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风筝的人《童年,沾染上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19:01
  • 70

风筝和童年是这本书的钥匙,它们开启了阿富汗兄弟悲惨伤而又广阔的人生,并且,借由它们,仇怨了结,负罪获赎,索拉博嘴角上微微翘起的微笑宣示了苦难自身的愈合。

那是阿富汗人的方式,挑风筝试线要割破手指,斗风筝的孩子指甲破裂、满手磨茧、血痕累累,但他们的快乐更加深邃,胜利者高举的风筝更载满了荣耀。

我们之前对阿富汗人的方式一无所识,但捧读《追风筝的人》我们确信那就是阿富汗人的快乐方式:童年、风筝、割破手指和手掌的细线,似乎隐喻着这个国度悠重的历史、苦难与生生不息。他们讲纳斯鲁丁毛拉的笑话,黑色的幽默就像风筝线上的血污。

负罪与救赎算不上是什么新鲜的主题,所以,让这本书的文字获得力量的是如临其境的阿富汗人的风俗画卷。任何作品,任何作者,如果达到了一个如此描画者的高度,代入了血脉中的情感和民族一员的悲悯,都将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阅读愉悦。

在现代的华语写作中,类似这样的作品难得见到。极少一些有才华的作者,以私人写作的角度能带来阅读的畅快,而更多不入流的作品则是虚张声势。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作品:故事是私人的,情怀却是广阔的。《追风筝的人》再次给了我们如此的提示。

对比阿富汗,我们的幅员更辽阔,我们的历史更悠长,而我们的磨难也至少同样深重。但我们的小说作者却总显得格局促狭,真是对不起我们的“伟大时代”。

也许,是因为浮华。浮华遮蔽了我们心灵的灾难,让我们无视触手可及的文学富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