忆。就像小孩子比较少说“我……”,而常说“XX(小孩的名字)……”。

所以,回忆是很不可靠的。人是只能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东西的,对于回忆尤其如此,大脑的自动加工,完全可以把一件事,改得面目全非!

而对传记类作品的所谓借鉴意义,我向来是嗤之以鼻的。一个炮坑不会落下两个炮弹(现在的战争已经完全可以了,领会精神!)至今谁见过两条一样的成功之路?

而且,越是伟人的传记,越是不具有借鉴意义。因为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特殊的性质,或者身处特殊的环境。而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比如,爱因斯坦的头脑,比如世界大战,比如革命,比如天赋,比如……

虽说传记类作品,乃是真人出演,甚至是当事人现身说法,真情流露(自传)。看起来有更强的说服力,但其实跟读故事,讲道理的无谓小哲理一样虚妄。

现在的真实,并不预示着未来的真实。一时的真理,也未必有永恒的正确。

每一个成功,都是伴随着无数的偶然,当然也有内外的互动。也许,还有人说——我们无法借鉴事件,事实。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功人士在身处困境,面对困难时的,表现出来的品质和心理状态。

其实,这是很典型的,由结果来判断“原因”的意义的例子。比如坚持这一所谓的好品质。一种说法叫“坚持就是胜利”,一种说法叫“一条道儿走到黑”。而只有结果出来了,才能判断坚持这一“好品质”是要用在前一个,还是后一个说法。

坚持其实是一个中性词,而我们常要把它理解成褒义词——同样的还有毅力一类的词。人们常只看到坚持在成功者身上起的“好作用”,而没看到坚持在失败者“坏作用”。因为被宣传的,常是成功者。

传记类作品真实的说法,我们还得商榷一番。当然我也不否认它的客观真实性,只是,它也许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真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