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现代思想中的建筑《思想的诗意 实践的理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3:42
  • 40

这是一本“非专业”的专业书。它不直接产生任何新的建筑风格,也不直接指导建筑师在当下此刻的行动,而是在智性的平台上,力求跨越二元论的中西思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图景,点出“我们为什么会站在此时此刻”,被历史和文化赋予了哪些选择,还有我们作为智性个体和行动个体的种种可能性。

首先前言中,作者表明其学术研究的根本动力,在于“建筑实践者应作出自觉的,而非不自觉的建造。”这种“自觉”,甚至最初亦不自觉地引导了作者80年代中期清华建筑毕业后,坚定地选择赴英求学,浸淫于古希腊的美学和思想体系,后钻研英国17-18世纪建筑实用主义思想乃至经典化的帕拉蒂奥风格,自然而然到达现代学术的关键之处 -“现代性”。无疑,作者作为学者的思想体系,是西方性的,对于任何或中或西的“问题”,力求客观全面和梳理式的理性认识。因此,往往从历史的典型现象入手,寻与今相关的“正见”,却不受困于宏大论述。所谓“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书分三部分,收录作者的主要论文和演讲。第一部分,“早期现代思想与建筑”为书中精华,来源于作者长期的研究关注乃至博士论文,对英国早期科学家及建筑师Christopher Wren,思想家美学家Shaftesbury伯爵三世,这两位影响英国建筑思想风尚的关键人物,对其文字表述,思想交流,建筑绘画作品,作史海钩沉。也可看作,以关键人物的思想和作品为节点,托起了历史拐点中的建筑实践的拱廊序列。对现代语境的启发,是种深情而含蓄的告白。

这部分的英文原文,可参见其著述《Power and virtue - architecture and intellectural change in England 1660-1730》,Routledge 2006出版。

第二部分,“20世纪初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这次是以《营造法式》被发现,梁思成,以及受其思想影响的梁启超,为节点,沿20世纪的时间轴线画中国建筑史的剖面,顾及现象背后的身份转换与学术思潮,希望仍落实在“现代性”。作者研究中国建筑问题以此入手,“形式/内容”的全面论述虽略露笔法,尚意在笔前,书居心后。值得期待。

古后论今,在第三部分,如“建筑学与理论”,“建筑教育的几个中心论题”,“产品目录时代的建筑设计”,“人文主义的建筑教育”。但并非指导式,而是登高望远的解析,批评,纠正,指向。他说,“诗意般的建构表达是建筑师的首要的品德之一”。

作者一直传递的思想关键词 - 人文主义,独立,美感,道德,创造。都是可供拓展的大命题,互相关联,隐含了若干跨越现有学科的子命题,也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基本立场,批判的,开放的,对人的乐观。这是,也应该是,不分中西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