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热情的搭讪》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17:50
  • 52

“米兰,D&G,秋冬季。”

丑女贝蒂对一个模特说:“你的披肩我也有一件,是爸爸在瓜达拉哈拉(墨西哥一小城)为我买的。”

如此有爱有温暖的搭讪,却只得到高傲模特冷冰冰的吝如密码的三个词回应。

“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行的。”(流行巨星某刘语)

如果写科普的人,以这种吝于解说的官僚作风来应付读者,肯定不会收到什么好效果。

你读科学松鼠会的这本书,绝对不会受到这般冷遇。

活泼有爱 读者分析

经历非典、毒奶粉、地震、三聚氰胺等等层出不穷的事件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话题。关乎大众的切身利害,种种事件的个中原委,如果有科普文章能真正深入浅出地讲出个所以然,必然受欢迎。科学松鼠会正是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这本书的8章,其中就有5章属于生命科学。而读者们最为关心的医疗问题,就专门设了一章:“医疗镜”。这样高的比例,如果反映的不是以人为本的“有爱”,那又会是什么呢?

除了“有爱”,作为对自身作品的执着追求,“好看”和“活泼”也在他们的合集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以《芝加哥大学生态考》这篇为例,2360字,大家可以数一数里面用到的喻词:

“如同”、“正如”和“好像”各1个,“仿佛”2个,“般”有3个,“像”竟然有11个之多。

而不含喻词的比拟,更是比这些明显的比喻多得多,简直做到了句句有意象,行行有类比。这一切,都只为了帮助读者的认识。

如此精细的纪录片式画像,由不失童真的口吻,悠悠道出。令你不得不叹,连科普文都能写得如此文艺啊!

不仅仅这一篇,收入的刘旸文章,语言都是及其活泼好玩的。

也不仅仅是刘旸的文章,姬十三、刘念龙和瘦驼这些主要作者的文章,篇篇都生动有趣,绝不生硬死板。

在当今中国,如果要找一本最有趣最文艺的科学小品集,非松鼠会的这一本莫属。

这是为什么呢?她们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的呢?“结果之中必然有原因。”

原来,根据科学松鼠会在去年9月份做的读者调查报告,她们的读者以“在读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

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他们就是白领和准白领啦(抑或俗称的准小资啦)。

松鼠文之于他们,是为生活之锦添上智慧之花,是给他们在工作之余增添一些谈资笑料,点缀一下日常忙碌之间的闲暇时光。那么,如此轻松活泼的文体,不正好对了他们的胃口了吗。

而读者最关注的话题,是“医药卫生健康”类,占了半壁江山的51%,次之的“信息技术”和“航天航空天文”都差了几十个百分比。

这种畸形的情况,当然是与我们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大概因此,松鼠会才如此力推健康医药话题的吧。

专业有容 题材分析

她们的科学俏皮话的确是一绝,但如果你以为她们只会说些俏皮话,那就把松鼠们看得太小啦。取得了高等学历,在各自工作岗位获得了专业资格的松鼠们,他们的科普文章是否专业,是否靠谱,其实是不需要特地加以怀疑的。

像刘旸的另一篇《手机的新功能——爆米花》,就以生动直观、甚至是略带搞笑的方式,很好地展现了科学精神中的关键——实证的重要。

他们的专业,也体现在科普题材上的独特优势。

书中“天与地”一章讲的宇航航空航天,还有邢立达写的古生物,这都是其它网络科普媒体比较缺乏的题材。

Ask Dr.You 更是松鼠会的独创品牌。这个栏目由有着多年科学“解惑”专栏写作经验的姬十三设计,并经一众松鼠接力打造。

开栏的这大半年 ,它简直成了激发奇思妙想的“火花塞”,不知不觉就培养出了一支民间的科学解惑队伍,蔚为壮观。

“我还在……努力学习这玩意。”“这玩意?”

在电影《时尚女魔头》里面,时尚界权威米兰达(Miranda)给了愣头青安德里亚(Andrea)当头一棒,关于某种特定蓝色流行的进程,她冷淡而又略带责难地炫技了一大串。

科学松鼠们对自然世界的洞察,绝不亚于甚至超过时尚权威对时尚传播网络的了解。

从天到地,从历史到未来,对人体器官,对动植物,甚至是***,他们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讲得深入透彻而又通俗易懂。

但态度——绝不傲慢,而是温和而客观地、热情而友善地,和读者大家一起分享科学发现的乐趣。

这不是“有容”是什么?

作者评议 科学小品

吃了鸡蛋,读者我对下蛋的老母鸡也有兴趣。

我关注科学松鼠会有大半年啦,这次也顺便谈谈对松鼠会作者们文风的一些认识吧。

正好,书中有几位主要作者,是有必要单独抽出来说说的。

姬十三,松鼠会的掌舵人。

这一本合集,收入他的文章最多,而且大多分布在各章节显著的开头、结尾。

由他所主导的科学松鼠会,体现他的理念之深厚,这本书就是一个很直观的实体证据。

他自言创作其理念是:“严肃问题娱乐化对待,娱乐的问题严肃对待”。

他说:“我希望人们在聊电影音乐体育的时候,也会聊聊科学。”

刘旸,这本书的第二作者。

网名叫“桔子帮小帮主”,是松鼠会里活泼文风的最具代表性的作者。

我想,如果封她为科普界的“俏皮话女王”,应该是不为过的。

刘念龙,书收入了他专门讨论器官的系列文章。

他是唯一和国内资深科研工作者博客并列,被《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8 )》收入书中,作为“网络科普”先进个人来点名表扬的博客作者。

文风方面,我甚至怀疑他才是松鼠会调皮文风的排头浪,至少从刘旸那里似乎能看到一些模仿他的痕迹。

虽然有读者评家认为,他的这几篇里面提到中医太多了点,以至于良莠不齐,意指他对现代医学的精粹没弄清楚。但我想,他真的会对这个没有想明白吗?他能不明白吗?呵呵……

瘦驼,有着博物学家的风范。

不提他的广泛爱好和博览群书,单计动物领域,他早已是有名的“名词解释专家”啦。

松鼠会内部,是多种文风共存的局面,所以读者的选择还有很多。

例如我,对书里最欣赏的文章,是空错的 《Arthur Seat(亚瑟王座)》。袁越的《懂数学的蝉》也很不错啦。

云无心,作为科学松鼠会大半年读者,这个ID在我心目中,拥有特别的分量。可惜第一本文集没有收入他更多的文章。

科学松鼠会的博客文章,包括这本书里的文章,究竟算是什么文体呢?还是引经据典一番吧。

其实,资深科普人叶永烈早在《知识之花》一书里给出了一个定义:

“科学小品短小精悍,深入浅出,文笔轻松,生动活泼,能够浅显而又有趣地普及科学知识,

广大读者都很喜欢读它,从中长知识,广见闻。”

作为一位认真的读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本书里的文章,很好地做到了以上几点。

鉴定完毕。

叶永烈总结经验说,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果按小开本来印刷,一定更受读者的欢迎。巧合的是,松鼠会的这本书也设计成了近乎方型的小开本。究竟是充分参考了科普前辈的经验,还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呢?

你觉得呢?

科学好玩

最后总结一下,究竟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呢?哈。

“原来,科学是这样美的!”松鼠们热情地搭讪说,“科学,也可以好玩。”

想通过科普书,来尽快学到更多科学知识,这本或者不是第一选择。

想找好看的消闲读物,而且关于科学的书,这本以外并无第二选择。

“放松,并打开这本书。”(改编自《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P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