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游访苏州园林·城市里的山水情怀《人在画中游》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11:23
  • 63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苏州园林就是这样的远方;未完成的可算作梦想,苏州园林也一直是这样的梦想。听得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样含蓄超然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之美,最近,我在李宗为先生的书《游访苏州园林·城市里的山水情怀》里有了新的体会。

《游访苏州园林·城市里的山水情怀》这本书,应该归入游记,然而其图文并茂,作者古文化底蕴十足,意到笔随,文字古雅熨帖,在游访行程种信手拈来诸多相关知识,一些小议论自出机杼,很是值得一读。下面略略总结几点。

第一,书中提及最多的一个思想,即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二分合一的思维模式。这一思想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多处体现。苏州园林本来就将“城市”与“山林”合为一体,闹中取静,这也是古代文人以“出儒入道”来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冲突的处世方式的体现。白居易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即表达此意。另外,沧浪亭观鱼处的暗指庄子辩“子非鱼”的故事,庄子将直觉认识置于理性认识之上,这也是二分合一思维的体现。还有网师园,“江南第一门楼”的砖额浮雕内容为莲藕、蝙蝠、祥云、金钱等,将装饰与祈福的作用合二为一。又如苏州园林的“石”文化,如云岗,在“凝重沉静中含蒸腾放逸之姿”,融会轻重,糅合动静。

而在理论上来说,江南园林的山水创作理论源自于文人山水画,而文人山水画又和山水诗一脉相承。因此,天人合一、二分合一的思想要求园林设计中既要不失创造性想象,又要淡化人工穿凿痕迹。比如拙政园中,仿画舫建筑香洲有其质而不肖其形,波形水廊成稳而不失变化,这些都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典型例证。

第二,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比如,耦园的设计相辅相成,相对相望,处处让人联想到出沈秉成严永华伉俪枕波双隐的佳话;艺圃主人以心志高洁著称,作者认为“响月廊”与“旸谷书堂”斜对,“响月”即“向月”,“旸”为日,日月合为“明”,暗含园主人不事清廷、忠于前朝的志向。苏州园林中文化意义最绝的当属狮子林,其隐晦深奥亦非常人能识。作者认为,狮子林中错综繁复的假山有一定宗教性象征,是“中国的米诺斯迷宫”。佛教认为,人间烦恼起于迷执,而迷执起于五官、身、意等“九识”,九识统摄于心,;而狮子林大假山中九径相合于九识,中心也有一块心形平地,此意味着“人只有经历种种磨难坎坷,才能戡破种种知觉,即‘九识’的魔障而达到心境的空明禅定,不为世间幻相所扰”。所以,狮子林的迷宫假山非仅仅是嶙峋杂乱的怪石,而是在上中下三层结构中暗示了禅定的作用。

在游访途中,作者将每一处亭台楼阁的匾额对联等本意、出处和联想义等娓娓道来,让人仿佛与古者同游,交思想于时空。那每一个匾额对联背后都有着安静娴雅的诗句,有着隐士情怀的心灵。

第三,苏州园林体现出中国古代士人的造园智慧。例如:耦园读书楼中的楼板采用无油漆杉木,有利于吸收室内水分、保持书籍干燥;拙政园的荷香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分别点以荷、梅、柑橘三种植物,既能表现园主的君子之风,又使园中植物观赏季节错开,时时有景。苏州园林的透视美学也很值得关注。本书中多幅图片拍摄的漏窗和空窗小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如沧浪亭“复廊”的一百零八式图案,无一雷同,集漏窗图案之大成。另外,环秀山庄的假山堪称一绝。其为叠石名家戈裕良所作,“文理统一,宛转多姿,浑然天成”,“拼镶对缝”之技法卓绝,二百年中经天灾人祸而岿然未动,在今人看来也极为难得。

第四,苏州园林有诸多奇趣之处,为园林文化平添一份情趣。手持此书,心却早已艳羡苏州的古风遗韵——拙政园“苏州三绝”之一的文徵明手植的古紫藤,网师园可同时绽放十三种颜色花朵的山茶花“十三太保”,有八百年树龄之古柏,狮子林中“狮子旁观牛吃蟹”的三石小景,留园大理石屏座、冠云峰、鱼化石三宝等等,无不引人遐思。其中留园的冠云峰乃奇石,坚硬沉重的质地中透出轻盈灵动之态,深得古代士人对峰石的审美标准“瘦皱漏透”之三昧。

最后有必要说说的是,本书的图片极为精美,几乎每每翻页,都会让未到访过苏州园林的人内心钦慕欢喜,真是“人在画中游”。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图片,不是最美一景,而是最能体现园林设计之和谐美的一幅。那是一座微型池山。山石超拔俊挺,线条几近垂直,池中睡莲叶圆,直线曲线相配自然;山石灰色冷峻,池水莲叶显出绿色生机,莲花锦鲤的红色更是喜气热烈。另外,硬朗质地的山石上点缀有纤柔的藤蔓植物,衬以莲花、水池、游鱼,更显刚柔相济、庄稳而不失灵动。这也折射处本书一个缺憾——图片尚可更为丰富些。虽跟着作者移步换景,但百闻不如一图,读者对很多处文字的体悟只能依靠空间想象。虽然每个园林有手绘平面图,但对于目视饥渴的人来说,尚且不够啊。

本书中还插入有相关人物及名词解释的“随身听”以及游览诸园的“经验分享”,将其作为旅游指南的朋友可以在亲身游历时“按图索骥”;未曾到访如我者,把这本书当做领略园林文化魅力的窗口亦可,呵呵,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