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请听清风倾诉《向内写作的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28:22
  • 66

豆瓣的最大好处就是你能用随便的点击把别人的体验置换成自己的一截。

我的豆友Onetti君一定是个跟我一样固执的人,他的头像一直是那个吸烟的老头。更大一点的图片出现在他著名的相册“绝望家们”当中。我承认我是被这张照片吸引着迫切地想要看看奥内蒂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样子。

可惜奥内蒂作品的中译本少的几乎让人绝望。就在我的好奇心快要被撑爆的时候(在被好奇心折磨这件事情上,我绝对担的起“一夜五次郎”这个称号……),忽然发现亲爱的Onetti君居然跟我住在同一个城市。

当他敦厚的微笑着把两本收录奥内蒂作品的书放在我手里的时候,我感觉真实触觉的诱惑远远超过虚幻。朋友和书总能把我们拖得离迷离的瘾地远一些。

我硬着头皮看完书中奥内蒂的两个长篇,感觉自己实在没有说话的资格。可是Onetti君说:“写篇评论吧,豆瓣上的奥内蒂连个评论者都没有。”这个大沙发,这个充满了危险的大沙发我先占住,愿后来者把我压扁。

《请听清风倾诉》耗去我整整一天。

奥内蒂的叙事方式首先就摒除了大片大片的普通读者。找不到G点,甚至找不到清晰的线索,通篇是大片的想象和呓语样的片断,很难想像会成为畅销读物,所以今天再没有国内出版社对其感兴趣也是情理之中。

他的书有些像他的人,明明在绝望中一次次爆发,可就是低调地生活在城市的影子中,至死都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

更令我郁闷的是,虽然全书纠结一片,但偏偏每节都清晰可读,而且,如果把某一段读上三五遍,会发现一句句经典正被抓狂的自己错过,而我又是一个记忆如此之差的人。

比如“当她想起要同我睡觉时和醉意使她开口时,就好像有几十个女人附在她身上,以及她就是她们一样。”这句子使我想起恋爱中郁闷的看A片的自己。再比如“我要把她从这个天堂里拉出来。”暂没想出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但这也许会是我下一个签名的候选。

他就这样用很多游离在情节外的叙述戳过来,我在昏暗的公交车上摇晃着,开始想像绝望家的意思。

他的叙述越细腻,就越让读者陷入虚幻的火焰中不能自拔,或者更改为中国式的表述——让人虚火上升。就像用语句摹写阳光下身体上的细绒毛,你看到了光,也看到了毛,但却不能把握整个身体。

他的书处在一个不停的转换过程中。身份的置换,叙述主体的置换,真实和幻觉的置换,过去和未来的置换,甚至写作者和读者的置换。你总有种幻觉自己可以影响圣塔马利亚这个地方,可是这个地方并不存在,你的愿望只能寄托给书中的人物,可他们的愿望早已经在现实中落空。

当失败成为一种延续,它是不是也能作为永恒的一部分存在呢?

我在快到家门口的路灯下读完最后一行,海风很大,吹乱了头发,很多人坐在那里吃着来路不明的烤肉,他们不是这城市的代表,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湿润的空气中有一丝腐败味道。

“不过,谁能猜到风向何处吹呢?”

而《造船厂》则读完于日光曝晒下的篮球场。

这一篇的写作比《请听清风倾诉》更早,应该算是奥内蒂的名作,读上去稍微清晰一点。但是这就是我的阅读顺序,没有办法。

我只想说我有点明白Onetti君和另外为数不多的人喜欢他的理由了。

他的文字有一种传染的特性,像忽然袭来的H1N1,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点上感染你,把你对颓败和绝望的了解向前大把推进,在萎谢中开始接近死。这个死不是死亡,而是最终的死寂,是没有话说,是无可挽回。

我总感觉孤独和死亡的力量无比强大,没想到软弱也有它自己的气场。我感到努力挣扎在这些纠结成一团的文字和情节里的我真的很卑微。

人有时候有几十甚至上百年证明一次生存实验的作废,而“收尸人”只用一下,这二者在最终的失败上又有什么区别。(我多么想看看他的《收尸人》里究竟写些什么……)

最后我想说,奥内蒂好像是个“向内”写作的人,一直向内,向内,让你很难追随,一但踩住他的影子,又很难脱逃。

开始就说过,我没有资格评论奥内蒂和他的作品,因为我还完全没有进入他的世界,还没法说自己已经成为他的拥趸,可我还是说了这么多,就当作是对带来这两本书的伟大的Onetti君的报答吧。

奥内蒂的作品和相关著作的英译本似乎远远多于中译本,希望Onetti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用自己的译作打动更多的读者和出版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