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公共人的衰落《偷懒的读书笔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2:57
  • 63

作为西方公共生活理论三大学派代表人之一的理查德•桑内特,与哈贝马斯、阿伦特可谓是鼎足而立。但在国内学界,他的著作和讨论却并不多见。之前读的胡泳老师的《众声喧哗》,在论述公共领域的部分就对哈贝马斯和阿伦特大书特书,却并未提及桑内特的思想。于是读这本《公共人的衰落》,便是对一种学派思想的全新接触。

作者从公共问题入手,首先探讨的是公共领域和和公共角色。接下来是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作者通过一种历史学的分析,继续探讨陌生人、公共角色、公共与私人以及作为演员的人的问题。在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公共领域中的人格、19世纪的公共人和集体人格展开论述。最后一个部分是有关亲密性社会的讨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首先讨论了公共文化的终结、卡利斯玛和共同体的去文明化以及失去演技的演员。全书最后以对亲密性的专制统治的分析结束。作者探求现代工业社会当中市民生活枯竭的原因,并为读者开启了戏剧、政治、城市生活以及家庭功能变化等方面令人着迷的视角。

阅读这本书,最让人兴奋的是作者极为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是城市建筑学。作者在第一章《公共领域》的《死亡的公共空间》一节当中就开始着重论述了这方面的内容。作者列举了诸如纽约派克大道的利弗大厦这样的摩天楼的当中底层开放式广场的具体结构,以及其玻璃结构的墙面。通过这种对大型建筑结构的描述来探讨“能见度和隔离”所产生的影响,并将这种矛盾引申到“伦敦的布卢姆斯伯利区的不伦瑞克中心和巴黎城郊正在兴建的德芳斯办公区”,以此来探讨其由于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死亡的空间。更进一步,作者还通过私家车的出现来分析空间和流动的变化关系。另外还有这种建筑物所带来的隔离和监视的社会影响。作者指出“如果每个人都相互监视,社会交往就会减少,沉默变成了彼此防备的唯一形式。”

在第三章《观众——陌生人的聚集》当中作者也引入了这方面的内容:他介绍的是17世纪80年代兴建的巴黎广场,由此作者论述的是当时广场设计的尝试与意义。“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设计……空间封闭性和严肃性”,但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伯尼尼却试图有所变化于是便通过形式的设计呈现出空旷的空间。作者指出这种“尝试的意义在于:人口分布的规划即将和人类设计出来的无限空间的幻觉联系起来。”通过展现当时广场的功能以及设计初衷,我们看到的是由于空间的变化对于广场生活的削弱。广场的开放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调整人口分布、重构人群功能以及改变人们聚集的自由”。由此,再加上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的扩大,带来的是陌生人交往的重大问题。

在第九章《19世纪的公共人》当中,作者还介绍了那时巴黎咖啡馆的布局状况。“自19世纪中叶开始,巴黎各处城区的咖啡馆开始吧桌子摆到街道上”,而这也是伴随着城市的扩张的,因为城市扩张带来了加宽的马路才产生了这样的空地。除了摆放在室外的桌椅,还有落地式的玻璃窗包括室内座椅的布局等等这些细节都为我们理解人们的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指出咖啡馆内虽然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但是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他们“被一些隐形的墙壁分隔开来”。

在书中的很多地方都还可以找到作者借由城市建筑学的叙述来进行的论述,而作者所要强调的也就是这种物理层面的结构是如何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其次是戏剧美学。对于这方面在探讨公共问题方面的运用,布茨在《美国受众成长记》当中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读过那本书再来看本书,对于这部分的理解也就显得既轻松又熟悉了。

在第一部分《公共问题》当中,作者就已经对“角色”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其背景就是“人间戏台”这样一种概念。而到了第二部分《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作者通过对戏剧史的梳理来理解话语这一概念,这与《美国受众成长记》当中的梳理颇为类似。比如在18世纪那段时间里,演员充当着仆人的角色,观众可以任意打断演出,这涉及的是演员的社会地位的问题。类似的,对于“戏点”和对剧目的“修理”,这反映的是当时观众对自我的评价。还有剧场史当中类似座椅的布置、灯光等元素的历史演化的叙述。而在本书当中,桑内特对戏剧史的梳理也有其新的思考,比如对于正在上演的戏剧对于观众来说的意义——观众认为演员和他们处在同一个世界,所上演的剧情是真实的,以及后来这种意识的转变。在后面第八章《公共领域中的人格》当中,作者还将戏台所展现的与街道当中不再展示的真实予以论述,并引入了人格这一因素,“戏院和街道不同,在这里,生活史毫无遮拦的,它以真面目示人。”“人格的新定义因此改变了公共领域内部戏台与街道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完成这一任务的途径是:“首先是使私人的情感在公共领域不自觉的显露出来,其次是对私人领域的基本结构——家庭——产生了影响”。

另外,作者还以戏剧美学为基础,在本书当中加入了服装史、化妆史的内容。在第二章当中,作者就提到了戏服和街头服饰之间的关系。在第四章《公共角色》当中,作者还专门用《身体是服装模特》这样一节来叙述这方面的内容,所采取的依然是一种历史的角度。从18世纪有着严格标准的巴黎和伦敦街头行人的衣着要求开始书写,赋予服装以社会阶级的意义,人们在街道上和家里的穿着并不相同,“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第一次分野在这里出现了:私人领域更加自然,身体本身具备了表达性”。除了服装,还有人们的装扮,这又包括男人的假发和帽子以及女人的发饰等等。甚至还有在脸上以及身体上涂抹的颜色,都是一种身体的客体化。服饰装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属的等级,而不同时代对这种代表了的等级又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到了19世纪,这种对于服装的认识又产生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根源。工业生产使得服装开始普及,“上等阶层和中等阶层的外表差异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形式”。到了这个阶段,“在公共场所,人们不愿意在任何方面有异于他们;他们不愿意引人注目”。人们开始费尽心思的试图通过陌生人身上的细节去了解这个人。“所有的表象都有意义,人类的意义内在于一切的现象。”到了19世纪末,“服装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象征性”。总之,通过对服饰史和化妆史的叙述,作者主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如何通过一个人的外在来判断这个人的阶级,以及各个阶段的这种判断产生的根源。

再次是文学。这方面的主要是对“人间戏台”这一观念的诠释,与对戏剧史和服装史的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其实,作者就是通过对反映当时的文学作品当中有关社会背景、场景以及人物服饰装扮以及在公共领域或者私人领域当中的举止来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章《观众:陌生人的聚集》当中就提到了马里沃的两部小说:《玛丽安妮的生活》和《暴富的乡巴佬》,通过这两部小说,作者要呈现的是一个流动的陌生人汇聚的巴黎。而在本书当中对于文学理论的应用,其实主要集中在巴尔扎克身上,作者将巴尔扎克的看法归纳为:“人格是一种社会规则”。在第八章《公共领域中的人格》当中,作者通过巴尔扎克来理解“世俗的言语以及它在这场对话中的位置”,通过巴尔扎克作品当中的细节来了解巴黎。“《人间喜剧》前三部分的标题依次是私人生活场景、地方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分别描绘了生活循环的各个舞台”。在其作品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基于城市的客观环境而对城市作出的控诉”,巴尔扎克对巴黎的矛盾态度,“是由于他认为人格已经变成了城市中的一种基本的社会范畴”。作者还通过解读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来展现“从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提炼出心理符号、并将社会转变成一套心理符号系统的办法”。诸如此类的分析,通过文学作品的呈现旁敲侧击得补充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前面谈及服饰装扮史的时候提到当时人们对于表象的认知,人格神秘化所带来的新的解码所产生的另一个影响便是文学当中侦探推理小说的走红。作者指出人们“想弄清楚街头上的情况时,他们就必须当一名侦探”。《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兴起。“对孤立的外表细节的解读,并将细节放大为整个人的象征符号。”作者还借此比较了柯南道尔的小说和之前提及的巴尔扎克以及福楼拜等人作品的区别,他指出柯南道尔使读者从外表解读性格变得有趣。人们常说的“以貌取人”其实放在一定的历史场景当中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是源于人们对于外表的理解的历史的不同。

以上通过三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来解读了本书,其实桑内特所涉及的远不止这三个方面。其它领域还包括诸如:新闻史(比如作者对英国18世纪威尔克斯创办的《北方英国人》的报刊斗争史来论述社会分子的破裂,探讨公共言论和自我距离的关系);美学理论(比如作者专门用《狄德罗的表演悖论》这一节来叙述狄德罗的美学理论,探讨的是人、演员、表演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其中强调了艺术和自然的对立关系);音乐史(比如音乐表演理论当中对于演奏者的认识以及指挥这一角色的出现);美术史(比如在第十章《集体人格》当中,作者通过德拉克洛瓦的经典画作《自由引导人民》来呈现1930年法国“布尔乔亚革命”);儿童教育心理学(比如第十四章《失去演技的演员》向我们呈现的游戏能力与公共表达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学、哲学、政治学等等作者都有涉及,通过各个学科的互相渗透,所呈现的背景、过程和结论也就越发完整了。在结论部分他观察到,“亲密性的专制统治”否定了“非人格生活活动”。政治行为变得不可能。“人们是否能够采取非人格的行动,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积极的追求他们的利益。城市应该是非人格行动的教师,它应该是这样一个公共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人们就算没有想了解其他人的冲动,也会觉得和其他人的交往是有意义的。”

其实,对于本书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探讨亲密性社会的章节我理解的十分困难,桑内特行文晦涩是一方面,另外主要是我对比如卡利斯玛这样的政治理论颇为陌生。尽管对于这部分可能是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的理解不到位,但阅读此书给我带来的最重要的是做研究当中的一种多元的视角,不局限于自身,这样无形中给自己界定了边界,发挥的可能性便大大受限,而是发挥想象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这样才可能在研究的问题上面取得令人意外而又兴奋的结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