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那个姐姐,如此有力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30:18
  • 71

太多时候,我们都惯于用看似高深的东西来武装自己。比如我从不看女人类杂志,一是确实无聊,二是不想自己看起来那么无聊。就像在新东方上课的时候乐乐说,在地铁里捧一本National Geographic,原版的,多给面儿。这半开玩笑的话却让我真的这么做了,边吃麦当劳边读如何在xxxx河岸边挖海龟。看到整齐的一排海龟躺在夕阳里晒夕阳,好像嘴里吃的汉堡排都是海龟味儿的。

以为书封上“《女友》专栏作者”之类的名号可以更吸引人,可它恰恰袭击的是我这种自命不凡,不看小女人苦恼的自以为是的姑娘——自以为是的小姑娘。《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有着一个多么暧昧的书名。你以为姐姐只能对弟弟负责,譬如告诉他早上起床看到床单有异不是什么错事云云...多年来养成的思维跑偏令我必须以“噱头在哪儿”来看待一本大千世界里很可能被忽略的书——相信我,出版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书名必须抓人。带着并不那么信任的感觉翻开书,看到并不那么高级的书信体。然而奇岚的一封封“给妹妹的信”彻底打破了我的偏见,大概所有女孩儿读起来都会不自觉地觉得,我就是那个妹妹。这是我的姐姐,在和我说话。她用温婉的笔触写字,告诉你的却是一个坚实的态度。做人的态度。

从多久以前,就把《读者》《青年文摘》和刘墉什么的彻底打入冷宫,而去读一些艰涩、读完没有任何温暖可言的书籍了?连漫画看的都是冰冷的。然而不经意拿起《读者》的时候还是可以快速看完,读完它,其实你是轻松的,不对么。把奇岚与《读者》相提并论,我自认为有点贬低。如果说刘墉是看到一枚钱币掉到地上都可以发出生活感慨的人,奇岚写的却是她并未谙多少世事,却一针一线缝过绣过的人生,而不是看看而已的抒情。正因为有了太多不知所谓的“心灵鸡汤”,真正成为一个知心姐姐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我佩服奇岚还可以做这件事,并且以一个并非高高在上、也许比“妹妹”年龄还小的“姐姐”的姿态来探讨生活的方向。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做的够好够真,一定可以感动到人。

看到临近尾声,我心里疑惑,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个年岁不大的姐姐如此成熟。然而迅速看到那章“写给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才明白她不过是在挣扎中说服自己成长。人人都一样,只不过是谁先走在了前面,谁就能成为姐姐。

我始终认为,表达你对一个东西的喜爱,可以简略到不用说任何形容词。你甚至不用复述她文字的大意和精妙的句子。那些必然在阅读的时候被摘录了,摘录在本子上的目的是有朝一日你能和别人复述,摘录在心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记住它的含义。我选择后者,所以我什么也不写。这篇书评没有任何关键情节透露,但你也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不管这书封皮是否长得红布绿花朵,如果你只为了读一种情调而不是读道理,那么不用存下这本书。它也不是淡淡的,我认为,它表达的是一个懂生活的南方姑娘难得的铿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