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贾想1996—2008《伪文艺青年养成手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10:01
  • 85

2001年,正读大一的我在一间教室里看完了《小武》。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怎么跟我印象中的电影不一样?没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尾。让我复述这个故事我还不一定能复述出来。大概是讲一个小偷,后来被人逮着拷起来了。

放映的同学然后站起来说,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我当时就想,原来杰出的电影是要这样与众不同。当时大家嘴里挺流行一词,“牛X”。所以,我想,这是一部“牛X的电影”。

可我从此以后再没有重新看一遍《小武》,脑海里停留的依然是初次的映象。乱糟糟车声的小县城,简陋的歌厅,还有那个陪唱的歌女,她在生病的时候用口去接自来水喝,还有她跟小武两个人坐在背光的床上,她唱歌给他听,还有最后晃来晃去的镜头,那是小武被人拷起来蹲在路边的目光……

当时的我是那么地渴望得到确认,确认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是个“牛X”的人,好让我觉得这个大学我没有白来。所以,我听“牛X”的歌,看“牛X”的书,讲“牛X”的电影给别人听,然后结交一些“牛X”的人。所以我成功的逮到隔壁寝室一个同党。

我们从学校周边开始,啃肉串,喝啤酒,搜集各式各样“牛X”的电影来看,逼仄的寝室,空气浑浊的网吧,白天,黑夜,我们孜孜不倦的朝自己的“牛X”的目标奔去,直到某天,我和一个校外的盗版商谈起电影来的时候,老板说了一句,你看的电影很多啊。我心中这一口气算是出尽了。

我觉得我当时特“牛X”。

《站台》和《任逍遥》我都没有看第二遍,因为我当时“牛X”的想法是,看“牛X”的电影,重要的不是剧情,而是一种情绪,一些看过之后能留下的片断。所以《站台》我记住了几个少年对着火车的大叫,《任逍遥》让我天天哼着这首当时已经不口水的歌。

毕业之前,我看到了《世界》。那种“牛X”的感觉消失了。大家来不及道别,就已经迈过六月。我的“牛X”好友工作没下落,我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当一名老师。我们要怎么“牛X”下去呢?受那些电影所洗礼过的我们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建筑在电影之上的“牛X”的日子,终于也像电影一样落了幕。

看《三峡好人》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听一些别的老师没听过的歌,读一些别的老师没读过的书,看一些别的老师没看过的电影。看到《三峡好人》时我看了好多遍。看着那些废墟,废墟中的人们,那个小县城,还有小县城中四处游荡的无业青年。电影一点也不“牛X”,却让我看到了十分的诗意。那一组组的静物,比我们之前青春的骚动,更让我落泪。这些分明是我所无法脱离的血与肉,在时间的剥除后,我才真真正正地触到了附着上它们上的悲悯与痛楚。

这个世界,处于青春的孩子,随时都可能走到别的路上去,贾樟柯学习画画,并通过美术考取了电影学院,改变了自己的路。而我,同样的,也是因为那些“牛X”的日子,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我想,我得感谢那些“牛X”的日子。

阅读全文