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看林夕的文字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或者说要有小资的环境,只有这样看起来才会有感觉,或者说能够读时与林夕的文字互通。于是我便在这个端午节的下午一个人骑车到南湖畔,独自坐在湖边翻开了他最近在大陆出版的那本合集——《曾经》,伴随着湖面的微风徐徐吹来,我的思绪随着手中的书一页页地阅过而不断地跳跃。
其实我看书有着独自的癖好,不大喜欢看活人所写的书,即便看也只是了解下最近那些作家都在写些什么东西而已,亦不会多加琢磨,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因为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已经没有几个作家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作,即便有的话,那么读者亦不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可是冲着林夕的名气,我还是下定决心买一本翻阅,或许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吧。人总是不满足的。我总觉得林夕能够写出那些经典的歌词,那么写的随笔也一定会很不错。然而当我翻阅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彻底的失望了,似乎再没有翻阅下去的欲望。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自己,要耐下心来看完,或许最精华的部分会在后面。大概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有过如此的心理经历,我想。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呼吸;回首;牵缠;瓜葛;窥伺;感触!
说实话,我不觉得林夕的文字写得有多么好,至少他的随笔比他写的歌词是要差很多,或许是这个商业的社会造成的吧。一切都得商业化,你所写的文字如果只按照自己内心所写,不去迎合读者的话,那么就会失去自己的读者,亦不会赢得利益。安妮宝贝不就是最好的例证么?
而林夕这本书通篇的文字给我的感觉是他独自在深夜喃喃自语,抑或像个迟暮的老人那样在黑暗的角落里自言自语罢了,除此之外我没有看到什么地方能够吸引我,如果有的话,那也不过是平常人都知道的一些所谓的生活小哲理而已。
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一些读者看完这本书之后在网自发的写了一些书评论,通篇都是赞美林夕的文字是如何如何地好,即便某些读者没大看明白林夕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也依然会跟附会说好,甚至说他的文字写得如此通透,到底是林夕写的文字就是不一样。不知云云……我暗暗感到有些纳闷,是这些读者被作者林夕原本拥有的名声所震着进而只要是他的文字就一定会是最好的,或者说他们原本就不是真正的读者,不过是一群所谓的小资派而已,随着社会不断地浮躁,他们阅读亦不会有自己的立场,永远只是个随波逐流之辈罢了。
现在的林夕或许再也不是曾经的林夕了,或许他再也写不出曾经被人们所热捧的歌词了,而自己的名声比曾经更大了,甚至有点夸张的说被很多人所景仰,最主要是他曾经给两岸三地的歌手都写过歌词,更多的是仅仅就以这样一个写词人的身份而获得无数的奖项等等。所以出版商拿来给书做宣传又无形地多了一个亮点,甚至还请来歌手刘德华来给封面题字,还有国内所谓知名的小资设计师hansey为书做设计,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样的书想不畅销都难,而文字的质量已经不再重要。
很多的时候,我总感觉写文字的人特别擅长自圆其说,无论对与错,想必这就是写文字的人之天赋吧。当我看到书中《李碧华式》的篇幅时候,这种感觉便由然生起,林夕在文章末尾的时候如是说:而好的东西本来就不一定令人皱眉和深呼吸!随后我便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原来这就是他眼中好的东西?或者说他是在有意无意地暗示阅读者?而我也不过是在猜测罢了,如果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高明之处。
一本厚厚的书看起来设计得是如此精美,想必是出版商用心良苦的结晶,短暂的几个小时就翻阅而尽,大脑里并没有留驻什么,一片空白。我在想,这样的文字或许更适合在厕所里翻阅。
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如此安排,书的最后一篇题目为《看不懂》,似乎是在暗示着什么,不过这已经不再重要,我是随手就翻阅完了,亦不会再去翻阅,这本书的命运在我的手中已经走到尽头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一遍遍问自己,是不是看不懂或者没看懂才会有如此的感受?但愿是这样。
我突然想起曾经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只有看不懂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那么文字是不是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17:1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