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书柜里,译林出版社2000年后的出版的僵硬的精装本身边,站着的就是这个版本的意大利童话。
而且,我只有下册——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从一个叫做(陈?)西娅的女孩家借来的。
她家在小学对面的院子里,离学校非常近,院子里的楼房都很老,窗外茂密繁盛的树荫可以说是那个小区上了年纪的有力证明。第一次读这本书,是个下午,窗外的树枝绿得不真实,西娅在读《堂吉柯德》,房间里相当安静,我很随便地开始看了起来,但是马上就觉得,和以往故事大王一类的童话完全不同,也无教化的味道,简短的故事外,还透着似有似无的神秘感。那些神奇的宝石、宝剑、还有梳子等等。
那个下午之后,我开始比较频繁地到她家看这本书,那是1989年的夏天,大人们的情绪都有些不同以往,注意力也不在我们身上。
用了些日子,读完了上册,西娅把下册借给了我。后来开学了,我拖着不还,假装忘记。此后她转学离开,我也就失去了还给她的机会。
下册后面有个故事目录,讲述的是每个故事的梗概、原型、收集地区,过了几年,我发现我对上册的记忆已经很模糊,靠着下册的这个故事目录,脑子里又臆想出了上册的故事们,甚至一个题目就会勾起我回忆或者幻想出好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
那时候我很渴望再看一次上册。
第二件跟这本书有关的事情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我妈妈离家出走,现在回忆起来,她只不过和父亲吵架,跑到了天津我大爷家,她选择我父亲的大哥家做为她出走的目的地,可见她最后还是会回来的。
但是在当时,这是一场大风波,我的情绪焦躁不安,过了2天,我的小姨和姨夫已经来我家商量要在报纸上登寻人启事的事情了。
那个晚上,小姨大概是想做为一个大人来安慰我,她走进我的房间,看到我正在看书,便伸手把书面翻了过来,我就是在那一刻清晰地记下了,那个时刻,那几天,我一直在看这本《意大利童话》,她松了手,我又记住了,当时我看得那个故事叫做“七”,小姨说“这么大了还看童话。”我没有回答,觉得无法解释,那时候的我还无法总结出自己在看书中努力压制对实际事物的焦虑这件事。之后,小姨又问了很多母亲出走前后发生的事情细节,但是我对那些对话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第三件事是,大二时候,下铺的女孩推荐我一本新世纪万有文库里面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读罢,相当惊喜,觉得满页流香,大概林黛玉在花下看了禁书的兴奋劲也就是那样吧。因此,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卡尔维诺,后来又辗转地知道伊还编写了一本童话,很的色地回家看,这本橙色封面的书脊上赫然就印着卡尔维诺的名字。当时有种被震惊的感觉。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18:5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