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等待香港《林导 现场部分答录》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27:40
  • 59

林奕华在新光电影院,与观众的互动:

香港的好处是方便。当方便成为被追求的时候,其实可能是懒。懒在生活中,可能是在追逐结果,而非过程。

香港教育,是很有名的填鸭教育。打开一本书,中心思想、主题都是定义好的,我们就像一个机器,把它们重新的拆开和合成,长大后还是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生活。实际上,这些东西,难以解答生活,难用中心思想来谈恋爱。

需要,太被硬性规定某个范畴时,大家不知道活化我们的需要。

简言之,我生活过伦敦、纽约、台北、巴黎、柏林、香港。香港一定是我最不希望生活的城市。大约,香港满足不了我的生活期望。好在,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节目、报章,形式上可满足。

香港的空间不够大。由此,在挪威的奥斯陆,毫无目的的在大雪中走了六小时。在一家小的建筑博物馆,我看到一匹黑色的马,我原以为是一根黑柱子。

去别的地方,就是找一个个人的天空。香港,建筑太高太密集。其实,我只在铜锣湾。所以,我的说法也不一定正确。香港巴士里的人,很容易看到情侣在吵架。如此的吵架式对话,听到一种文化:做大家不想做的事情,在勉强对方。我们则得到观看的便宜。

在香港很难做自己。七八十年代,我们希望所有好东西发生在香港,以这里为骄傲。或许,等待犹如孩童,从小草长大为大树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这个书名,其实是一个比较悲观的含义。

任何事物的流行,其实是针对人的劣根性。对于流行,其实满足的是个人欠缺。做个人做不来的东西,满足投射的心理。若大家不稀罕,它不会流行。香港最流行什么呢?

金庸。若没他,香港早就死掉了。其中有幻想,有小人物变成Big man.鹿鼎记作为他的最后一本小说,是值得玩味的。香港的男人其实是韦小宝,回归普通人。

王晶。不管你长什么样,都会有美女投怀送抱。丑没关系,重要的是知道女性的弱点。追女是一种精神,而非伎俩手段,其实是让宅男找到了精神力量。也很少女性会认为,王晶的追女仔是一种丑化伎俩。

港姐。这归功于无线电视。这让没有王子公主的现实文化,打开了一座皇宫。女孩对自我形象、价值,被无线电视打造成为男人对你的幻想。后来,港姐成为金庸作品里的女主角。无线,是神灯。在70年代初,不用有钱,也可享受免费电视服务。让所有人有平民化享受空间。

异军突起,让归来的年轻人,找到他们单一自己的性浪潮。在小盒子里,放松给观众。70年代电视文化,我们怀念三个事情:选美。身份地位的突然改变。

新浪潮(的电视剧、电影)胶卷带来的视觉改变,原来戏剧不知有名著、清宫。牵涉了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打开了现实与幻想间的灰色想象。肥皂剧。让香港人明白,我们要往上爬。

新浪潮在80年代的夭折,决定香港电影的现状只能如此。播与放的区别。

细节的不要求,其实是香港文化的特质。因此,鲁迅所言的差不多先生一直没离开过。大多时候,人把放过自己合理化。我们只要生活,何必认真,何必劳累。香港的闷,就是被逼接受这些观念,不能有过多的个人坚持。流行文化的重点是,不教你思想,而是不用想。

卡拉OK。80年代起,爱情是一种FEEL。在国内,我们是为卡拉OK而去创作。港人唱ok,是为了发泄无力感。因此,没有我很快乐的歌,只可能有我很惨、我死定了的歌。OK让自我形象的低落,用最华丽的方式倾泻而出。

即便大便不想让人看见,而希望别人认同。因此,我们放很多漂亮的配乐、豪华的厕所,让人觉得大便也很华丽。大部分唱OK,若点张学友的歌,一定要唱的很张学友。当唱的好像时,大家拍手鼓掌。我们模仿,成为那把声音,而成为有话语权的人。唱歌只能是悲观的情怀。在失败者领域,大家都是LOSER。这都无所谓,我们要找到那把声音。

林夕的歌词一直在扭曲扭曲,对我来讲,那些歌曲是一种酷刑。让你有代入感,我就是那首歌。填歌词很痛苦。从文字游戏角度,陈述心理,把自己的感受交给别人来诠释。你希望有话语权,但又不希望用自己方式来陈述。

爱情小说。亦舒,丧心病狂的亦舒;张小娴,张其实是不会写的人。每个成功的人,成为文化符号,是时代在帮忙。张的风行,其实是看中物质。法国红酒、面包…

深雪是个神婆,放进女巫、塔罗牌。亦舒是大陆移民,有成长起来的怨气。写的书里,反过来教育香港人。大陆文化的转化,征服香港人。亦的小说,是其中的尊严在吸引人。小女人,在时代社会中,找到做人的力量。让很多OL与女学生很是沉迷,让他们找到力量。

房子很重要,有房才有家。大家追求的不是浪漫,而是安全感。香港能塑造亦舒,其实是微妙的契合——港人没安全感。

性。无论男女,还是需要教育认知性。我们的文化中,并没这一点。我们的文化,拒绝性感。90年代的王晶电影,有性的明示与隐喻,如邱淑贞。香港电影并不因邱而性感起来。王家卫受欢迎,是因为很多人要性压抑。王的电影,有一种咒语。很多人在其中喃喃自语。若将旁白拿掉,他的电影不像一回事。

这种自语,像自圆其说。泣诉自己应被爱,诉说自己的失魂落魄。这为何是王的风格呢?用国际标准来看,《花样年华》是性感的极致。正是因为压抑。旗袍、长楼梯、树洞、房间。把性的压抑,包装的非常国际化。大家从中得以投影,外国人:哇!他们可以这样压抑哦!国人:我们都是这样压抑的。

王是一个好的生意人,并非好的导演。好导演,能跨越视野障碍,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很多大学年过五十的教授,是非常喜欢《花样年华》的。

性的压抑如何形成?这归于女性的价值是什么。香港普通女学生,会夏天穿毛衣。他们很在意自己的身体,被品头论足。她不希望别人讲不想听的话。女性的***被压抑,又被物化。从比例上来说,K的大多是男性歌曲。

四大天王。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女性的性感由男性的性感来定义。

梁朝伟的性感像吃了药。若用艺人来做香港精神,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刘德华。但他们都不性感。周,是自己觉得自己性感。世界上若只剩下一个人,你希望是周还是刘呢?要像刘那么努力干嘛呢!

当城市用周作成功形象时。像周一样无厘头、耍宝。这反射香港男生,引伸出女人对男人的欲求和盼望都会落空。大陆把无厘头视作犬儒,他并没消失。当一个民族推崇犬儒时,这个社群觉得所有力气都没用,我们都只要等就可以。周像香港小姐选美,周是男孩子心目中的灰姑娘。这种自我想象,会释放压力。

推销员文化。用嘴巴把劣的说成好的。香港70年代的脱贫,靠的是贸易。因此,第九个是商业电台。郑丹瑞、林珊珊。。Yuzheng:讲话快,麻利。从美引入DJ文化。天各一方。体现70年代的单纯一代的情怀。电台的意识形态,与歌曲的意识形态,是紧密结合的。

苹果日报。掌握了前述9样东西的总和。寻找女人的浮夸,请看名媛舞会版。什么事情都可以是八卦。一切用八卦角度来放大。

上述离不开三件事情:1、绝大多数活的都不开心。2、我们一天不成功,我们就白活。每天的杂志报章,让人压力很大。3、拥有了所期望的,你会快乐吗?很少人用张的自杀,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因此,钱并不能解决问题。缘由是,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不会因买了包,而不一样。你只是成为另一种人中的一个。

上述,香港的十个文化基因。这就是我在香港,很难找到朋友的缘故。

(现场记录,未作修改,稍请见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