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达摩流浪者《平静孤独快乐幸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22:38
  • 94

有一段时期,每天将万晓利的《达摩流浪者》repeatN次,并且好像卡带一样哼着同一句“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除此以外的歌词都忘了(啊!应该还有“鹰嘴豆培根汤”,对吃的比较感兴趣),导致某天开始,朝夕相对的朋友也在我的折磨下屈服,加入了“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

万晓利低沉忧郁的声音很有感染力的,反复多次的结果就是,好想立刻把衣柜底的背包翻出来,随便塞几件内衣裤和方便面、速食粥、火腿肠(没有肉我是不行的),换上双平底便鞋,不与任何人道别,就踏上公路,尽情享受孤独和自由。但是踏上公路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暂时逃避并不代表可以永远逃避下去——大概也是这首歌彷徨而惆怅的情绪的原因所在吧。

后来有个网友告诉我,他签名的“达摩流浪者”并不仅指万晓利的歌,还有杰克·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前者的歌词是根据杰克的小说内容写就的。

《达摩流浪者》的主角雷蒙和贾菲,都是极度迷恋佛教、向往放浪形骸的魏晋文人的大男孩,一心想像个中国古代的禅疯子一样流浪,宣传佛法。同时他们并不戒欲,雷蒙酗酒,贾菲纵于***。率性,及时行乐,无责任感……似乎是他们的特征。雷蒙越走越空,越空越走,不断寻找,却不知道寻找什么。贾菲在雷蒙的心中是一个虔诚的“达摩流浪者”,但其实作为舶来品的佛教的真正内涵,贾菲自己也是门外汉,形式上几分钟的打坐就是他参禅静修过程。佛教,对于年轻的他们,不外乎是近似于基督教的来自东方的信仰。可他们正是需要的一种信仰,支持他们跋涉、飘泊,提供与女生“雅雍”的道德合法性并且将其描绘成神圣的活动。

很奇怪,十年前看第一本“垮掉的一代”,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一个晚上就把它灭了,除了“哈利波特”系列还没有什么小说能让我痴迷到如此地步;十年后再看“垮掉的一代”,心情依旧。那些迷惘,那些失落,如出一辙。十年,起码读书的口味改变了不少,比如从读《梦里花落知多少》哭得稀里哗啦到每见同一人的《最小说》就啧啧鄙视。对“垮掉”的钟情不变,当中某些共通的东西在牵扯着我。难道是因为我的流浪之梦未实现?经历过之后是否继续进行,也是个问题。

暑假在城郊学车,到了巴士终点站还要步行一段距离。那是个明媚的早晨,疏影筛金,蝉鸣戛玉。我一颠一颠的脚步飘在柏油路上,仰起脸享受轻纱般的朝阳。路旁有牛在吃树叶,灿烂的迎春花树野得不亦乐乎。经过的大货车扬起扑扑灰尘,无聊的司机吹着轻佻的口哨,树丛间有个裸了下半身的疯子。美好和丑恶压缩在同一条公路上,但我还是想一直走下去,走下去,那个终点未知的道路。

前提是,我能否忍受穷困窘迫?

睡袋、登山包、平底锅、猪肉罐头、红酒组成流动的家和家当;山峰、木屋、高速公路、顺风车、火车顶引向无尽的广袤的自由,同时伴着袭人的孤独感。雷蒙的裤兜里经常只有个位数的现金,靠打些零工赚也是个位数的工钱。衣服是从“善心人”淘来的旧货。

社交不过是个大笑容,而大笑容又不过是两排牙齿罢了。

极其厌倦社交,但不社交的时候我经常露出两排牙齿。

比起在社会需要的基本生存技能——伪,还有文明社会的种种道德戒律,我真会选择扔掉bra甚至***地生活在山林的生活,去贴近最不懂得矫饰的自然。即使有人会因此谴责我沉溺停留在本我阶段,but I don't care。

可能真有那么一天:平静孤独快乐幸福,在这条没有行人的路上,那钻石般的光芒永远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