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纳西人的最后殉情《信仰爱情:不自由,毋宁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20:35
  • 78

终于把《纳西人的最后殉情》给看完了,历时一个多月,都是挤出一些很零碎的时间来看的,现在回忆起来,印象还是比较零散。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把这本书命名为《纳西人的最后殉情》,因为在我看来纳西人的殉情故事并未结束,虽说没有解放前那么多了但是不得不说它依然存在。殉情已与纳西人的民族血性相融合,只要纳西人在,矛盾在,殉情就还在。第一次去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谷雪儿,照片上,黝黑的脸蛋,既黑又粗的大辫子,头上还插了几支花,我脑海里突然浮现起了杨二车娜姆的样子,顿时没有了去看的欲望。后来才知道插在作者头上的那紫色的小花就是传说中的草乌,和罂粟一样,美丽却致命。多少纳西人在草乌酒的剧毒下与情人一起奔向美丽的可以让爱情永恒的“玉龙第三国”。第二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顺便翻了翻内容,其实写的并不是什么风花雪月也没有杨二车娜姆那么矫情,很纪实的文字,也很感动。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纳西民族。在此之前关注纳西族只是因为丽江,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去过丽江,看到纳西族的女人是我见过的少数民族里最朴素的。她没有苗族盛装里从头到脚精致绝美的银饰,也没有傣族姑娘的妖娆曼妙。还记得在大研大水车附近,那身着旧旧的蓝色纳西传统民族服饰的六十多岁的大妈用很不生硬的普通话跟我们推销饰品,很可爱。纳西东巴教,纳西族刚烈的性格和汉族礼教的影响,导致了“改土归流”后丽江地区殉情风气的盛行。那些鲜活的年轻的生命啊,就这样被这些吃人的礼教残忍的扼杀了,让生命为爱情奏出最后一曲凯歌,让爱情因为生命的停止而永恒。在我的印象中少数民族的婚姻相对于汉族要自由得多,他们没有像汉族“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等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强烈束缚。不能说少数民族的婚姻就会如所有人的愿,多多少少总是会有些人反对的,但是少数民族似乎在恋爱方面要更开放一点,他们崇尚恋爱自由。例如苗族的游方,男女青年都是在集会中认识,通过对歌最终选择自己的心上人的。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也许真的如作者所说,是一个悲剧的民族,从游牧到农耕,从被藏族,蒙古族,大理南诏,木氏土司统治,之后又被清***流官统治,纳西族从服饰到文化都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如藏族和汉族。不过在清***“改土归流”之前,纳西族也是个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国度如同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甚至此前都还有母系氏族存在。好在解放后,人们思想开放了许多,殉情事件也相应的减少了许多。

爱情对纳西人来说是一种信仰,为了这个信仰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从容赴死。我很难理解爱情是赐予了他们怎样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次狂欢之后如绚烂的烟火从这个世界上匆匆而逝并且毫不畏惧。现代社会人们对爱情的信仰还如从前那么坚定吗?有,但是应该很少了,大多数人只会对殉情冠以愚昧偏激等字眼,对爱情,有多少人还能做到“不自由,毋宁死”呢?如果是我,我只能说我做不到,也许还没有爱到那个境界吧。但是如果当包办婚姻真正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想我也会拼尽全力去反抗的。爱情在这个时候不再是普通的信仰而是如同邪教一般让人走火入魔,生只为爱情而生,死是为爱情而死。为了爱情这个信仰,为了自由,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家庭,朋友,财富,甚至是生命。如果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他们宁可选择死亡,期待死后可以在天堂自由相恋让爱情永生。纳西族的刚烈性格在殉情文化里展露无疑,这个民族血性和重情重义让我肃然起敬。当然,在众多的殉情案例里,也不乏有些半路出逃没有如约赴死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殉情的,但是他们都受到了众人的唾弃,嘲笑与排斥。不仅当事人没有颜面活着,其后代也受尽牵连,活得卑微,无法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这样的社会道德感所催化出的效果也正好代替了法律无法对背叛者给于的惩罚。在丽江这片神奇又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男女为爱而死的不屈的冤魂呢?

那些为友情殉情的年轻人,那些为自由而集体殉情的年轻人们,那些不知名的纳西青年男女,那些强壮的藏族马帮男子……在树下,在湖里,在美丽的杜鹃林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临死前的狂欢,那些灿烂的笑脸,爽朗的笑声,他们在唱啊,跳啊,然后无惧死神集体为了理想的生活为了完美的爱情为了彻底的自由,走向死亡,走向灵魂的家园。这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有如烟火划过夜空,绽放最后一片绚烂之后再也不见。谁会记得所有的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一对殉情的,两对,三对,几十对的时候呢?那些可怜又可敬的生命。我是怀着崇敬神一般的心情去阅读这一篇篇故事的,心情很沉重,因为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触摸到了他们最深处的灵魂。那些不屈的,反抗的,勇敢的,充满血性的灵魂,令我敬畏。

在书中,很多年轻的姑娘是怀着身孕去赶赴这场死亡的盛宴的。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防护措施并不是那么先进,等到有了孩子,双方父母知道并对这个结合表示强烈反对的时候这些信仰坚定的年轻人只好选择殉情了。还有一个现象则是婚外殉情和马帮殉情。我不知道是应该报以同样敬畏的心情去看待他们的故事还是有所怀疑。因为那些婚外恋人本身就在道德保护之外,当然也有一些是婚前就是恋人被强行拆散之后旧情复燃的,这种案例不属于我要讨论的范围之内。婚外恋人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变心了,变心之后和后来的情人殉情,站在道德这边我要怎么去评判这场殉情呢。还有马帮,他们告别原来家乡的妻子儿女,当地姑娘对马帮男子的好感加上旅途寂寞马帮男子也想在当地找个姑娘做情人,让马帮男子比较容易的就可以找到一个异乡情人解除旅途寂寞。之后感情至深的他们也会选择像纳西族一样在狂欢盛宴之后集体殉情。抛妻弃子之后与婚后情人赴死,以现在大众的道德标准,我真的很难去评判。无论如何,他们的勇气和对爱情的坚定信仰与他人一样都是让人钦佩的,在爱情的名义下。

对纳西人来说,爱情是一个让人为之癫狂的信仰,它的教义是:无自由,毋宁死。

很佩服作者的毅力,几十万字的文字突然从硬盘上消失就意味着这么长时间来自己心血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换做每个人都会心痛死的,作者谷雪儿在四十多天内重新把它写出来,这和她能忍着腿上的伤痛坚持在俄亚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做调查访问都让我由衷的对她竖起大拇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