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记》这本书写的很随意,不过是作者的一些读书随感,但随意之中也有精心,往往是最打动作者的一些片断,又是想到写到,往往跟时事结合起来,作者读书时的心路,便与时下巧妙地联系起来,所谓书是常读常新,作者在回顾这些曾经读过并喜爱着的书的时候,这些书又一次活了过来,新的令人吃惊,因为即使在今天,千百年前的文字也找得到现实的对照物。
读者的参与意义——一本书因为读者的参与而最终完成,读者赋予不同的书以不同的生命和意义,于是一再令手下的书本复活,如果不是他翻动它们,则它们就一直沉睡,而这与死亡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随意的写法很喜欢,既是所读的书的内容和对心灵的启发,也是与之呼应的其他作家们的话语——在心灵中,其实有那么多的一致和相通,还有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只小猫的生活进行时,有自己的生活,也有外面的大千世界,更有手中的这本书,书似乎从没有这样和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既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也映衬着生活,让人发觉,书的存在之意义——就是过了千百年,有些思想仍然熠熠生辉。
精神生活。看到这样的词的时候,不由得想起的是现代人越来越贫瘠的精神生活。不错,他们都有文化,甚至不少都上过大学,可是对于精神生活,他们却大多谈不出什么,他们追逐流行,热衷网络,可是,浮华之后,心里留下了什么,有没有考虑自己的真实需要,思考关于人的存在的一些哲学话题呢,恐怕都忙着怎么样作物质化生存,并在其中焦虑不已,不用动脑筋的那些文化产品消费一下便就罢了。
看到南方人物周刊上,牛汉讲到胡风,当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只是文艺思想的不同,胡风想研究人性,牛汉说,其实鲁迅先生赞同的也是文艺是为全人类服务,而不只是工农兵。其实,文学就是这样,在不停的思考人性、思考人,为之描摹、为之反思,从而使人不失去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足够伟大的。因为它的真。
因为它照见我们的样子,让我们有能力也有勇气去看看自己的样子。看看过去,也想想未来。使人的美好的一部分永不消逝。唐吉诃德,西西弗斯,他们是真的荒唐吗?他们的存在难道不都有各自的价值?那些作品带给我们更多,除了一个形象,也是象征,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则一本书的任务远没有实现。
在一代代读者的咂摸中,一本书不断复活,不断增添着人们对人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美好的书为人类立此存照,并等着它们一再被发现。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23:5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