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仙人指路《徐小平•职业规划•小沈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4:17
  • 92

徐小平•职业规划•小沈阳

爱智慧

前段时间读完了徐小平《仙人指路》(全新修订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里面有两篇文章是关于小沈阳的,徐说自己“爱死他啦!”觉得“小沈阳主演的《不差钱》,是春晚有史以来最好的节目!”因为“它没有一点说教,没有一点装腔作势,只有搞笑,只有欢乐,它恢复了这个民族对于节日最最古老和真诚的愿望——新年快乐!” 但如果小沈阳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作品,他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成为娱乐事业的一个遗憾。

今天又在北京青年报的“读家酷评”版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不爱看小沈阳了》里面说到:“对于许多不看二人转的观众来说,小沈阳好像是一夜走红,让人不明所以。但相比于春晚的舞台,小沈阳在二人转舞台的表演才是他真正出彩的地方,也是他积累的舞台。长期追捧小沈阳后,他在舞台上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不是他的耍贫和搞笑,而是他的敬业和自尊。可是有时,他也让我有失望的感觉,因为他的笑料、他的包袱我已经越来越熟悉了,却不再看到他的正宗二人转和新的闪光点。

而如今春晚后的小沈阳的境遇则变成了“小沈阳如果不上电视,靠那几下子全国各地跑场子,吃上十年八年没问题。现在上了电视,一下子普及了,网络视频也上来,大家很快就发现重复,感觉无聊。艺术创新,难啊!”故而小沈阳需要长远的职业规划。

正如徐小平建议的“创作是命脉,是喜剧的源头活水,他需要一个班子不断给他写笑话,写段子,这样他的生命力才会持续很多年。否则,一旦观众在不同场合听小沈阳说了几次之后,对他的兴趣就会锐减。新东方也是一样,需要在自己的演讲系统注入新的内容。我知道那些美国晚间脱口秀的主持人,会有很多专职人员给他写段子,同时,还发动全国粉丝给他发送笑话,采用一个给几十、一百,有些人笑话采用多了,就会变成专业作者。而那些大牌主持人,正因为不断创新,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在台上有永不枯竭的幽默猛料。”

我建议,我们的媒体行动起来,促成徐小平和小沈阳的对谈,让徐小平为小沈阳做做职业咨询和规划。祝愿小沈阳抓住时代赋予他的机会,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不断加强演出创新能力,要是他能像他的师傅赵本山,为我们带来一二十年的欢乐与欢笑的话,这将是中国人民的节庆喜事,新年佳话!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9:48.

--------------------------

附录:

徐小平

→1.0小沈阳让我的春节充满阳光

有个博友问我怎么看待小沈阳的节目?我要告诉这位朋友,我爱死他啦!

我个人觉得,小沈阳主演的《不差钱》,是春晚有史以来最好的节目!原因很简单,它没有一点说教,没有一点装腔作势,只有搞笑,只有欢乐,它恢复了这个民族对于节日最最古老和真诚的愿望——新年快乐!《不差钱》给我带来的快乐,真是无与伦比。

大年初一、初二,甚至初三早晨,我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小沈阳的视频欣赏,仅《不差钱》我就反复看了四五遍了,每看一遍,都被逗得死去活来。同时,我还被他其他视频笑话逗得眼睛发黑,喘不过气来!

好久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我的春节,被小沈阳彻底点亮!一个艺人,能够给他的观众带来这个境界,“啊呀妈呀”,哪怕他“死了钱没花了”也不必遗憾了!

欢乐,只有欢乐,才是人民过节的硬道理!

一边看,一边想,想出了几个问题:

1.与小沈阳类比——小沈阳喜欢在节目中自嘲自己的形象,围绕自己的形象展开许多笑话,俞敏洪也喜欢在演讲中,说自己形象不佳、说自己经历倒霉、调侃我或其他老师的外表,然后话锋一转,说“男人的魅力不在形象而在内涵。”……我和王强、包凡一以及很多新东方老师,也都喜欢拿老俞开玩笑,学生听了特别高兴!调侃名人或自我贬低,是喜剧的一大要素。另外,小沈阳的演出形式,基本是说完了就唱一段,而新东方的演讲,很多时候也会唱歌表演,我自己在新东方演唱过上千遍的《留学生涯》,俨然成了新东方“第二校歌”。

2.向小沈阳学习——小沈阳很快就会成为如同七八年前周星驰那样烈火燎原似的巨星,他的台词成为流行语。学习一点小沈阳的搞笑方式,借鉴一些他的喜剧材料和套路,会带来出人意外的喜剧效果。我已经决定在演讲时学他一点用鼻音问“啊”的做法,并给自己也起个“英文名字”,还可以学学他走到台下扮做观众为自己叫好,然后上台表示感谢的逗乐方式。

3.向小沈阳建议——创作是命脉,是喜剧的源头活水,他需要一个班子不断给他写笑话,写段子,这样他的生命力才会持续很多年。否则,一旦观众在不同场合听小沈阳说了几次之后,对他的兴趣就会锐减。新东方也是一样,需要在自己的演讲系统注入新的内容。我知道那些美国晚间脱口秀的主持人,会有很多专职人员给他写段子,同时,还发动全国粉丝给他发送笑话,采用一个给几十、一百,有些人笑话采用多了,就会变成专业作者。而那些大牌主持人,正因为不断创新,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在台上有永不枯竭的幽默猛料。

牛年来到喜洋洋,中国出了个小沈阳。小沈阳的纯正在于他的娱乐性。教育人民,有人民日报;娱乐大众,有小沈阳。而娱乐人民,是一切娱乐事业和娱乐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小沈阳初次亮相,算是还给娱乐事业一个本真,送给中国观众一个惊喜!让我的春节,充满欢乐的阳光!

和赵本山一样,小沈阳在登上春晚舞台前,也已经在观众中间摸爬滚打了小半辈子,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现在小沈阳登上全国舞台,祝愿他抓住时代赋予他的机会,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不断加强演出创新能力,要是他能像他的师傅赵本山,为我们带来一二十年的欢乐与欢笑的话,这将是中国人民的节庆喜事,新年佳话!

→2.0小沈阳、雪村、赵本山

中国有真正娱乐精神的艺人不多,出现一个小沈阳不容易,所以我倍感珍惜。我前几天写的为小沈阳叫好的博文,主要观点是:感谢这个“纯爷们儿”给我们带来了纯娱乐。只要他不断创作,不断创新,就会成为巨星。

换言之,如果小沈阳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作品,他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成为娱乐事业的一个遗憾。

春节以来,我看了他的很多视频,发现他目前为止的表演,内容确实不太丰富,重复性很高。《不差钱》中的那些段子,都是以前就用过的。而且,小沈阳靠模仿秀能够走多远呢?明年春晚,你拿什么技惊四座?这也是我担忧的一个问题。

这就使我想到雪村。雪村推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之后,确实火爆了一阵,我当时远在加拿大,汽车里放的也全是他的歌,他的语言风格一度也成为我模仿的对象。

但是雪村在成名之后,虽然继续推出过很多新歌,甚至拍过电影《新街口》,但一直没有一首歌能够和《活雷锋》媲美,没有能够推出引领***的新作来。久而久之,雪村就淡出了观众的视线。有些博友甚至拿雪村来警示小沈阳,说他如果不拿出更好的新作品,“顶多就是个雪村”。

设想假如冯小刚没有《集结号》,没有《非诚勿扰》,冯小刚也就不是今天的冯小刚了。艺术贵在创新,人民大众需要不断涌现的好作品,你没有好作品,你就是历史人物,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其实新东方也一样。靠精神激励和思想创新赢得一代人认可的新东方,如果不能源源不断地推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它的品牌力量就会衰退,它的市场号召力就会式微,这是社会赋予天下所有伟大人物或伟大事业共同的光荣与重压。

另外一个迷人的例子是赵本山。赵本山在春晚那个关于老年人婚姻的小品一鸣惊人之后,每年都给我们带来惊喜,除了个别年份(2008)之外。同时,赵本山还创作了“刘老根”这样了不起的电视剧,很少看电视剧的我,只要碰到刘老根,一般都会饶有兴致地看下去。没有电视剧的赵本山,只是一个小品赵本山,而不是一个拥有长篇巨制的赵本山。大未必好,小未必不好。Michael Jackson没有写过歌剧,不影响他是最伟大的摇滚巨星。但能大能小,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艺术家。

所以,说回小沈阳,他在一夜成名之后,事实上面临他从艺以来最大的责任和压力。责任在于:全国人民和我,都期待他推出新作品,好作品,好笑,好玩,好傻好天真的好作品。而他的压力也在于这里。

不要说压力压死人。周星驰难道就没有压力?正是压力,才是创造伟大作品的主要动力。让我们期待小沈阳能够不断推出新作,给全国人民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否则,和他一起叫翠华上酸菜的,就是雪村。

(当然,我也希望雪村不要放弃努力,再来一碟上好的酸菜!)

附录:

博友刘加民先生的评论非常中肯,正是我想说的:

“小沈阳如果不上电视,靠那几下子全国各地跑场子,吃上十年八年没问题。现在上了电视,一下子普及了,网络视频也上来,大家很快就发现重复,感觉无聊。艺术创新,难啊!”

所以小沈阳更要大力推出新作啊!

为什么我不爱看小沈阳了

2009/02/17 04: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六年前就很喜欢看小沈阳了,没想到如今他真的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

最初看小沈阳的表演是在2003年的春节,当时从北京回家(吉林市)过年,因为带了一个朋友一起到吉林玩,所以从不看二人转的我,也带着朋友一起看起了东北的特色“二人转”。还记得我们到剧场时已经开演了,小沈阳正在脱他那破褂子,脱到一半突然露出一个排骨架来,惊得观众们大叫。原来瘦瘦的小沈阳边脱衣、边吸气,把肚子完全吸了进去,所以脱到一半时就好像小沈阳的身体是一个排骨架。哈哈,现在想到那个场景还是觉得很好笑。

一向很鄙视二人转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家的一个星期每天晚上都去看二人转,而且最喜欢看小沈阳,他到哪个剧场唱,就追到哪里去看,真的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有一次,我还跑到后台去给他送过花呢。其实当时在吉林很火的二人转演员有不少,为什么我独独喜欢小沈阳呢?后来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小沈阳的搞笑比较轻松自然,而他的“包袱”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抖搂出来,让人爆笑连连。在众多表演“比较拼命”的二人转演员中,小沈阳的风格属于比较不温不火的那个类型,他的表演也比较自我,不特别地讨好观众,而且他的段子也不是特别“黄”,所以对于不太接受二人转的低俗和夸张的人,也能很好地接受小沈阳。

对于许多不看二人转的观众来说,小沈阳好像是一夜走红,让人不明所以。但相比于春晚的舞台,小沈阳在二人转舞台的表演才是他真正出彩的地方,也是他积累的舞台。长期追捧小沈阳后,他在舞台上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不是他的耍贫和搞笑,而是他的敬业和自尊。

东北的二人转,一场通常有三四对演员表演,小沈阳一般担任最后的压轴表演或者时间最长的第二对,不过有一次,他担任了暖场的头码戏的表演。头码戏时观众通常没有到齐,舞台气氛还不是很热烈,二人转演员在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唱上几段真正的二人转唱段。那一次小沈***体唱什么已经记不清了,记得的就是他一个人唱,唱的好像是一个历史故事,唱的时间很长,很认真。虽然我已经不记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但我还是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小沈阳认真的表情、自信而大气的唱腔,就给人很有志气的感觉。那时候就觉得,原来二人转也可以这么有志气,这么有文化啊,而且我觉得很好听,奇怪为什么现在真正唱二人转的那么少了呢?小沈阳常说自己是“纯爷们儿”,至少我当时是有这种感觉的,敬业、自尊,当时的小沈阳真正让我刮目相看。

以后每年回家,我都要去看小沈阳,可是有时,他也让我有失望的感觉,因为他的笑料、他的包袱我已经越来越熟悉了,却不再看到他的正宗二人转和新的闪光点。直到有一次,我真正觉得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小沈阳了。那一次他演一个小品,大概是演一个傻子,当他化好装出来的时候,我简直被他的丑陋吓呆了,一个头发散乱、嘴歪眼斜、脸色青黑、身体残疾的傻子出现了,虽然他演得惟妙惟肖,可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一个如此丑陋的角色登上舞台,那时候听到的掌声笑声也觉得是变态的,二人转演员以丑化自己来博得笑声的伎俩发挥到了极致,那简直就是糟蹋自己!

以后,我很少去看他的演出了,偶尔听到他的消息,说他老婆怀孕了他们暂时不演出了,又后来听说他离开吉林了到外地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他的消息,说他现在火得不得了,再后来他就越来越火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再看他的现场表演了。

在电视看他,始终没有舞台现场看他的那种感觉。现在希望小沈阳走红以后还是不忘当年舞台的那份执著和认真,多演演“纯爷们儿”的二人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